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中国惟一存世的汉字大藏经经版

[日期:2008-04-10]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

  在京西南千年古刹云居寺,中国惟一存世的汉字大藏经经版——《龙藏》,日前正式公开展出。

  佛教经典称“藏”,是“容纳收藏”之意。所谓“大藏”就是把一切经典汇集在一起的意思。简言之,就是佛学大丛书。云居寺展出的《龙藏》是清代惟一也是中国最后一次官刻汉字大藏经,是目前最为完整的一部汉字大藏经。

  《龙藏》共收经典1675部,集佛教传入中国1700多年译著之大成,其卷帙浩繁,堪称佛教“百科全书”。

  目前,世界上只有两部汉字大藏经的经版存世,一部是《高丽藏》,现存韩国伽耶山海印寺。一部就是我国的《龙藏》。用上等梨木雕刻而成的《龙藏》经版共7万余块,完工260余年,保存完好,至今仍能用于印刷。

  数万两白银买梨木

  《龙藏》经版历经260多年风雨能保存至今,与它优良的梨木板材是分不开的。

  进入云居寺山门,辗转几个院落,才在第五进主殿弥陀殿的南配殿找到《龙藏》展厅。一块长约1.5米、宽0.5米的木匾放置在殿正中央。整块木匾由一整块梨木制成,通体淡褐色,上面雕着两个烫金大字“龙藏”。

  云居寺景区管委会主任助理王艳华介绍,雕刻《龙藏》用的材料和这块木匾的材料一样,用的都是上等梨木。梨木木纹平直,纹理密集整齐,材质坚硬,不易变形,是用来制作雕版的上好木材。

  摆放在玻璃柜中的《龙藏》经版通体乌黑,仿佛一大块木炭,那是印刷经书时的墨迹浸染所致。但木头的纹理、当年雕刻时的刀痕在墨迹下仍清晰可见。经版采用阳刻雕法,也就是字体凸出,不过字形和行序皆为反向,每块经版长80厘米,宽30厘米,厚3.7厘米,也都是用一整块梨木雕刻而成。

  根据经版的大小揣测,制作经版的梨木直径至少在30厘米以上,而且只有最宽处的一部分木材可用。梨树质地坚密,生长非常缓慢,直径30厘米也要有五六十年树龄。而实际取材时砍掉的梨树,恐怕树龄多在百年以上。

  王艳华介绍,《龙藏》之所以称为《龙藏》,是因为它奉雍正皇帝御旨而雕刻,每卷首页又均有雕龙万岁牌。这是清代惟一也是中国最后一次官刻汉字大藏经。

  梨木“惟秋冬收脂时采买锯板,方得平整不翘。”当时梨木板材的置办,成为刻藏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因所需板片要求严格,在京师实难采买。雍正派了两位亲王到山东督办采买,每块板材出银三钱二分,但一年下来,只买到板片万余块,远不能满足需求。雍正只好下令山东督抚,将所需板材向出产梨木的各州县摊派,高价采买。

  据史料记载,当时为采买梨木,清政府计划花两万三千四百两银子,但这个数字肯定不够。王艳华说:“如果后来采买的梨木真的是用高价,耗资恐怕有数万两。”

  《龙藏》经版的雕造是一项浩繁的工程,当时设立了刻藏的组织机构“藏经馆”。该藏始刻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完成于乾隆三年(1738年),共用经版79036块,历时五年之久。所以《龙藏》又称“乾隆版大藏经”。

  《龙藏》保存四异其地

  石经、纸经、木版经号称“云居寺三绝”,其中木版经所指就是《龙藏》。但与举世无双的云居寺石经和纸经相比,木版经在云居寺只保存了2000多块,大部分保存于它处。

  “云居寺把木版经作为三绝之一,是因为《龙藏》曾经全部保存于此,而且现在保存的2000多块也是《龙藏》的精华代表。”王艳华介绍。

  经版刊成后的260多年时间里,《龙藏》共在五处落脚,经历了4次搬迁。

  乾隆三年,《龙藏》经版刊成后,存于故宫武英殿。因取印不便,《龙藏》经版于乾隆后期转移到北京柏林寺存放。1949年以后,柏林寺成为了北京图书馆书库。这里也是《龙藏》落脚时间最长的一处保存地。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怎样才是“西汉纸”

下一篇:活字印刷
相关文章       汉字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