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一) 原则
1、以老汉字形声、方块为基础整理音、意符号。使之附合于现代普通话的音义。
2、单位字量基本上和老汉字一一对应,但在老汉字一字多义不附合词素原
则者,予以分隶,意义相近无需从复者,予以归并。
3、字符尽量利用原符以维护汉字的连续性。各别字无适当原符或与它符有抵触时,就用该老汉字局部笔划或另造新符。
4、笔划要求简单、明确、多样、优美。
5、标音采取符号式标音方法,以利方言应用。即指定某符为某音,而不是拼音。
6、增加词性安排以增进文字功能
6、符号
1、音符
音符是根据1990年重排本《新华字典》所收汉字编写的,音符表把全部汉字字音分为六大类,上面字即新字音符,原汉字无适当符者采取局部笔划,中间就是它的原字,下面是该音的独体字。所谓独体字是说这个字可不加任何符号而运用的字,它的字义字音是和老汉字的原意原音是一致的,老汉字是一字多意的,独体字也一样,它也是多义的,用了它就相当于学会了更多的字了。其中原老汉字符159个。占全音符的45.8%,老汉字的局部笔划符168个。占48.4%,古写字符8个,占2.3%,新造符12个,占3.4%,基本上保住了老汉字的原形。
按原字典共有音416个,汉语中有许多地方zh、ch、sh和z 、c、s相关的音分不清,如十和四分不清;还有极少数如欻、嗲……等,本无何意义只是一种声音,多为叹词,或如浓、能等少数字读音也多近似,各地读音也分不清,这些都予以归并,另外有的字可以用其它符拼出的就略去,不再立符了,如欻可由ch、u、a拼出,这样共并去69个音,因此本方案只有347音了。
归并一些音有以下好处;1对十、四不分者不管是写与读,都不发生困难,而对可分者也只等于一符二音而已。但和老汉字的一符二音不同,因为zh、z;ch、c,毕竟是同韵,相差极小,与老汉字的榆、偷、输截然不同。2减少了重复字型,使外观更加清楚。3给新学者减轻负担。4利于电脑应用。
笔划由老汉字转化而来,就不能相差太远。就是新造的符,也都要与原汉字有所牵连,这样1与老汉字有连续性。2易于记忆。如“”,是把命字下边的叩予以合并。至于局部符也尽量采取能突出该字特点的部分,如“”取于唐,“”取于考,“”取于流。一般这类划在它处不多见,既不能随意乱造,而老汉字没有适当局部符者也多,如哈、否、卡等音,势必采用复字相组的字型,减弱了清晰度。归并了六十多个音,在安排字型上就轻松多了,也应说明,虽然老汉字有音符三千多,但单体字型却只有八百多个。(因是音符,同型不同音者也视为另个符)如果用纯单体型来要求(即由二、三单体组合不算,如卓、亲、台等)那就只有四百左右了,即使如此,中间也还有复合者,如古、示、困等。本方案采用的347音符虽然少于老汉字音符,但其精华却完全包容无遗。同时根据同音字的多少及字的常用性来考虑其笔划,同音多者或常见性强者尽量安排笔划少、易识、美观……等,反之可以放松要求,这样在文章中就更能体现出清晰、优美的观感。
2、意符:
老汉字意符多数都是名词,动词很少,性状词更没有,为了深刻凸出字义,也增加字的表现力,以利阅读,增加了词性一环。这是尝试。看情况再做修整。动词、性状词多是新增加的,但符号多利用老汉字原符,另造的极少,其中名词基本上是原符,以维护老汉字的连续性,因此在运用上也不会发生多大困难,只是动词、性状词安排不同,要熟悉一个阶段,副词在右上角标符。虚词(名、动、性、副词)以外的词,一律不标符。(在右侧标声调)以利阅读。能否行的通,可在试行中验证。须说明一点,动词多用名词符重复起来,笔划多了,目的是凸出动词形象。考虑写是一个人,而阅却是千万人,应多考虑后者,此外未来写是电脑的事,大约不是问题。
(三)组字
