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天我们先做个小测试,您看我手里这张纸上写的这三个字:(纸上写有“氽tǔn”、“汆cuān”和“籴dí”)。
您都会念吗?您都会写吗?您要是都会那您可太有才了。您要是不会,没关系,我现学现卖。这三字第一个念“氽tǔn”,第二个念“汆cuān”,第三个念“籴dí”,要说这三胞胎这三个字啊,确实很难读很难写,多少有点难为您。不过不出点难题,怎么能显出水平来啊。接下来我们的测试还在继续,考的就是看您会不会正确地写汉字。
解说:在《城市》记者的随机调查中发现,很多字因为某些部分相似,所以很容易让人混淆。
解说:提笔忘字、写错别字,这是记者在调查中听到最多的回答。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不会写字了呢?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于茂宏』中华民族,每个中华民族的成员,写一笔好字,这是历来的一种素养。
解说:于茂宏,曾任语文出版社的编审,现在的身份是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 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于茂宏』我原来在语言文字报编辑部,有很多可笑的地方,好多的来信写的名字,我们全编辑部啊楞认不出来,认不出来,最后怎么办那?你得给人回信啊。后来我出了一办法,我(把名字)给剪下来,我又贴上再给寄回去,当地人可能认识。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培成』晚清有一本叫谴责小说,很有名的,李伯元写的叫《官场现形记》,这个形是形状的形,形体的形,现在有一家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在封面上,就把“现形”两个字的形搞错了,搞成了行走的行,双人旁的行走的行。
旁白:苏培成,北京大学中文教授。苏教授说除了写错别字,还有一种常见的错误就是繁体字的滥用。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培成』北京市我们海淀区,这个淀字个三点水,右边是个定,一定的定,在繁体字里面这个字也这么写,这个字并没有简化。可是我收到的不止一份人家给我的名片,要印繁体字,把这个淀印成了淀粉的淀,左边是个三点水,右边是个宫殿的殿。这个站在繁体字的立场也是错的。所以我们说要大力宣传使用规范的简化字。在一般情况下不要用繁体字,非要用繁体字的时候一定要用对不要用错。
主持人:听完于老师和苏教授的话,不知您是什么感觉,反正我是很惭愧。你看,这是《语文报》曾经收到的一位三年级学生的卷子,您能认出几个字来呢?要说汉字,可是咱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开启中华文化巍巍大厦的金钥匙。中华文化的根在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可这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真的就要被我们遗忘了吗?
解说:俄罗斯经济学院弗拉基米尔·波波夫教授曾经说:历史学家们认为,中国文明在三个方面是独一无二的。第一就是象形文字。令人惊叹的不是来自图形的象形文字,因为几乎所有古文字都来源于图形文字,令人惊叹的是中国将象形文字一直保持到今天,而其他民族或早或晚都已经改用字母,在中国却没有发生这种变化。
解说:波波夫教授总结的中国文明的三个“独一无二”,其根就是汉字,汉字之所以三千年不灭,乃在于她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象形文字。若仅以象物之形来造文字,则所造当极其有限。
解说:现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庞中华说,中国的书法艺术,融在我们的血液当中。
解说:也许正是这种融于血肉的感情,一些人把汉字的书写作为了感情的寄托。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于茂宏』写字本身他是用自己手写,也可以是用心来写。人手写是通过心来写。电脑它代表一种科技,电脑书写,我管它叫电脑书写,就是计算机书写,你可以去用它,为了节省时间,用手来写,它代表一种什么呢?它代表一种文化传统。
解说:于老师给记者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次庞中华先生到广西边防采访,看到那里的解放军战士正在分拣信件,奇怪的是战士们把用电脑打的信扔在一边,把用手写的不管写的多难看的信,也放在自己的身边仔细阅读。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于茂宏』这战士说这好,说这电脑打的没感情,这手写的我有感情。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培成』现在我们书写的文稿,绝大部分是用电脑打出来的,而且多数人是用拼音输入的办法打出来的,这里边同音别字,因为电脑的软件本身有差错,再有我们的使用者不注意这个文字,也出现这个问题。
解说:苏教授认为,除了电脑对汉字书写的冲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对汉字教学并不重视。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培成』中小学的教学计划里边,语文课占有比较大的比重,这个规定是对的。但是这些年来,我们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汉语汉字的基本训练,基本知识的传授。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于茂宏』写字课有了,教育部说应该写字课有,一到写字课的时候,语文老师说你给我吧,这写字老师说给你吧,或给数学老师吧,或给外语老师吧,就让他占了。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培成』语文课要回归语文,语文课就是语文,不要把语文课搞成了别的一些个课程,特别是在中小学,孩子年纪小,记忆力很强,语言文字这个东西,一定要下功夫学习,要训练,熟能生巧,这样他到大学深造,他到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于茂宏』这应考制度他是很现实的,数学考不好升不了重点中学,语文考不好也不行,外语考不好也不能升重点高中。唯独这写字写不好没关系,只要能认就行。所以这利益驱动怎么样呢,学校也不太重视。家长也不太重视。
