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汉字书同文国际学术大会(首尔会议)闭幕词
中国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 丁锡满
尊敬的各位来宾:
尊敬的大会主席陈泰夏先生、姚树新先生:
明天就是我们东方人共同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个美好节日的前夕,我们来自世界各地的汉文化的专家学者欢聚一起,举行第十六届汉字书同文国际学术大会,通过设立“汉字节”的倡议书,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此,我代表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对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远道而来参加研讨会的各国各地的代表表示崇高的敬意!对为承办这次会议付出辛勤劳动的韩国全国汉字教育推进总联合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汉字书同文研讨会已经举办了十六届。参加研讨会的学者越来越多,论文的质量越来越高。这说明,汉字书同文越来越受到汉字文化圈各国人士的关注,实现汉字书同文这个目标越来越需要加快进程。
汉字书同文国际学术大会能在韩国举行,说明我们东亚人有着文化认同感。我们都生活在太平洋西岸。我们都是黄皮肤。我们都吃大米饭。我们有着相似的生活习惯。我们是近邻。我们的祖先早就有了密切的交往。
由于有这些因素,从西太平洋的北部直到西太平洋的南部,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汉字文化圈。这个汉字文化圈从两千年以前就开始形成,汉唐以来,我们太平洋西岸的东亚国家关系就密切起来,汉字就成为交流的工具。近几百年,随着中国人下南洋,移民美洲,近几十年又移民澳洲,在那里发展生息,这样,就在整个太平洋东西两岸直至南太平洋,形成了环太平洋汉字文化圈。原来是太平洋西岸一条线,现在的环太平洋一个圈,汉字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了。就是到了近一百年,像我这种年纪的朝鲜人、韩国人、日本人、越南人,很多很多人都会用唐诗的格律写诗,用汉字写书法。像明天的端午祭,还成了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字把我们东亚地区的文化,把我们东亚地区人民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因此,用好汉字,纯洁汉字,规范汉字的使用,使汉字成为太平洋周边地区重要的交流工具,就非常有必要。
1956年,中国大陆实行汉字改革,开始使用简化字。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成年人中大多数是文盲。为了扫盲和普及文化,简体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六十年过去了,中国大陆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使用汉字的人多起来了,简化字弊端就暴露出来了。首先,造成了交流的困难。同一个中国,大陆和港澳台两岸四地使用的汉字就不同。大陆的青年人不认得繁体字。港澳台的青年人不认得简体字。这就造成了文字交流的障碍。其次,简体字破坏了文字的规律,损害了汉字的美感。汉字的象形、形声、会意等六法,每个字的构造,都是有道理的,简体字把它弄得没有道理了,汉字的艺术性、科学性遭到了破坏,许多同形异义、同音异义字还造成了混乱。为了便于传承优秀的汉字文化传统,为了汉文字圈交流的方便,早在十六年前,有识之士就开始了汉字书同文研究。现在看来,这种研究更有必要,更为迫切。我很赞赏陈泰夏先生的说法,“汉字已经绝不仅仅是中国的文字,而是汉字文化圈共有的文字。”为了加速汉字书同文的进行程,我呼吁我们海峡两岸四地的教育文化部门都来积极参与书同文的工作:第一步,大陆教育部门从青少年做起,“用简识繁”,在语文教育中,用到简化字的时候,也要让学生认识这个字的繁体字。而港澳台教育文化部门要“用繁识简”,让学生认识这个繁体字的简写。这样,两岸四地的青少年到了中学毕业以后就会简体字繁体字全部都认识。青少年记性好,这样做是不难的。第二步,繁简并用,在中国大陆,在适当的时候,古籍和诗词、书法作品的出版全用繁体,一般的出版物中第二批第三批简化字停止使用,还应当允许学生简繁混用。第三步,最后取消简化字,恢复繁体字。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我对于海外华人学者和外国友好人士为弘扬汉字文化,为推动汉字书同文所作的努力非常感动。的确,汉字太有魅力了,值得我们为之研究,为之付出。既然我们的海外侨胞和外国友好人士都为此重视汉字的研究,我们作为汉字的发源地中国,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如果中国人自己都不重视,我们还对得起祖宗吗?对得起在座的各位吗?
今天的会议对我们是一种鞭策,一种动力,我们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我们研究会所属的书同文专业委员会,一定要更加努力工作,报答各位对汉字文化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