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传递到世界各地,努力使其得以发扬光大并得到理解和认同。这无疑是每个奋发图强的民族都希望看到的结果。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女将自己引以自豪的文字---汉字推向世界是所有研究汉字文化的学者的共同心声。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开通全球首个“汉字数字化博物馆”的消息让很多人充满期待。
据悉,汉字数字化博物馆依托华东师大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十几年的研究成果,开设汉字学习馆、汉字文化馆、汉字研究馆、汉字旅游馆、民族文字馆、域外汉字馆等六个分馆,目前汉字学习馆、汉字旅游馆已初步建成。这个博物馆建成之后,不论你是谁、身在何处,通过互联网就能一笔一划、听说读写地学习汉字,了解汉字文化。
我们不得不承认,数字信息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无比舒适。汉字数字化博物馆的建立便是一个佐证。第一,这种数字化博物馆改变了以往汉字文化教育、交流的单一性和枯燥性,使“人人交流”变为“人机交互”,通过信息数字化达到交流的便益性。第二,汉字数字化博物馆针对国内外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的认知差异,设置“中国学生课堂”、“留学生课堂”,各个课堂中分级别教学,循序渐进。每个汉字都被制作成flash动画,对汉字书写笔顺、读音、组词等多方面进行演示。“汉字演变”板块以动态的形式演示汉字演变的历史轨迹。“汉字谈趣”包括成语故事、字谜故事、别字故事、汉字妙用、汉字文化、诗歌楹联等,这使得原本枯燥的课堂充满了乐趣,外国学习者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拗口的汉字。第三,人们交流的距离缩小,交流的成本也在降低。轻松的点击网页就可以使自己获得想要的知识,省去了请老师面授的费用与麻烦,现代社会快速性使得这种教育方式日益发展。
数字信息化带给我们种种好处,汉字数字化博物馆的建立甚至被国外学者称为“关于中国汉字和汉字文化的世界盛宴”。但是,当我们对能够享有这种便益性的交流方式充满期待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重要的问题:汉字数字化博物馆究竟能不能传递真正的中华文明,到底能够传递多少“中国”的东西?这种隐忧应当时刻在我们的脑中过滤。
首先,汉字被称为"历史的活化石","中国文化的脊梁",是一种具备文化学、哲学、美学意义的符号体系。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语言系统,简单的使用“人机交互”是不可能准确传递出汉字的文化意义的。汉字的研究必需建立在其产生的基础土壤之上,偏离了这个指导原则,任何的研究都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诠释”。人们得益于教育交流方式和距离改变的同时也失去了传递信息的完整性。
其次,即使汉字数字化博物馆将汉字的发展渊源展示出来,但毕竟不能是简单的罗列,需要的工程量和缜密性也是可想而知的。在汉字教育中,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蕴涵,继承汉民族优良的品质,发扬民族传统的认知智慧,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实现我国的思想原创,意义极大。这必定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长期保持严谨科学的态度。然而这些专家学者能否在学术浮躁的氛围中长久保持“战斗性”值得怀疑。
再者,传承与发扬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汉语国际化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汉语不仅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汉语。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工作,不能因为汉字数字化博物馆的建立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就产生“一劳永逸”的想法。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但是,无论期待还是忧虑都是对汉字国家化发展的关注与支持,在学科交叉和汉语国际化的背景和需求下,汉字在全球的认知、传播仍然显得很薄弱。让我们努力搭建一个面向世博会的中国汉字馆,将汉字研究资源无私地奉献给世界。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杨亚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