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 水英:语言学 概论 课程 教学
原题:语言学概论教学法探析
原载:《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 年第6 期
【洪水英】福建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助教
语言学概论主要是介绍语言学方面的理论知识。由于语言学理论的综合性、系统性、抽象性,给语言学概论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因而增加了语言学概论课程的许多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共同探讨更好的教与学的方法,真正把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掌握好。
一、把握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特点
语言学概论难教难学,这一点在语言学理论教学上已成共识。语言学概论之所以难教难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内容决定的。首先是内容的综合性。概论主要讲授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发展、分类以及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等方面的知识,课程关于语言理论知识作了系统介绍,而语言学本身是研究语言的一门科学,它涉及语言的多方面知识,包括自然和社会的一些综合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人类学等学科的知识。就概论的介绍老师和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问题的解决也必须应用多方面的知识,如概论中需解决的一些基本问题和现实问题:①语言的产生和起源? →儿童怎样掌握语言的事实?②语言怎样发展? →瞬息万变,但为什么却不影响交际?③人类思维方式的一致性→不同的语言为什么能够互相翻译?这些问题带有很大的综合性,它为课程内容传授开拓了很大的空间,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难度。特别是教材为保持其理论的严密性,在教材中章节与章节已形成一个知识链。这一点我们从绪论到第一章的衔接直到最后一章的介绍可以体会出来。第一章是全书的总纲,后面所介绍的词汇的构造、组合规则、聚合规则、语言的发展变化等都需要应用到第一章的知识,都是围绕着第一章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展开论述的。可见,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综合性很强,课程的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其次是概论的抽象性。抽象性是语言学概论的中枢。由于这门科学的理论是比较综合的,何况科学的东西本身就带有很大的抽象性,因为它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多,基本概念多。如书中的一些术语:剩余形位、形态义位、形态音位等等,这些术语看起来有些似曾相识,但实际上是不同的。而且它们组合也是比较抽象,一看这些术语没办法按照平常的思维来理解它们。而基本术语的解释在教材中的介绍也是很抽象的,特别是用了多层的修饰语来修饰一个中心语的现象很多。例如:“音素是人类语言在一次发音中按照音色的不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1 ]针对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综合性与抽象性的主要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法。语言学概论在上课中大家都会意识到的一点就是学生的畏难心理很强。我常常听到学生说“语言学概论很难啊”、“语言学概论太抽象了,理解不来”;由于太难,有的学生甚至对它采取藐视态度,干脆不学了,这些学生会说“谁都会说话,还研究什么”、“语言学概论到底有什么用啊?”等等。我们要消除这种偏见与误解。每个人会说话,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就对它有理性的认识,假如一门学科一直停留在感性阶段,而没有深入的思考,没有理论水平的提高和指导,我们的语言学科就很难有很大的发展。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水平之所以明显地落后于国外先进的语言学发展水平,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语言理论水平严重滞后。所以我们对语言学概论课程应该从思想上重视它学习它,不仅是语言学概论,其它的理论学科也是同样重要。不要纯粹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来肯定它有什么用,因为它不是技巧性的学习,是理论的提高,是站在一种比较高的角度来学习理解语言。这种理性的理解与介绍自然有它的难度,但是难题并不意味着没有答案,我们应当想办法解决难题才是最实际的选择,抱怨只会增加烦恼,阻碍进步,这种态度在学语言学中很关键,教师和学生的“认真”在语言学课程的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打个比方,概论涉及的概念那么多不认真读能行吗? 那么多的知识点和专业术语如何能熟能生巧,如读
二、重视对语言学概论知识的理解与体验
语言学概论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有它的规律性,我们一定要理解每一个规律。语言的学习好比一张认知图,这应该成为一种心理事实,在实践中证明语言理论学习的全过程与认知紧密联系。以“语言输入假设”理论为据,语言输入只有在语言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输入的新知识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理解输入。所以理解知识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一)明确概念,启发与解析
语言学概论里的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两方面的内容。大家要肯定内涵和外延是规定概念以及探讨语言学全部理论的首要环节。每涉及到一个概念我们就应该有个意识去寻找它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对其所概括的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规定,外延是对其所概括的客观事物的范围的规定。例如:“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应用的音义结合体”,这个概念有三个需要注意的内涵: ( 1)音义结合体; ( 2)能够独立应用; ( 3)最小。它的范围也就把它跟“语素”、“短语”、“句子”区别开了;最小,区别于“短语”、“句子”;能够独立应用区别于“语素”。至于“外延”和内涵的关系若拿我们中学学过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来解释更是容易明白,“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三个内涵:(1)是三角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 (3)夹直角两边相等。