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从术语的来历、现实的使用情况等方面对“偏旁“部首”“部件”这三个术语进行简要考释,分析辨别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它们进行了明确界定,希望我们所作的分析和界定能够有助于对相关汉字学术语的规范使用,厘清某些理论问题上的模糊认识。
[关键词] 汉字学;术语;规范
在汉字研究和教学中,“偏旁、“部首”、“部件”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组术语。由于这三个术语所表示的概念常有交叉重叠,致使人们对于这些名词术语的理解和使用有时出现混乱,具体表现为术语混用、界限不清等现象。本文将从术语的来历、现实的使用情况等方面对这几个术语进行简要考释,并着重分析和辨别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希望能给它们以明确界定,从而促进相关汉字学术语的规范使用,厘清对于某些理论问题的模糊认识。
一
“偏旁”、“部首”、“部件”这三个术语中,前两者都是传统汉字学的常用术语,后者则是现代才开始起用的新术语。下面首先来简要回顾一下三个术语的来历,这样可以有助于对它们的了解。
“偏旁”是人们分析汉字结构时所使用的一个概念。作为专门术语,“偏旁”一词从唐宋时期就开始在学者间通行起来了。例如,唐代张参《五经文字》序例云:“近代字样,多依四声,传写之后,偏旁尽失。”宋代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一:“大抵古字多省偏旁而趣简易。”此后,由明清至现代,随着传统汉字学的发展,“偏旁”这个术语由于其使用频率如此之高,以致于为一般文化层次的普通群众所熟知,成为社会常用层面的一个词汇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古代学者所说的“偏旁”有时是针对《说文》的 540部首而言的,这与现在人们所常说的偏旁当然是有区别的。
部首始创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在《说文》中,许慎基本以汉字偏旁为线索,把9353文归并为540部,每部的首字即为部首。但《说文》一书并未出现“部首”一词。《说文·叙》云:“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后叙》云:“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其建首也,立一为端。”因此,有学者认为“部首”一词是后人合“部居”和“建首”二词而形成的,①此说大致可信。除此,后代学者在一些“说文学”著作中还曾使用过“建首”、“部目”这样的名词来指称“部首”,如,元代戴侗《六书故》中就称“部首”为“部目”,清代学者曾纪泽曾撰有《说文解字建首五百四十字》,杨沂孙撰有《说文解字建首》,等等。不过,真正通行的还是“部首”一词。
“部件”这个名词是现代以来才开始启用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们在分析现代汉字的形体时,发现在整字和笔画之间存在着一些很重要的中介部分,这部分具有中介性质的形体对进一步细致地分析汉字字形的构成、深入认识汉字的结构规律很有用,有必要进行专门研究。20世纪50年代,杜定友(1954)在《方块字的怪组织》中,把这一部分形体称作“字根”,并说:“方块字是由丶一丨丿乀等笔画所组成的。由笔画组成字根,由字根再组成字。” 60年代倪海曙(1965)发表论文《偏旁和部件》,学术界才开始使用“部件”这个术语。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汉字输入成为中文信息处理的一个瓶颈,汉字编码和汉字识别等研究工作蓬勃开展,于是,汉字部件成了计算机界关注的热点课题。部件分析也已经由静态统计发展到动态统计,由单靠人工切分发展为人工和计算机自动切分相结合。现在,识字教学、计算机处理汉字、汉字检索和现代汉字字形整理都在呼唤现代汉字部件的规范化。”②此外,指称这个概念时,还有人使用“字元”、“字素”、“构件”、“组件”、“形位”等多种名词,尤其是计算机界和汉字学界在术语使用上有时不够一致。但从目前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汉字学界已有逐渐统一称为“部件”的趋势。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