1、以字为单位由一音符加一意符组成。(各别字不易区别或意义繁复者,可用复合意符,包括复词性符)。
2、分词性。意符按词性安排如下:
2.1、名词一,意符在音符左边。
2.2、动词,意符在音符上边(双体),或在上左、左下、上右双边。(半包围)
2.3、性词,(包括意义较具体的状词),意符在音符上边(单体)。
2.4、状词(意义模糊的状词),在音符上边标声。
2.5、副词,在音符右上角标号。
2.6、虚词(上述以外的词),在音符右侧标声。
2.7、不易区分的字,在字的上边标声。
3、标音,一律按普通话标音。
4、读音,各地方言不同,本方案都用普通话标音,方言如何读?本方案用定音读法,是否行得通,应在试行中验证。
前述老汉字用标音符号标音,使方言可以通读,我们仍用同法。如倒、捯、道、导、悼、盗,这些字普通话读dao,广州话读dou、海南话读ddao,各地读音不同,但在同一方言中,这些字的读音却都相同,这样我们根据普通话发dao音的“刀”来标这些字(包括另外几个同音字),普通话都成了dao音刀符,符音统一了,易学易用,海南人呢?他们不读dao都读为ddao,广州话读dou,虽然读音不同,但这些字在上述各地却都同音,也是同符了。同一标音符号,各地可各按方音读出,意义自然是相同的,收到同文之效。就是说,在语音不统一的情况下,文字得到统一。
但情况不都如此,普通话的刀(dao)音字还有刀、叨、忉、祷、到、帱、稻等字。这些字在广州音上不再读dou ,在海南音中也不都读ddao,这怎么办?外形相同了(都是刀符),但海南、广州都不读同音,二地对这些字读音也不一样,本方案就请各地(广州、海南或其它方言)都按本方言读出,问题是音符相同,读音却不同,这就要求方言区的人特殊记忆一下。如海南音刀、鱽读ddo,叨读hao,到读GAO,稻ddiuo,对刀、叨、到……读音各异,在方言区来说是一符多音了,但这是老汉字的常态,如俞、榆音(yu),但输却音(shu)、偷音(tou),是同符但音却不同。人们都特记了。现在方言区的人,仍需特记一下。但比过去要好的多,因为我们采用定音法。如刀音,在普通话共21字刀音,者标刀符,是100%,准确标音了。海南音呢?20个字中15个字读ddao,我们就选ddao为海南语刀符的定音。就是说要告诉海南人,刀符应读为ddao这样海南人有15字得到同音同符,20字中15字得到统一,占总数的75%,就是75%标音准确了,余下的25%标音不准确需要特记,比过去的10.6%的标音准确率要高的多了。广州音也一样,其它方言也一样。为什么高了吗?因为我们有意的选择了同音中的最多者为该方言区定音,这样各方言区的准确标音率比以前都大进了一步。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海南音中读ddao音的不止上述几个字,“斗”也读ddao但“斗”在普通话中读dou,符号是“斗”,那么在海南音中读ddao的字,除刀符外又有斗符,那就是同一读音有两个符号了,在海南话中又是一音多符了,这也是老汉字的常态,方言区也只好特记,但和上面一样,在定音的情况下准确标音率大大提高了,据统计,经过定音整理后,方言区一般标音准确率在60%以上,比过去大为提高。如下表:
新老汉字准确标音率比较表
方言别 |
普通话 |
广州话 |
海南话 |
备 考 | ||
总字数 |
8457 |
7326 |
7794 |
| ||
老汉字 |
准确标音字 |
876 |
496 |
830 |
| |
准确标音率 |
10.4% |
6.7% |
10.6% |
| ||
新汉字 |
准确标音字 |
8457 |
4637 |
4756 |
| |
准确标音率 |
100% |
63.3% |
60.9% |
| ||
