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不必对网络语文“咬文嚼字”

[日期:2013-05-0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郭杨阳 [字体: ]

    著名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11日揭晓“2012年围观名家博客”活动结果。12位被“咬嚼”的名人当中,周国平、郎咸平、方舟子语言文字差错较少,位列差错率“榜尾”;而收藏名家马未都与“80后作家”韩寒、郭敬明则差错较多,排名差错率“榜首”。(12月12日新华网)

    作为一个媒体人,码字之余看到这则新闻不禁汗颜。即便自己从事文字工作数年,但写在网络上的文字依然是无拘无束,离图书差错率万分之一以内的“及格线”还远着呢。

    汗颜之余是不解,如果真顺着《咬文嚼字》的这套“网络语文”规则来,那名人们写博客、“织微博”、网络留言、跟帖岂不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不仅要字斟句酌、思虑再三,恐怕还要雇请编辑、校对再三打磨,这不仅很滑稽,也丝毫没有网络冲浪的乐趣和快感可言,这样网络恐怕也难称网络。

    网络文字不那么契合语文规则,甚至连业界名人的网络语文都不达标,这事不难理解。网络表达的兴盛是这两年的事情,但语文规则由来已久,新兴的网络表达与传统的语文规则难免有摩擦。说到底,却是语文有语文的标准,网络也有网络的章法。

    一些优秀的网络文字之所以优秀,绝不在于其行文着字有多精确、引经据典多么贴切,往往在于其能够一气呵成,用最简单的文字传递最质朴的情感、最精华的思辨,不经意间触碰读者心灵最柔软的部位,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共鸣。名人如此,普通网民也莫不如此。

    诚然,这些坐拥网络名人身份的专家、学者,能够尽量减少行文错误,对青少年网民有积极的示范作用。但要说一些小小的差池就“贻害四方”,也有“欲加之罪”的嫌疑。青少年网友来读这些名人的博客,又不是来做语文练习的,哪能那么轻易就被“贻害”了?再说,语文规则自有其存在的地方,闲来无事刷个微博还要毕恭毕敬地字斟句酌,实在不现实。

    能够注意到用字、用词的细微差距,像周国平先生那样严谨、仔细自然是好,但对于网络语文的强调,不应该以扼杀网络文字的活泼、生动,破坏传播规律为代价。

    网络作为区别于传统渠道的信息传播平台,以其简便、易行和迅捷为特点,而网络语文也区别于传统语文,更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使得网络文字在信息传输、感情传播方面更加活泼、生动,从而也更加有效。作为对祖国语言文字有大情怀的业内人士,制定“网络语文”规则,应对网络文字对传统文字的冲击,也应该以承认网络传播的基本规律为前提。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网络语言“雷”倒教师

下一篇:官场“语文”是一种“保安语文”
相关文章       网络语言 
本文评论
  从普通网民的角度看,名人有其名人效应,不经意的失误会成为网友的论据。我觉得,不管谁,能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总是好的,出错不可怕,错了还找理由就不好了。   (浅芬 ,2016-02-21 )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