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采访时了解到,目前中小学生的错别字出现率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
昨天中午,记者在白下区一所小学随意翻开了一本六年级学生的作文本。在一篇关于游泳的500字不到的作文里,这名学生前后出现了近10个错字,“扑通”写成了“仆通”,“潜水”写成了“替水”,“飞溅”写成了“飞浅”,“在劫难逃”写成了“在洁难逃”……看着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一旁的语文老师无奈地摇了摇头。
“你看到的还不是最差的,多的一篇作文错20多字的都有。”这位老师随即拿出另外一个六年级孩子的作业本,指着本子上红色的圆圈说,“你看,这个孩子错得更多。”记者翻看了一下这个学生的作文本,发现每页都有四五个错别字:“凌晨”写成了“零晨”,“棉袄”写成了“绵袄”,“已经”写成了“以经”,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孩子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时,把“报答”写成了“报达”。
这些错误不仅发生在小学生身上,初高中学生虽词汇量增多,文章相对有些色彩,但错别字也是俯拾即是。
中华中学初三语文老师黄烨说,在他看来,平时学生语文作文的错别字平均使用率达到2%-3%,也就是说,一篇600字的作文错别字多的就有近20个。
黄烨说,学生出现的错别字千奇百怪,除了笔画完全不对的这种错字外,在中学生中还经常出现将“依依不舍”写成“衣衣不舍”,“默默无闻”写成“默默无蚊”等成语弄错的情况,这跟社会上一些广告为了达到宣传效果,乱改成语有关。
南京一中高二语文老师张曙光说,他明显感觉到近年高中学生的错别字越来越多。以前一篇800字的作文学生最多也就错个三四个字,现在错七八个字算少的了。而且这些错别字并不是生僻字,而是像“坐落”、“秘密”这些常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