整改后实用一音多符,一符多音需特记的人数不多,粗计方言区人约四亿,除去老小外,约二亿,其中30岁以下的人都会普通话,因此最多不超一亿人口,人数不多,问题就不大了。从长远看,普通话在普及之中,而新汉字也利于普及普通话,因为它本身就是标音符号,同时意符也较健全准确,易为方言人所识别,也有促进语言统一的作用。
(四)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说明
1、老汉字一字多用问题
这也是老汉字的优点,它大体来源于汉语。有两种情况。(1)由假借而来,如东西、大夫、先生……纯属借音,并无实意。这是老汉字成字原则(六书)之一,也是汉字的用法之一,有一定优点,新汉字也应多方应用,以解决用字之难,特别是方言口语中,如“待遇”、“罗嗦”……只能用假借办法。(2)由引申、比喻、衍生……而来。应视其情况分别对待。如关,原意是关口、城关、名词。后衍化为相关、关于,与原意相差太远,这类字应予分离。即关,関。
也有些字,如“上”原意是上、下的上,是形容词,如“上等”但汉语把它引申到“上山”(动词),山是高的,走到上边去,故曰“上山”,往下走绝不说“上山”(是下山)。可见不离原意。但已具有走意,从而引申到“上街”。“上路”,“上梁”,把房梁安置到上边去(也是送到上边),但具有装置意,再引申到把鞋帮装置到鞋底上“上鞋”。这样一来,“上”已不一定往上,逐步衍化为动作了。因此“上工”“上课”“上项目”。“上卿”“上将”是名词,虽据有形容词性质但不是上边的卿、将。“上上”,前一个“上”是副词。这类字(词),作用虽有不同,但却是由引申而来,大体不离原意,是汉语的运用,属语法范畴,不必改动,另外也有些老汉字已把它们用为假借字用,在一般情况下,不发生混淆,我们也应把它作为假借处理,即只书其音不加意符,比较方便适用。但这类字不多。如上、下、出、来、去、到……等。
此外老汉字有长(chang)、长(zhang)、恶(e)、恶(wo)等字,这类字原非同音,也非同意,自当分离。因此新汉字要比老汉字多些,当然也有些字应合并,所以总的看,不会多太多。
2、词性问题
分标词性可能有人反对,汉字词性是不稳定的,王力先生有词类三品之说,它们互相转化极为灵活,如前述的“上”,把词类固定下来岂不画蛇添足?有时会造成麻烦。另外有的字也很不容易确定,如“死”是名是动?
词性是语言固有的,是意义的一方面。外语多是分词性的,标词性它存在,不标词性也存在。老汉字不是没有表示的,如提手、走之、它是动词,人们是清楚的,只不过未特殊形象化而已,使它形象化,对阅读有利,对加深字义也有利。至于变幻改用是文法的问题,与文字无关,应由文法去解决,既有变化就能有规律,不形象化,表现不明显,形象化后能突出它的规律,不会产生坏影响,从这点说对语言的健康发展也许有好处。
3、同音字区分问题
老汉字是以意为主的,它起源于象形、指事、会意。从古以来把意符(部首、偏旁)固定下来,如亻、氵、艹等,这些偏旁、部首,已成为不可动摇的定符,因此在字的意义不清时,它是改动音符来做区别的,如芝、芰、芷。而薇、蔚、萎它们意义不同,词性也不同,但也宁用同一部首而用音符作区别。从而造成音符泛滥。为了更正这个缺点。我们把音定下来,音符绝对不动,在遇到不易区分的同音字时,用不同意符来加以解决。本方案尽量利用了原意符,也略有增加,再分词性,区分范围就扩大了,但一定有同音字,如李、梨、栗都是木本植物,不易区分,我们的办法用复意符,以避免音符混乱,无法读准确,意符却是可以理解的。如见、监、检、鉴;见为(),监为(),检为(),鉴()。有的笔划多了,但这是好事,利于阅读。有的需要特殊记忆,是的但不多,就是拼音字也有许多字需特殊记忆。外语中也有许多字母在该字中不发音,不也需特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