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伊能静,你为什么要道歉?(羽扇纶巾)

[日期:2007-01-25] 来源:殷谦的BLOG  作者:殷谦 [字体: ]

    伊能静由于演唱时的口误,将成语“羽扇纶巾”的“纶”(音guān)念成“伦”(lún),“才女”伊能静的“中文水平”遭到了网友的质疑。出了这么一件“不光彩”的事,伊能静就此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过道歉声明,没想到有媒体还是不依不饶,揪住她这点残缺不放,依然“接二连三”的提及此事,并以此大作文章。就在最近的一次媒体采访中,伊能静无奈地自嘲自己是“蠢材”,但是有记者并不罢休,继而又问伊能静“是否清楚自己演唱的歌曲出自于哪首诗词”,好脾气的伊能静终于忍无可忍,当场与记者翻脸,愤然离场。此后的当晚,伊能静在自己的博客上以“士可杀不可辱”为题,谴责当时“羞辱”她的记者:“我认为我可以被指责却不能被你侮辱,你可以说我笨但是你不能侮辱我。”,“善意的指正与建议我一定接受,但是请不要逼迫一个人。”
    伊能静即便把成语“羽扇纶巾”的“纶”字读错了又怎么样?如果要我说,“纶”(音guān)念成“伦”(lún)音有什么大不了?这本身就是一个多音字,也读“lún”音,不过在这个成语中读“guān”这个音罢了,其实这两个不同的读音,意思却是一样的,伊能静在自己的作品中如果高兴,完全可以在“guān”与“lún”这两个读音中任何选择一种读法,如果她是为了配合音乐旋律的“协调”,就算是故意为之也是可以理解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个成语出自苏轼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人们理解它的本义就行了,何必对一个艺人苛求它的读音。伊能静的口误难道真的就不可理解么?大文豪余秋雨都有念错字的时候,一个艺人偶尔念错了字又何妨?媒体记者如此没完没了地“刁难”伊能静,确实是对她人格的侮辱。要知道,作品是可以被多元化阐释的意义复杂的符号系统,跟一个人的态度和人格了无关涉,尽管人们的确可以举出很多人文错位、名实不副的例子,但是那些真正意义上的歌星都会努力使自己的作品成为自己人格的投影和心灵的镜像;所以她们有权利维护自己的尊严,何况人家都已经道歉了,也“赔罪”了,还自嘲了,知错就改了,还要怎么样?一个人不能靠牺牲高贵的尊严,来获得别人的肯定。谁说过伊能静必须经由几个媒体记者或几个自以为是“语言学家”的人的同意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与收获的快乐?谁人有这个权利这么做?
    是谁在这么咄咄逼人?又是谁在对一个艺人如此刻薄?真不明白这位记者自己有多少渊博的知识,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刁难别人?真让我怀疑这个人的品行。殷谦认为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要比十个巧言令色的“智者”好的多,所以者何?因为没有仁爱和德行,我们就不可能有和谐的共同生活,即使勉强生活在一起那也不可能体验到人生的幸福和温暖。其实在这个被权利荼毒,被金钱败坏的社会,多的是乜斜着眼睛睥睨一切的自大狂,是游谈无根或言不及义的伪才子,是见风使舵或世故圆滑的投机主义分子,尤其是作为媒体记者,如此刁钻圆滑、尖酸刻薄,试图通过羞辱别人而小题大作,推波助澜以制造媒体“轰动”效应,那可真是可鄙之极。
    看到这起事件真让人寒心,看来大家是义无反顾的撕破脸皮了,其间的混乱与乖异,令我目瞪口呆,我看到了“一个也不饶恕”的记者的狞厉心态,这不仅反映出了一些媒体记者视野的狭窄和心灵的幽闭,而且还有情感上的冷漠和自私,他们身上的利己主义倾向是不道德的,这种不道德的后果必然导致别人的内心的封闭和心灵的麻木,导致别人的快乐和幸福的减少甚至丧失,所以伊能静在博客上说:“一个有知识的人却不善良比一个笨人要可怕多了。” 她谴责很有必要,其实那些媒体记者对他人的快乐和痛苦是没有直接兴趣的,别人的欢乐和悲哀甚至别人的存在,他们都一律漠不关心。伊能静把这样的记者也说成是“有知识”的人,这似乎有点抬举他了。一个认真负责的媒体记者,这种对别人可以漫不经心的随意和凌空蹈虚的自由,是不是有点过火了?有一种现象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那就是作为一个记者对别人的那种过于自信而随意的态度,显得“大胆”和“尖锐有余”,而少有“客观公正”或“冷静不足”,故多有忮苛诬枉之论,而少有中肯见道之语。抓住别人的辫子不放,试图通过别人的一点点失误置别人于死地,反复强调,直到达到羞辱别人的目的,这难道是一个记者应该做的事吗?
    作为媒体记者缺乏对受访人的尊重和同情,这是当今新闻界的一个严重而普遍的问题。如今很多媒体或记者总是乐意任性而随意地“采写”人物,强迫他们说自己不想说的话或强迫他们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不仅如此,他们还有一种令人无法理解的共同爱好,那就是把受访人置于尴尬的情境中进行羞辱,他们缺少纯洁而健康的道德性,他们不知道尊重别人,甚至不拿他们当人看,变着法儿虐待、羞辱别人,直到把别人身上最后一点人格尊严剥夺得干干净净,直到把别人激怒;而一个具有纯洁的道德性的媒体记者是善良的,他知道怎么去理解和同情别人,一定有善意地帮助有“缺点”的人摆脱“尴尬境地”或“困境”的诚意。
    伊能静,你为什么要道歉?你为什么只知道哭?你应该狠狠地扇记者一耳光,让他往后长点记性:“我很尊重你,请你也尊重我。”




阅读:
录入: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咬文嚼字》:2006年十大语文差错

下一篇:向《咬文嚼字》举报并请教
相关文章       错别字 
本文评论
  其实,有些字的特殊读音,是一些文字训诂学者的个人意见,未必符合汉语语音通语的实际情况。例如陈子昂的诗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有的学者就把“衰”字的读音训为“催”音。现在学生课本中,都把这种训释视为珍宝,当成考试命题的重要知识点。其实,这种训释并不正确。只看全诗用“衰”字和“来”字一起押韵,就可断定诗作者并不把“衰”读若“催”。   (此木为柴会员 ,2018-12-09 )
  讚噢!   (0.9 ,2015-08-20 )
  说得好,有水平!有些记者扭曲的心态是很不健康的,应该找心理医生疗疗!   (fuzzz ,2015-07-02 )
  文章写得很到位,希望多写些,谢谢!   (许苹 ,2015-03-30 )
  hao   (dd ,2007-02-08 )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