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在2009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
10年内恢复繁体汉字的提案
潘庆林
(一)
世界没有一个民族,不重视自己语言文字的,中国繁体汉字意蕴丰富,不单是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而且“字形藏理,字音通心”,传递着上古先人,对当今后世的许多信息。一如我们至今仍在破解着的“和谐”二字对社会、对发展的重要启示和作用。这是一笔可以安邦定国,烛照天下,能够让世界可见中华文明的真正无上高峰,其意之深,文之高,旨之阔,不亚《易经》。国人千万不能忽略汉源本字对中国现当代的作用,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在向世界显示的那个“和”字上,我们不能把英语的各个版本都引入国内,而独忘了民族骨血气脉魂都在其内的汉字本源。
(二)
自跨世纪来汉语热在世界升温,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汉文字成了被各国重视的文字,漫布世界各大洲的孔子学院,承负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广以汉文字为基础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思想,汉文化。但是就我目前所知,各国所学的汉文字,绝不是我们国内所称的部分简化后的“规范汉字”,而是繁体字。关上门讲,从上世纪50年代内地简化字推行以来,国内十几亿人,占中华民族绝大多数的人,使用简化汉字;但是打开窗看,包括港澳台在内,海外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依是通用原来繁体汉字的范围,使用范围远大于国内面积多少倍,而且国内行文只要走出去,对外使用的,大都是繁体字。即:遍布世界面积最广最大的华人,用的都是繁体字,这是不争的事实。
(三)
两岸三地的汉文字不统一,大陆这边用简化后的汉字,海峡那边的台湾和香港,依仍用繁体,特别是回归后的香港,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世界排名第四的经济中心城市,每天在与世界发生的各种交往中,仍复坚持用繁体,包括大公报,凤凰卫视在内的众多现代媒介,影响巨大。哪个是本?除去政治因素不谈,当然没有简化的繁体字是本,是数千年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文本字根。现在台湾提出“推动汉字繁体字列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一事,只部分大陆学者出面提出异议是没用的。繁体字在海外被普遍运用(甚至从中国引入汉字精髓的日韩两国文字,也都是尊崇繁体汉字的),而偏偏在最应是正宗的内地,却被无视隔绝,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未来的年代,更不能让我们海峡两岸的后代,同是中国人,这边的不认繁体,那边的不识简化。)
(四)
50年代汉字改革提倡简化的环境和基础,成为过去,已经不在,包括鲁迅在内的对汉字繁体识写弊端的种种认知,在科技电脑如此发达的现时代,都成不完全讲,不科学说。现在汉字在世界文字中已成意义最丰富,内涵最充实,文字最简约的一种世界可通用的文字,汉码在键盘上的普遍应用,跨跃了象形的障碍,成了最具人文价值的一种文化,一种方块。仍然停留在汉文字研究原地不动的老专家老学者们,与汉文字不好掌握的旧世说,应当一块归去也。应该说,是最现代进步的科学,成就了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永远年青的汉字。
(五)
汉字繁体的简化(或称俗化),只是汉字表达的一种方式,不是本,中华民族最不该忘记的是汉字形成的本源。汉字简化在内地文化普及,曾经发挥的作用应该肯定,且有成功的地方,比如简化后原字意不但没破坏,而且得到延伸的陰改阴、陽改阳,耳部旁月与耳部旁日的恰谐恰对,既形象又意相。但不可否认有受那个时代局限,粗糙粗陋的地方,比如爱无心、欲无心,毛泽东的東字改东字,都是不当简和简不当的。原来的東字并不繁,日出木中,字意解形象如一首诗一般,用草写的方式简它作甚什么?几千年沿袭下来的文字,充满智慧光芒,是民族瑰宝,汉字的每个字都如福址瑞兆一般,护看着在中华这片土地上繁延的后人。我始终忘不掉,毛泽东青年时代用过的那个笔名“二十八划生”,那是繁体字毛泽东三个字的笔划,它真的昭示了一代伟人的生,没有他没有今天的共产党,新中国,而且从1921至1949真的是28年。不管唯物唯心,相信不相信,这是应合。社会进步焦毛革故可以,不能动本,就跟不能动土地一样。我们把国土看得那么神圣,为什么不把在这片土地上衍生而成的汉文字,看得更加神圣?
(六)
内地和海外通用繁简两种汉字的情况,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战国时代秦用繁体,史称西土文字,其它楚汉魏各执一种变体、简体,史称东土文字,秦统一六国后,始皇的一大功绩,就是在统一度量衡的同时,用“书同文”的方式,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而后才有了至今我们,代代人能解能看的历朝历代的民族历史。强经济强国,不能不强文化强文字。经济往前走就是文化,就是文字,文是本,更绵长。统一繁简汉字,是时候了,这是经国大事,真正的一代伟业,如若能集两岸三地包括世界华人汉字汉学的研究者,从长计议,召开会议,共商汉字统一,繁当繁,简当简的大事,功莫大焉,我以为远胜过操办诸多与我无关的其它世界性会议。这是关系整个民族真正统一振兴,化风久远的大事。文达神,字通心,不在世界上形成台海两边不同的两种汉文字,比什么都重要。
(七)
在政协会议上倡提这一提案的,我不是始作俑者。上一年召开的两会上,宋祖英、郁钧剑、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政协委员,就提出过一份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被当时的教育部长一句话给否了,他说:“我们国家有基本国策,就是要使用简化字”,海外汉学家闻讯后写信给我说,他们遍查了中国国内宪法、法律,也没找到教育部长所说的这一基本国策,唯一一句源自宪法制定的《语言文字法》中的,是“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规范化不是简化化,国家2001年公布的21039个规范汉字中,经过简化的只有2235字,余外的18804字都是繁体字。国家教育部长怎么能如是法盲,张口就回答出“就是要使用简化字”呢?我只所以举这一例证,说明要办成这事有多难,而且我以为从现在起,在小学孩子们学简化汉字同时,稍带讲讲原来的繁体字,并不作考试成绩,只是作一种知识认知,做到识繁写简,是可行的。学校可以让同学们从最常用的二、三百字常用汉字开始学习,同时向孩子讲述汉字的整体现状与发展史,培养孩子今后学习更多汉字的兴趣。
(八)
有人举一国两制为例,倡“一国两文”,我否。文和制不一样,朝可更,代可移,语言文字不可变,试问秦以后,中国哪个朝代大变文字了。
(九)
有人说我,提案的这事不关民主,不关民生,是不务政协的“政”,非也,这是民主、民生之外,关系民信的一件大事。就我所知海外众多华人,都是以汉字作纽带作信仰,汉文化作为自己真正的归依和宗教,在域外图存的。文字问题,是关系民族在世界影响长存的大事,虽然它不如社会经济问题,包括解决民工就业问题,急,切,但关系魂根,更重要。
(十)
而且这与进步倒退无关,纸币到处发行的当代,整个世界仍以黄金为硬通货,就是最好的例证。时代发生变化了,年轻时做过的事情,不是不能变的,否则就没有到了八十年代要给五十年代打成的右派,落实政策一说,更不会有连战代表国民党到北京和胡锦涛总书记的握手。文化溯源是为了向前看,死抱着昨天做过的事情不放,或者持“做过了就是对的”观点的人,才是真正的开时代倒车。
【作者简介】
潘庆林: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侨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