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生學習漢語的漢字問題和政府的政策
中日恢復邦交,中國改革開放以後,隨著日本經濟的需求,學習漢語的人口增加,除了正規大學里的主修,副修的漢語課程外,街上還能看到很多民間的學習機構。
日本一般的漢語課本幾乎都採用中國大陸的簡體字,但日常生活中日語中的繁體字和國字,加上漢字所代表的意思,中日常有所不同,引起很多學習者的困擾。一般日本學生在剛學習漢語時,主要是看漢字的拼音學習,並沒有認真去認識漢字,多半依賴拼音,短時間的第二外語學習-,並沒有達到很大的效果,識字不多,當然也不能說出流利正確的漢語.更因近年日本政府寬鬆的教育政策的影響,日語的水準不如以前,即便連小學,中學學過的漢字也不一定能正確的寫出,學習漢語當然問題也很多.比起學習中文,日本政府更重視英文的學習,很多小學以設有英文課程,並即將正式納入全國的各個小學.
現代生活與漢字
明治時代以前,日本的社會對認識漢字的人士有很高的評價,認為他們是有教養的人,戰後雖然經過種種廢漢字的言論,日本人的心理還是認為漢字是代表有教養的象徵,漢字在歷史的延續中已經深深地滲入到日本人的生活,文化中。如果不使用漢字,也無法丟棄了到目前因漢字形成的日本文化,如果不使用漢字,像以前的萬葉文化,假名文化等的和風文化都將面臨危機。現在很多日本大公司的領導人愛看三國志,論語,孫子兵法等書,他們把這些書當作是維持工作和人際關係良好潤滑劑的範本.
戰後數十年電話代替了書信的傳達,省時,省錢,省力,除了重要的資料考試,報告,筆記外的都以電話替代。
電腦,文字處理機等科技的進步,功能日新月異,打字,印刷,手寫困難的漢字字數限制,字體簡化的論調失去了它的有效性。電腦,手機等成為普及漢字最有力的推手,這也和日本一直積極提倡鼓勵使用常用漢字的文化基礎有關,在使用簡化漢字的同時,也使用繁體漢字及國字,兼容並蓄。目前手機,電腦,電子辭典等採用的是1983年改定的JIS漢字規格29種漢字的擴張新字體。因為科技的進步原本衰退的漢字又開始頻繁出現在日本人的生活中。
日本率先解決了方塊字的編碼基礎,一系列漢字形成,輸入,儲存顯示打印等技術難題與開發應用,促使了漢字編碼 標準字數不斷增加,也顯示較日本假名更快速,便捷高效能展現出漢字是世界最實用,最有效力,方便的文字
電視畫面的文字表現,漢字優於假名,街頭的廣告招牌,宣傳等漢字的藝術性,加深了宣傳的效果。
現代複雜的社會中包羅萬象,種種新概念,新事物,新發明,新元素的表現,需要比從前多的語彙,表達語彙的意境和正確性得借助漢字的表意特徵,
現在日本漢字的用法,意思不全和古典漢文相同,字義,常用語等和中國也有出入的地方,容易造成錯覺.日本的新字體,略字,和大陸的簡體字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同的地方,和臺灣沒什麼差別,但日本的年輕人漢字能力的降低容易引溝通的不便.人名,地名等漢字的訓讀發音與中國不同不容易了解,有時會讓對方有不舒服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