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高考考生关注的《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终于揭开神秘面纱。考纲规定,语文不考繁难字,作文要平时训练各种文体,用生造的网络语言可能会被扣分。
高考作文能不能使用网络语言?新浪网调查显示,43%的人认为可以,37%的人认为不能,20%的人认为无所谓。赞同者认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是语言发展史的必然。新词语大量涌现,是汉语言生机勃勃的表现。而反对者表示,应该净化母语,网络语言是对汉语言的恶搞和污染,高考作文使用这些词汇,很不严肃。
双方都有道理。词语更新是语言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网络语言的出现,对语言来说是一次极大的丰富。但还应该看到,并非所有的网络语言都具有稳定性,经得住时间考验。一些网络语言不过是流行语,过了流行期,就不再被人们使用。而还有一些网络语言,对母语不是丰富,而是一种恶搞和污染。
因此,人们对网络语言的看法,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现在的问题是,网络语言能不能出现在高考作文里?我相信,一些考生用网络语言完全可以写出来一篇精美的高考作文。但这样一篇高考作文,在全国影响极大的高考里,无疑将成为一个方向标。而在网络语言不稳定、不纯净的当下,哪怕再精美,都弊大于利。
高考作文的标志性意义远远大于其本身。比如,2001年高考,一考生用文言文写成《赤兔马之死》,在被评为满分作文被媒体报道后,一度成为考生模仿对象。可以想象,如果用网络语言写成的一篇作文得了满分,肯定会受到追捧、模仿,这无疑会让那些对母语有伤害和污染的网络语言因此更加兴风作浪。
从这个角度看,将网络语言排除在高考作文之外,无疑是明智之举。而至于网络语言如何融入语言更新之列,这个责任和任务不在高考作文。第一,语言的更新体现在大众文化里,只要大众接受,就自然会成为语言更新内容;第二,语言研究者,对网络语言要有选择地拿来主义,从而推动健康的网络语言发展。
让人们接受健康、持久的网络语言,并因此丰富我们的母语,当然没有错,但这个责任不应由高考作文来承担,高考作文不是承载语言更新的载体。语言发展、规范,应该由语言研究者,运用辞海、词典等工具书来推动。而且,也不过是对现实网络语言的一个提升而已。真正的更新、优选在民间。
让人们接受健康的网络语言,并因此丰富母语,当然没有错,但这个责任不应由高考作文来承担,高考作文不是承载语言更新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