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与多位老师、专家交流时,他们表示,不管高考作文是否真的错一字扣一分,但这种打分思路无疑值得肯定。不少专家认为,“错字”不是简单的“高考扣几分”,它折射了我们从小学到大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浮躁的社会风气。
字词句训练减少
江苏省名师、语文特级教师孙芳铭说,加大高考“错字”的处罚力度确实有必要,很有意义。从他多年任教的经历看,现在高中学生的识字量、汉字书写方面,水平不是在提高,而是在逐年下降。错字分数扣得多了,老师学生都会重视。
“错字多也是现在学生语文能力下降的表现。”孙芳铭认为,这和目前的语文教育有关。目前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定性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们更注重“人文性”,阅读理解的量加大了,词句的训练减少了。
与中小学语文老师接触很多的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江锡铨教授说,现在是“读图时代”,纸质文本正在被边缘化,语文教学方面的改革探讨得比较多,但很多观点并不慎重,过于强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活跃,而历代已经被证明了的教学规律,如“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正在被淡化。
五老村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老师芮爱萍举例说,她班上有一名学生,平时能说会道,知识面很广,而且还是学校的主持人,在别人眼里这种学生语文成绩一定不错,但事实恰恰相反,这名学生的语文成绩在班上只能排到中等,一篇500字作文七八个错别字是常事。
语文教育不生动
语文特级教师喻旭初介绍说,相比而言,我国台湾地区对国语教育非常重视,实际的效果也比内地强。台湾的中学生都要学习古文,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古文功底很扎实。古文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能把古文学好,语言功底自然过硬。
一位中文系汪教授告诉记者,现在有些中小学老师和学生运用语言越来越无趣,说起话来众口一词,一张嘴就是“将……进行到底”、“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痛,并快乐着”……让人耳朵生了茧子。而语言和思想之间有反作用,语言的贫乏会制约思想的开放,从而导致思想的僵化。汪教授认为,学生之所以只会说套话、空话,究其原因,问题出在中小学教学方法上面:教学总是围绕考试这一指挥棒转,思考、做题、考试,一切作业都要有标准答案,而这种狭隘的、不够开放的答案制约了学生和老师的想象力,一切都要找套路、模板。“语文的教和学都应该是快乐的、有趣的,而不是痛苦的、机械的!”他说,语言后面埋设着文化,把文章背后的故事告诉学生,让讲课变得更加兴趣盎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潜能,突出强调语言和表达,正是现在中小学语文教育需要的。
社会大环境太浮躁
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江锡铨教授说,“错字”多不仅是小学生、中学生的现象,也是整个社会的现象。网络上的错字是比比皆是,而且似乎社会还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对网络上的错别字不应苛求,于是以讹传讹。此外,各种各样的出版物、媒体上,错字也有不少。“这和整个社会风气浮躁有关。”他说,应试教育、升学压力,浮躁的社会风也直接影响着师范院校里的学生。他很有感触,一些学生尽管也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业了,但质量却下降了。这样的学生又出来再教学生,自然就“恶性循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