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日本的汉字

漢字的傳入和歷史演變

[日期:2013-07-01] 来源:语言文字网   作者:张绍妤 [字体: ]

漢字的傳入和歷史演變

 
江戶時代以前
 
現存福岡博物館中,建武中元2年(57年)東漢光武帝下賜倭奴國王的金印是日本現存漢字史料中最早的資料。

以前日本沒有文字,やまと(yamato)王權時代因需要武器,農具原料的鐵與朝鮮半島有了來往,因而與中國有了接觸。

四世紀末應神天皇時,百濟的王仁將千字文1卷,論語10卷帶到日本,從此漢字在日本廣為流傳,從古代到江戶末期日本人主要通過書籍和人員的交流,學到了大量的漢字和漢語詞彙。基本上對漢字的認識是,漢字是使用在物品上裝飾和與中國來往,維持和中國國交的國際關係上。

飛鳥時代(592~710)

從百濟傳來佛教,佛典。隋一統天下後,倭國在七世紀前半聖德太子先派蘇我使隋,制定了冠位12階,導入17條憲法,實行國政改革。607年以推古天皇名義派出遣隋使,向中國皇帝呈上文書(日出國天子),同時派出留學生,留學僧學習,他們回國後,直接帶回隋朝,唐朝的文化,因而能讀,漢字的人增多,漢字在日語中慢慢的滲入發展,日本人通過漢字積極地吸收了中國的先進文化和各種制度。

奈良時代(710~794)

漢字作為日語文字的用法逐漸發達,日本人的文字生活變的豐富起來,除了用漢字書寫以外,也利用漢字每個字的發音自由的表現日語的讀寫,發展衍生出了萬葉假名,平假名,片假名,編篡了萬葉集,日本書記,風土記等使用漢字的書籍。

貴族和官吏子弟有學習漢語的機構,都 :設有大學,分(明經)博士,音博士,書博士,算博士,經學博士學習漢籍的漢語,書道,漢學和漢字的讀寫。地方:設有國學 。          
  
八世紀末遷都平安京後(京都)日本人的語言有了很大的變化,和奈良時代不同開始重視女子的學習,漢字也脫離了本來形象,走向簡化,變得筆畫簡單容易書寫的表音文字使用,特別是假名發達,走進日常生活中,由於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女人被禁止學習使用漢字,只能使用平假名。為了交流方便貴族男女間的書信往來,像聯絡贈答用的和歌盛行於女性之間,稱為女手。男性雖然也用,相較起來漢字才是男性使用的文字,也因男女間的書信往來,慢慢出現了漢字和平假名共用的時期,而另一種文字,片假名因其起源於漢字注音功能,也一起繼續使用,至今仍保留其特點,用語外來語,外國的人名,地名,國名,擬聲語,擬態語等。雖然跟以前相比使用文字的人增加了,但主要限於貴族,僧侶,有高等文化的人,專用漢文,能讀寫漢字,中級文化的人,間雜着漢字和假名寫日文,是和漢混合文,女性專用假名寫日文。一般的庶民仍只是聽,說的生活。文字只記載著貴族們的豪華生活,庶民生活的狀況幾乎不知。

語言教育機構除了原有的大學,國學外,增加了有力貴族和僧侶建的私學,延請人到家教授學問的人也不少。
 
鐮倉室町時代

武士代替公家的宮廷貴族掌握了政治上的實權。貴族們的讀,寫和前代差異不大。流行和漢混用文,假名交替文,漢字假名並用文等新的文章表現法。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的庶民階級也逐漸開始了文字的學習,室町時代中期讀,寫,算和常用語開始被一般使用,原來的大學,國學,私學,逐漸沒落,取而代之的是寺廟和家庭成了學習的場所。特別是寺廟成了武家利用的教育場所。
 
江戶時代
 
江戶政府採取了鎖國政策,禁止和西方國家貿易往來,當時的日本社會主要通過中文書籍學習各種知識及了解國外消息,江戶幕府以“朱子學”為唯一正統學問,鼓勵普及儒學,日本朱子學者致力於入學的日本化,出現了各種學派。如朱子學當中的陽明學,包括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幕末日本的一些思想家利用陽明學鼓吹思想解放,力行務實,吸收洋學,為明治維新鋪好了思想理論上的準備。

江戶時代也是幕府時代的確立。方言盛行。學校教育普及,除了武士階級外,平民的識字率也提高了很多。武士的教育機構由幕府直接管轄設立的小學負責或在學者的私塾學習,各藩也設有藩黌,主要學習以四書五經為主加上其他的經書。庶民子弟們就讀於寺子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寺子屋的教育。寺子屋的教育起源於室町時代末期,寺院開辦以庶民子弟為對象的初等教育機構,類似今天的小學教育,教授六歲至十多歲的兒童學習三至四年。在江戶時代變成大寺廟培養僧侶,小寺廟作為庶民教育的主要機構而蓬勃發展,各個鄉鎮都設有,開創民眾教育先例,不但庶民的子弟利用,幕臣和藩士的子弟也和庶民子弟一起學習,提高了文化道德水準,是日本近代教育的溫床,日本近代學制以寺子屋為基礎,許多小學也是由寺子屋生格而來的。江戶末期男子中有40%到50%的人識字,女子中有15%的人識字。江戶時代的寺子屋為明治維新的教育普及進行了準備,為明治時代普及了初等義務教育提供了基礎條件,為明治維新進行了人才的培訓,為後期的日本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江戶時代的出版文化非常興旺,出版了大量的中文書,有很多書是在中國不能出版的禁書,如“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計略”等在日本一般的書店都很容易買到,經由留學生輾轉介紹回流的中文書,在中國也對滅滿興漢運動引起了很大的作用。
           
明治時代
 
日本的封建制度破壞,開始踏入世界走入近代化的腳步。1871年政府組成48人的使節團出訪歐美,另有59名留學生同行,回日後改組了政府,決定了日本發展的方向,政府提出“富國強兵,置產興業”的口號,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平安時代和中國交流頻繁,江戶時代閉關鎖國,明治維新日本意識到西方的發達,有識之士開始積極地引進,學習西方的近代文化,掀起了“西化”運動,日本人開始思考漢字的優劣,隨著中國的衰弱,西方的強大和日本民族意識的抬頭,和學興起,使日本對漢字的態度也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從過去的以能使用漢字而被認為有學識,有教養,逐漸演變成認為漢字是阻礙日本繁榮富強的絆腳石,從此轉變了對中國漢字的態度,從吸收到不屑,以福澤諭吉等為代表的文人志士都認為如果不限制漢字,日本就不可能進步,因而在明治維新後的20年內,出現了文字改革的高潮。英語,外來語在這一時期大量引進。1872年(明治5年)實行義務教育時就學率平均為28.13%很多讀,寫,看,到了明治35年就學平均率達到91.57%,明治45年98.23%。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内容导航】
第1页:概要
第2页:前言
第3页:漢字的傳入和歷史演變
第4页:明治時代以後的文字改革
第5页:日本國字
第6页:日本的漢字教育及變遷
第7页:日本學生學習漢語的漢字問題和政府的政策
第8页:結論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不良简体汉字善化之调查研究报告

下一篇:汉字书同文研究(第11辑)目录
相关文章       第16次汉字书同文国际学术大会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