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29日电 据《日本新华侨报》报道,北京奥运开幕式上的汉字表演,尤其是活字版的出现令日本媒体惊叹,并由此引发了一波日本的汉字热。当地电视台还特邀了日本汉字学的教授,请他介绍观看开幕式以后的感想。
这位教授说:“汉字的美丽正被年轻的日本人忘掉,电脑和手机的发达让假名变得越来越方便,甚至包括表情图案在内,迫使日本的文字交流越来越干枯,由汉字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和视觉上的享受已经贫乏了,而北京奥运的开幕式采用了人海战术,从书简、造纸,尤其从活字版的道具再现汉字的壮丽,像优美的诗歌一样动人,这样的感动是日本人可以共有的,因为汉字将被重新重视起来。”
其实,最近日本共同社的一篇报道可以引证上述观点。这篇报道的全文如下:借北京奥运的势头,实际上已经开始了普及汉字的小运动,因为日本的假名大都替代外来语,而汉字越来越被敬远。说得再远一些,日本当下是一个本国文学奖都能被中国人摘取的时代,这一方面说明了日语本身境外受重的现象,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日语本身对失去汉字的一种深刻的焦虑。
日本文坛今年突刮中国风,有人质问其中是否有乘北京奥运之机的嫌疑,这先暂且不问。从日本文坛非虚构文本最权威的两大奖(大宅壮一奖与讲坛社奖)的获得者诚户久枝的创作来看,其作品中的汉字使用频度远远高于其他同类。诚户1976年出身于日本爱媛县,父亲是日本遗孤,大半辈子都生活于中国的东北,因此诚户从小受中文和汉字的熏陶,上世纪90年代末,她单身前往吉林大学留学,寻访了父亲的人生轨迹,最终以报告文学《远离那场战争》一鸣惊人,轰动日本文坛。
其实,日本本来没有文字,纪元后仅仅借用了47个汉字偏旁,就能记写全部的日本语言。由此可见日本对汉字的情结不同寻常。可以预测,未来几年内的日本作家多少会在汉字表达上有所复归,像诚户这样的年轻写手也会不断出现,因为她们正好是接受北京奥运最适合的年龄层,开幕式上的大型汉字表现所释放出的震撼之于日本是非常特别的。
汉字,有形可识,有音可读,有义可寻。从古到今各种书体都能被今人辨认,六千年畅通无阻。日本高中的教科书已经涉及了宋和仿宋的印刷体、唐代的草书、魏晋的楷书、汉代的隶书、秦代的篆书、商代的甲骨文,这些基础知识是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而出现的。
日本著名作家柳田邦男曾有一句话至今也是对日本敲响的警钟——“汉字的节奏感与优雅的文体永远是美丽的!”(毛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