4.2 词 的 声调 模式化 中 的 音高 一般 会 尽量 在 声调 系统 中 寻找 现成 声调 实现
变调 一般 会 尽量 选择 单音节 声调 系统 中 的 现成 声调,如果 缺少 对应 的 现成 调值,也 可能 创新。例如 北京话 上声 调值 214 在 214 调值 前面 变化,直接 采用 阳平 的 35 调值,但是 在 其他 调值 前面 都 是 变化 成 基本 调值 以外 的 新 调值 21。
模式化 声调 变化 以后 的 音高 也 类似, 一般 会 选择 单音节 声调 系统 中 一个 能够 代表 本 系统 中 的 高 或者 低 的 声调 音高,一般 不会 产生 一个 新 的 音高。例如 衡山 方言 没有 创造 新 的 调值,例如 “哥哥”、“姐姐”、“婶婶” 等 声调 模式化 选择 “阳平 + 阴去” 做 代表 构成 “低(11) + 高(55)” 的 模式。衡山 方言 类似 北京话 的 轻声 的 音节 也 是 改变 一个 声调,例如 “桌子,鞋子,帽子” 的 “子” 从 上声 13 改变 成 阴平 33,“东西,缸屋” 中 的 “西,屋” 分别 从 阴平 33 和 入声 24 都 改变 成 阳去 44 。不过,除了 “子” 这样 的 虚语素,很少 发生 这种 声调 变化。
广东 饶平上饶 客家话 的 “大哥、二哥(35+11→33+55),二姐(35+53→33+55)”(詹 伯慧,刘 镇发 2004) 类似 衡山 方言,55 就是 选择 阳平 的 调值。不过 33 是 新 增加 的 调值,而 没有 选择 阴平 11 的 调值。当然 33 是否 就是 11 还 值得 再 调查 核实。
新疆 焉耆 汉语 方言 有 3 个 单音节 声调:平24,上51,去44。这种 方言 由于 单音节 声调 中 没有 接近 21 或者 11 的 低 声调,所以 在 词调 模式化 中 只好 产生 一个 新 调值 21。但是 词调 模式化 中 新 产生 的 52 调值,恐怕 实在 难以 跟 单音节 声调 中 的 51 区分,以至 当 词调 模式 的 52 位置 出现 声调 是 上声 的 词素 的 时候 邢 向东(2004) 不得不 仍然 认为 它 的 调值 就是 51。
河北 迁西 方言 有 4 个 声调:阴平55,阳平32,上声13,去声51。江 海燕(2004) 认为 词调 变化 模式 是 “35+53”,我们 认为 如果 35 和 13, 51 和 53 没有 对立 关系,可以 考虑 分别 合并,这样 词调 模式 可能 是 “13+51”。江 海燕 用 “书记≠书籍、“公鸡≠功绩”、“冬瓜≠东 挂” 等 来 证明,表面 可以 说明 后面 音节 的 声调 存在 51 和 53 的 对立,其实 这里 的 不同 可能 是 由 前面 的 音节 的 声调 变化 读 35(13) 和 不 变化 的 时候 读 55 的 不同 造成 的,而 可能 不是 后面 的 音节 的 声调 调值 的 细微 不同 造成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