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书面符号系统。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从大汶口陶器刻符以及西安半坡村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文物来看,汉字的历史可以溯源到六千年以前。从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殷墟甲骨文算起至今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甲骨文已是相当发达的文字了,再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各国文字。秦始皇统一了中国,顺应时代,提出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在秦系文字的基础上,清理了其他六国文字,统一了中国文字,规范成“篆书”(小篆),奠定了汉字发展的基础。秦汉之路的“隶变”,开创了汉字发展的新纪元,完成了汉字“古今字”的转变,字的构成元素以折线代替了曲线,以“书写”笔法代替了“描摹”笔法,完成了形体结构和书写技法的大革命。汉字几千年来一直延用至今,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传承性。它积淀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智慧。
第二个特点,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写了一个字。每个字都是音形义的统一体。然而表意文字最大的特点是字本身的形、义与读音的结合并不十分紧密。汉字可以用于不同的年代,用于不同的地域,并具备超方言的特性。汉字的书写以字为单位,它的组成元素极简单,古代有“永字八法”之说,在今天的电脑时代,归纳为横、竖、撇、点、折五笔。汉字是书写元素极其单纯而书写方法又极其丰富的无比美妙的文字,它是实用性和审美性,工具性和艺术性相一致的文字。不管在什么时代,也无论时局的治乱、地域的阻隔,汉字都能维系中华民族内的信息交流和民族精神的凝聚,维系民族的团结。汉字是中华民族之魂,它越来越放射出强大的生命力。
汉字的纪录方式和传播方式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纯手工的书写阶段,大约从汉字萌芽直到唐末五代时期雕版印刷术的出现,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二是书写与印刷并存时期,大致可算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约有一千几百年的历史。三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以后,在信息流通的广大范围都电脑化了,哪怕是书籍的印刷制作也都电脑化了,手工书写成了辅助手段或者进入纯艺术的领域。文字的工具性要求是字形结构经过“趋简和繁化”自身规律的矛盾运动,在交流中达到准确、便捷、快速的目的,所以文字必须统一。统一的途径是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由专家在众多规整和变异的用字现状中,遵循汉字本身的历史规律,进行研究、疏理和规范,由权威机构和政府职能部门审核颁布。这里专家的研究整理和规范是关键。在秦代的“书同文”是如此,在今天的信息电脑化时代也是如此。只不过当今时代对汉字的统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新的特色和更快的速度。
温州学者沈克成先生的新著《书同文:现代汉字论稿》切准了时代脉搏,抓住了从二十世纪初叶白话文运动开始的对汉语言文字现代化探索;特别是从五十年代以来的简化汉字成功与不足,中国大陆与台湾及海外华人圈、汉文化圈使用汉字的异同和优劣;现代汉字在世界范围统一的迫切感、可能性和操作过程的设想和方案,作了详尽的研究。经过十来年的资料积累和精心疏理,又经过近一年夜以继日的写作,成就了大32开、750余页、55万余字著作。这是一部以学术观点为支撑、以汉字的历史演变理论为指导,以汉字电脑化应用为目标的综合性著作。也是一部研究统一现代汉字,建立“中华大字符集”的基础性著作。此书的出版将会对现代汉字的规范统一、电脑信息的汉字处理有一个大的推进和提高,对实现华夏民族的大团结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2008.04.01于上海西部俊园-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