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汉字优化整理方案 附件9-1

[日期:2007-10-15] 来源:  作者:千里 [字体: ]

附件9

汉字整理是科教兴国根本大计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会影响经济建设,对经建会起到推动作用

汉字整理在科教兴国中的位置

目前中国在世界上是各项事业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其所以如此,除了政治因素外,有十二亿人口也是要因之一。他1,不靠资源,(所谓地大物博是过去的说法);2更不是靠有资本;所靠的只有人口。他是占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有人口就要消费,要吃、要穿、也要……。简单说,它是个市场。是资本主义国家销售商品的一个巨大市场。因而外国人来中国做买卖。有人口有廉价的劳动力,外国人就来投资,投资有利可图,归根结底是因为有十二亿人口。

外国人是把我们当消费者,当市场而来的。如果我们只是消费而不给人家以回报,人家白送给我们东西消费?当然不行。人家卖给我们的是高科技产品,我们给人家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人家用机器坐以收利,我们终年劳动,累的受不了,这样的交易,(也应算公平竞争),我们将会如何?所以要“科教兴国”。当今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认识到,“科学”,只有抓住科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假如说过去可以依靠人多、地多、物资多、枪炮多而能致胜的话,那么今天,特别是明后天,没有科学就一切都没有。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十三亿人是消费对象,但他也是生产对象,同样也能是科学开发者。只有十三亿科学开发者才能立于坚强的不败之地,才能使国家更好地兴旺发达。如果说只是消费者,这市场也将被遗弃或者被人奴役。可见使十三亿人成为科学开发者是当前的重要问题。使十三亿人成为科学开发者而不只是消费者,首先要发展教育。这也是清末以来我们的先哲们所看到的问题。但发展教育首先碰到的是汉字的难学难用。中国人要用十几年的时间来学习汉字,把时间用在学习学习工具上,而外国人是用在学习和研究科学上。相比之下,我们能不落后?我们很难和外人争衡。所以鲁迅先生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话不无道理。但今天也有人说,汉字没有灭,中国也没亡,而且兴盛起来了。这也是事实。但国家的兴衰是靠各种因素促成的,首先是政治。但从长期来看,我们可以肯定,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的人都是高素质的,我们今天的国家肯定会优于现在。起码在工作上,不要费这么大的力气,而成就也一定比今天大的多。譬如农业推广先进技术农民就是不用,(五十年代把氨水送给农民,农民却偷着倒在沟里),或不能用;先进工艺、机械,工人就是用不好,同样的工作,人家原材料利用率在90%以上,我们只能达50%不足;我们的科学成就就是在人家后面。我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几人?几十万名工程师比十三亿工程师能一样吗?

我们的体育运动,解放前在世界上无一项挂号(零),解放后的今天很多项能称雄世界,重要原因是有十三亿人口,人多材料多。但不同的是体育运动不需文化。只要下功夫练就行,所以能。科学就不行,没有文化是不行的。日本人五十年代战败,经济彻底破产,八十年代又成了经济强国。我们呢?不管怎么说,我们是战胜国,起码不必赔款,但今天比日本如何?(人们会说,日本用的不也是汉字吗?不,他们的汉字只相当于我们的意符,读音仍是日本的,数量也少。此外他们的人口少,文化基础好)。如果我们以为自己真的不错了,那将是危险的。体育锻练离开了文化可以,启开十三亿人的心扉,让十三亿人进入科学,就非有高尚文化不可。汉字整理是当前的千钧课题。

如果拿先端科学来说,文字的问题就更重要了。过去***主席在历次青年会上总是强调“综观世界科学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明,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最敏捷的青年时期。”他一系列地指出例证。青年的时间是极端宝贵的。能节约这段时间应当是相当重要的。假如新汉字比老汉字能节约三年时间的话,就是说可以节约三年的学习精力,并提前三年进入研究阶段,来发挥这精力。其效果将能如何?我国学制从入学到大学毕业,要十六年,研究生假如四年共二十年。前十年只能学习普通常识,打基础,后十年才能进入专业,节约三年精力,相当于十年的三分之一,效果又当如何?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宝贵的时光是不容许随便浪费的。这个账我们应当仔细地算。

文字是一种工具,但不是一般的工具。人类有了风箱(简单工具),就有了青铜器时代。有了显微镜(简单工具)就有了微观世界。没有飞船(似乎是复杂工具)人类上不了天。文字也是工具,但它能启动大脑,它不是简单的工具。如果拿做用来说,它比飞船做用大。简单工具也好,复杂的也好,没有人的大脑,什么工具都将无用。只有大脑才是最宝贵的,而大脑是要由文字来启动的,所以文字是宝贵的工具。把文字问题(改进)视为等闲,可做可不做,不是明智的。

假如说若干年前,人类由猿变成了人,它用的主要是手的话,那么今天人类由依靠手的时代进入了依靠智慧,依靠大脑的时代那么对这运载知识,启动大脑的工具----文字就极其重要了。当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各发达国家已经作了布署,人类竞争己相当激烈的今天,没有紧迫感,认为文字问题(改进)可早可晚,也不是明智的。

前些时有人根据欧盟发表的一些报告和取向,他以“知识经济与知识社会”为题撰文,指出知识经济必以社会为基础,没有广泛的方方面面地经济基础支持,知识经济是无法产生和发展的。最后他强调三点,(他说该走出三个误区),即1不能把知识社会的实现仅仅看作是高精尖技术的应用;2建设知识社会不只是专家、学者的事情,而是每个公民的责任;3既要重视学习新的知识,更要重视利用新知识来改造社会。从他这些要求看,我国现在还有大量的文盲,而我们扫盲的标准还仅仅是认识一二千字,和这些要求相比,距离有多大!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阅读:
录入:赓文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汉字优化整理方案 附件8-2

下一篇:汉字优化整理方案 附件9-2
相关文章       汉字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