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汉语双音词的大量产生
有人说汉语也是复音语。如“说话”“吃饭”“睡觉”等等不是复音吗?不是复音语不能成个完整的意义。这话是对的。如和外语相比确实是这样。外语一般以一个完整意义的语词为单位。汉语如果是个完整的意义的语词,一般都是复音的。但有一点却不同。汉语绝大多数是二音词,它不是三音、四音或多音词。而外语却正是多音占多数的。这点显然不同,这又是为什么?我们说,原因是汉语是词素语。它是以词素为单位的,和外语的以词为单位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语言。
一般外语只有词的层次。汉语过去(古代)也是以词为单位的。但现在汉语已发展成为词素语了,多了个词素或字的层次。只有词素加词素(字+字)才是个完整意义,外语是每个词就是个完整的意义。外语也有语根,这不和汉语的词素一样吗?是的,从意义上讲是近似的,但不同。汉语的词素,在古代也常作词用,它们都独立存在(在文言文中),但在现代汉语中,它们都已锻练成为词素,为了语言能更好的细致表达,语词都锻练成为词素、词素一般是对事物的泛指,想要具体地说明个完整的意义,就要由词素加词素组成个语词。如“人”,只是个泛指的概念。它不是具体的语言中的什么人,只有在加个另个词素,如大、小、男、女等等才是个具体的完整词。如大人就不是小人,男人就不是女人,只是一个人就不一定是什么人。外语就不一样,一般是直接地指出为man woman才卜ユ.才冫ナ。为什么说它和外语的语根不同呢?汉语的词素是个独立的单位,它可以单独存在,而且它必须单独存在,以便于和其它词素结合。正因这样才有它的灵活性,及以简御繁等等特点。才能表达出细致的概念,它不是偶然的,是一种语言特点。它是独立的单位,因此它在字典中可以单独存在,而且是一种必定的存在形式(如果是结合存在那就是语汇辞典了)。外语的语根就不然,(1)它不是普遍的存在,不是任何语词都有语根。(2)它不能任意和其它语根结合,只是某些词的共同成分而已。字典中并不见有语根的存在,说明它不是语言单位。汉语比外语多了一个层次,语素,从文字来说就是字。汉语是以语素——字为单位而不是以词为单位的。这一点又是强烈地区别于外语。
为什么汉语是以双音词为主,而不是三音、四音、多音?原因是一般的事物都有个基本语素(字),基本语素虽然不具备完整意义,但也具有一定意义,一般的词只要有两个语素,大体都可以表达出一个完整的甚至较细致的意义,包括任何语词,因此绝大多数汉语词只要有两个语素就够了,不需要更多。语素是单音的,因而汉语绝大多数词是双音的,而不是三音、四音、多音的。
另一点,双音词的发展以近几十年为多,百年前并没有那么多的双音词,这又是为什么呢?前面说过,新文化运动以前,汉字书面语是掌握在卿大夫手里,用的是文言词。字和词是相同的,它也是词。新文化运动后把老百姓的语言扶为正统,老百姓的语言是词素语,因而在书面上就产生了大量的双音词。此外近世的科学发展,新词的大量产生(也是汉语过去没有的新概念),所以近世以来产生了大量的双音词。双音词是由词素产生的,双音词的大量产生也证明汉语在向词素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