主持人:现在,满大街都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小学生课外报班儿。报什么班?一个是奥数班儿,一个是英语班儿,英语和数学成了中小学教育的核心学科,在应试教育制度下,汉字教学被忽略了,汉字书写被遗忘,可就在我们集体忽视汉字学习的时候,汉语热在国外却悄然升起。我们的记者在采访时就碰到了这样的一位,在国外弘扬中国书法艺术的普通北京人。
『张娣』我现在在那个北海道的札幌,一个叫札幌的城市,开了一个中国的茶馆,然后里面挂的都是我自己写的字,各种字体,同时在那个茶馆里教日本人写中国书法。
解说:张娣,从6岁开始在北京市少年宫学习书法,18岁自己去了日本,当时一句日语也不会说,但就是凭着自己的书法特长,很快就在日本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张娣』当时就是有一份工作挺好的不需要语言,但是需要写字,它是画那个路面图,当时就是因为我会写字,所以他录用我了,所以要比别的学生都提早找到了工作。
解说:去年,张娣和一位同样热爱中国汉字文化的日本青年结了婚。说起学习汉字,张娣的先生饶有兴趣。
『张娣先生』在学校里每周有两次写字课,每次大概一个小时,我很喜欢写字课。因为一个汉字里头有各个部分,各个部分里都代表着很多意思,而且把这个汉字和另外的汉字凑在一起的话,又变成了另外一种意思,另外一个汉字,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别的语言里都没有。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培成』我在北大做教员,接触很多留学生,像日本的留学生,像韩国的留学生,他们的汉字写的都比较方正,都比较规矩,看来他们国家,在这方面是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相对来说我们的学生,有些人的字写的很不像个样子,我觉得电脑一定要用,但是汉字的书写这个工作,不能放松。特别在小学阶段,应该拿出一定时间来,对学生提出要求,应该把字第一要写清楚,写的方正,让人容易读。如果进一步美化,有的学生在书法上有这个艺术天才,让他发挥,让他发展,那当然就更好。
『旭日』这是画的我,我是旭日东升,我是早晨的太阳。
解说:旭日,今年6岁,上小学一年级。这是她和著名指画大师韩富华学习的第一幅作品。
『旭日妈妈』很多画过画的老师,然后我一说这是我们孩子画的第一幅画,都觉得不错。其实更多的是韩老师给的一种指点,让孩子充分地去想象,去发挥。
解说:旭日的妈妈黄女士,从事的是少儿教育,所以她很注重对孩子想像力的培养。看到自家孩子跟随名师学习后的进步,黄女士萌发了在自己的书画院办大师弟子班的想法,想让更多的家长能让孩子学习中国书法绘画。
『旭日妈妈』有名师指点,可以让你在这条楼上不至于走偏。让更多的孩子与名家与大家相接触,让他们在他们(名家)的指点下,能够学好书法。实际上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从小就去写书法的话,那么他的文化底蕴,他的修养,包括他的做人都能够得到的很好的修炼。
解说:练习书法,除了可以锻炼人的脾气秉性,黄女士说,还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呢。
『旭日妈妈』他在写字的这个过程中,通过你教他如何拿笔,如何去下笔这个过程中,他必须有一个规范的姿势,那么这个,在你规范他这个姿势的时候,其实对于他的修养也是一种提高。那么就是咱们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张娣』好处就是让自己的性格收敛,不用那么浮躁。一到要写的时候就得让自己静下心来。
『张娣』(汉字)是一个特别精深的东西,即使我已经写了20年了,我觉得还是不够,还是要研究古人的那些名贴啊,碑文之类的。
『张娣父亲』这字刨开了它是有肉有骨有筋的东西,你都得把,这一个字,或者是一整幅作品啊,把这些都得反映出来。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 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于茂宏』一个汉字一幅画。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苏培成』我们汉字好的书法艺术,古今的名家,那真是欣赏之后啊,给我们一种美感,是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
主持人:和那些字母文字比起来,咱们的汉字透着博大精深,透着一种神秘美妙,为了让这样的美妙得以延续继承,于茂宏老师所在的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目前正在配合国家教育部门准备出台一套完整的,关于中小学规范汉字考核标准及考试的办法。要说制定这个文件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考核,来保证我们的中小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达到一定的汉字水平,好让这老祖宗传下来的美妙的文字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