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通讯第65期(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通讯)

台湾人把“和”读作hàn

[日期:2011-03-31] 来源:彭泽润  作者: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秘书处编 [字体: ]

 

台湾人把“和”读作hàn

与台湾人有过接触,或者看过台湾电视新闻或者电视剧的大陆人,无不惊疑地注意到台湾人在用到连词的时候,发音是hàn(四声,音)。连那位大师李敖在凤凰卫视的《李敖有话说》的节目中也是一个接一个的发。发音为字几乎成了台湾人和台湾腔国语的标志。一位大陆网友这样评论道:每次听到台湾朋友把读成hàn时,我总感到浑身上下都不自在,不知怎么回事,好象有一只毛毛虫爬到了自己身上。我真想克服这个心理障碍。

说来也奇怪,大陆人要是问为什么把字念成的时候,比较年长或者有点学问的台湾人会反问你:这不是大陆来的标准国语吗?

在大陆的标准普通话中,字有5种发音(参见《新华字典》):(1(二声,音),比如说你和我;(2(四声,音),比如说和诗;(3huó(二声,音),比如说和面;(4huò(四声,音),比如说和药;(5(二声,音),比如说打麻将和了。记得90年代初北京地区的语文高考题还考过字有几种发音。我当时就说,要是在台湾还得加上一个的发音。

宋初的语言韵书《广韵》中作为连词只有户戈一个反切,今读平声。从唐诗的韵脚中也可以判定,字至少在唐朝的时候就发he的音,比如韦庄的《云散》:

云散天边落照和,关关春树鸟声多。刘伶避世唯沈醉,宁戚伤时亦浩歌。已恨岁华添皎镜,更悲人事逐颓波。青云自有鹓鸿待,莫说他山好薜萝。

当然这只是一个旁证,因为这首诗里的并不是后人所使用的连词。也就是说,仅仅从这首诗中我们无法证明作为连词用的时候是否也一定发)的音。其实,民国时期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的《语言问题》第八讲何为正音最后专门对这个字的读音:

还有当与、及、同、跟那一些意思讲的,在平常语言里有两种说法:hànhài,并且常常轻声……在北京话里头,没有说跟、同、与、及讲的…..”

除了赵元任先生的文章,老北京人把念成还有很多其它旁证。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弥松颐着《京味儿夜话》)一书,作者弥松颐先生是位老北京,他对北京话的的说明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信息:北京话的不仅说hàn,而且也说hài,比如侯宝林先生的相声,就是我害你你害我的。1956年陆志韦先生写《北京话单音词汇》时,请了一位姓赵的老先生做北京话的发音人,就把当连词用的念成1960年袁家骅教授主编的《汉语方言概要》中提到:并列连词,北京口语又读hàn”1996年徐世荣先生的《北京土语辞典》,也收录了字的这一读音。

那么,北京土语怎么就跑到台湾去了呢?这还要从民国成立之初说起。1919年在《国音字典》上公布了第一个国音标准。这是一个折中南北,牵合古今标准音。但是在这套标准音中,北京语音占有重要的地位。 1937年开始出版、延续多年陆续出齐的《国语词典》在注音上体现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原则,字、词注音按照北京话语音系统,所以连词不读,而读hàn194510月台湾光复,日语的国语黯然退出,台胞急着要回复祖国的语文,要说国语,要认汉字。194642日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正式成立。台湾国语会的标志性贡献是编订《国音标准汇编》,作为推行标准国语的根据。194651日起,由老北京齐铁根先生每日在清晨7时,在电台担任国语读音示范,播讲民众国语读本、国语会话,国民学校国语、常识、历史、各种课本,供学国语的人收听,匡正语音。当时的学校教师现听现学现教,使广大的学生也能及时学到国语,学习标准的国音。这位齐铁根当时成了家喻户晓的大师级人物,直到现在上年纪的台湾人还能回忆起齐先生娓娓动听的京片子,连词hàn)就此在台湾深入人心。顺便插一句,京味小说作家老舍曾经写信给齐铁根先生打听骆驼的生活习性。因为齐铁根先生生长在北平的西山,山下有多家养骆驼的。老舍要把车夫与骆驼作为骆驼祥子的故事的心核。不了解骆驼的习性,是很难下笔的。他接到齐铁根先生回信,发现如果以骆驼为主写这部小说,自己所得到的一些材料不足调用,于是他决定以他熟悉的车夫为主写小说。

多年以后的90年代,老舍的儿子舒乙访问台湾,蓦然发现全岛由北到南,由西到东,由大人到小孩,由外乡人到原住民,全会!全岛2000万人全说国语,真是一个奇迹。舒乙先生特地写了一篇乡音灌耳记述访台观感,为台湾推广国语的成就感慨了一番。但是舒乙还是发现了一个发现台湾所有的人在所有的场合把连词字都念成hàn),于是好奇地询问为什么。当时台湾作家何欣解释说:这是齐铁根先生在电台上教的,他的话就是法律,怎么教就怎么说了。舒乙大笑,说:齐先生使劲使过分了。随后,由于台湾和大陆的隔绝,台湾人说的国语成了方言岛,保持了hàn的发音。《国音常用字汇》(中国大词典编纂处1949商务)《汉语词典》(中国大词典编纂处1995商务)以及《大辞典》(台湾叁民书局1985)中都将连词标为hàn的发音。前一阵子来大陆的李敖大师,虽然口音远不是纯正的北京音,但是他说字的发音的确是老北京土话。

既然han)是老北京话,那么听不到北京人在说呢?《现代汉语词典》就没有收录这个读音。其实早在明国初年北京人就已经开始把发成和的音了。上面引用的赵元任先生在《语言问题》的回答,因为白话文里头,字当跟、同、与、及的意思用的最多,而照字面和平调和用的最多,所以现在成了一个既成事实:就是念白话文的时候,这一个和那一个,不照平常说话说hanhai(轻声),而说(我个人从北京多数派习惯说这一个跟那一个,我根本不用和(hanhai这个连词,就成了一种习是成非了。不过要明白,连词的读法是白话文的一种读音,不是语音了。

直至今日,北京话中的“和”字读轻声han或hai已经绝迹,但是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重音hàn却没有完全绝迹。直到现在,如果两个北京胡同串子夸耀哥俩好的特殊关系,就会说“咱俩谁hàn(和)谁啊!”要是强调疑惑不解,北京人也会常常会说“这都哪hàn(和)哪啊!”           (来自网上资料,仅供参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内容导航】
第1页:纪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1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第2页:世纪老人周有光获封“中华文化人物”,周老出版新书《拾贝集》、《文化学丛谈》
第3页:新春祝词----马庆株
第4页:商务印书馆出版苏培成主编的《当代中国的语文改革和语文规范》同时出版苏培成编著的《台湾与大陆常用汉字对照字典》
第5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语言文字工作----苏培成
第6页:2011-01-12常务理事与秘书处联席会纪要
第7页:二百五•十三点•三八(外一则)----谭汝为
第8页:台湾人把“和”读作hàn
第9页:【香港拼音优化教学促进会声明】
第10页:【告示】本学会秘书处办公新地址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通讯第64期-2010年12月

下一篇:第66期(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通讯)
相关文章       周有光  拼音  苏培成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马庆株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