那么大家在把它比较于“等腰三角形”,大家就会明白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反之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大,所以“等腰三角形”外延大于“等腰直角三角形”(也就是范围) ;同样的道理我们把“词”的概念的内涵缩小,外延就扩大了。为理解概念,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为此教师应该在释疑解析时善于启发学生。可以从下面几个方法着手:如寻找相似术语加以辨别,在语言学概论课程里会遇到多组相似与相关的概念,教师应该多寻找这些如“含糊”与“歧义”与“模糊”,有“词根”、“词缀”、“词尾”与“词干”的比较。比较法不仅是语言学的一种研究方法也是语言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比较中寻找共同点与不同点,寻找它们之间的差别加深学生的理解,这在语言理论的教学中有着突出的作用。语言学概论中需要比较加深辅助理解的内容应该是相当多。又如不同语言社会的语言现象与规律的比较,这一比较又可以为“语言与思维”这一章节的内容服务,因为语言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人们通过一种文化环境去习得掌握一种语言,因而通过比较这种习得的结果就能更好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也能对中国人重体验与外国人重逻辑的区别得到更好的理解与应用。
(二)简化问题,贯彻“图文并用”的原则
简化问题,借助图形与语言体验在语言学概论的教学中效果明显。语言学概论的概念问题多而复杂,教师应该善于从众多的问题与材料中为学生理出一条线索,它是辐射型,通过这条线索的引导,让学生猜测接下去会上什么样的内容与今天所学的联系在哪里,同时也让学生不会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等到学完所有的知识,学生才会有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的体会。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理出适合自己的一套线索。在理出线索的同时学生本身慢慢达到两种转化:一是从学语言知识本身到学会获取语言知识的转化;二是从学会获取知识到应用语言知识的转化。在理出线索时常常采用一些图形来进行,效果相当不错。借助图形整理语言学理论知识或教会学生用语言图形来揭示生活中的语言事实,达到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真正飞跃,这是语言学概论教学中贯彻“事理兼学”的原则。例如学“语言符号”时,我们通过下面这两个图就可以把语言符号这一个术语以及所涉及的内容解释得很清楚。(如图所示)教师通过图形解释各个理论知识点的关系,又可演绎原理与具体的语言事实中。把需要用冗长的文字表达而不达意或不容易理解的问题用图形简明体表达出来,同时教会学生养成用图形概括总结语言原理的习惯,善于总结语言学概论的规律,更好表现理论知识点的相通性,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建构一套属于自己方便学习的知识框架。因而图文并用在语言概论课程的传授中是一个简明有效的策略,它真正完成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完美结合。
三、联系实际,重视语言体验与多媒体化
语言概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问题非常多,学生最忌教师滔滔不绝地谈理论,或千篇一律地采用教材中的例子说明。为使学生对语言学课产生兴趣,教师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是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它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这个问题情境的构成应符合两个条件: (1)设计的问题应揭示出教材或学生学习语言学概论过程中的矛盾,学生才能产生认知心理上的不平衡,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 2)这个有矛盾的语言学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也就是让问题设计在“最近发展区”———需要学生深思熟虑,又是力所能及的问题。所以教师适时地有所选择地选取生活中典型的事实或同学们都教熟悉洪水英:语言学概论教学法探析47却看不见它其中所包含语言原理的案例来“举例说明”,或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一些有关的学术与生活热点在课堂与课后让学生讨论。如对流行歌曲的一些句子的分析,歌手的唱歌情况与语音结合起来讨论以及对网络语言的看法等。同时教师给学生“举例说明”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语言学概论的讨论与思考中。真正的让教师传授的知识能打破学生固有知识的平衡,让学生有追求新知识的兴趣。假如教师在课堂中所举的例子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这也会导致语言学概论教学的失败。实际上恰当地举生活中的语言事实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也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敏感意识,那些在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容易为我们忽视的东西却变得那么有价值。同时也给学生演示“事理兼学”模型,让学生收集语言材料如从广播、电视、杂志等多渠道地收集,让学生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又加深理论的理解。当然最后能否学好语言学概论,关键的还是要靠学生的努力。从哲学的角度去看,在语言学概论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中,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状态才是语言学学习能否成功的内因。正如有人常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永远无法强迫马饮水。”如果,学生拒绝外界语言学信息的输入,那么可以说,语言学理论学习在学生身上没有发生。语言学概论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因此教师必须对相关知识做补充,否则教学不能顺利进行。特别是语言学界各个流派的观点纷繁众多,如在课堂板书就形成庞大的教学内容信息,而学生对语言学概论中的大多术语是不熟悉的,感知纯听觉的语言符号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为让学生理解又为节省时间留更多的时间来讨论与讲解,建议教师多利用现代技术上语言学概论课。在语言学课堂中,对于那些用纯文字无法描述的微观的语音发音现象,发音器官图、语言动态变化的图象等应用多媒体进行声像教学,可以起到黑板、粉笔、挂图等传统教学工具不易起到的作用。它可以更直观形象地反映语音、语法、词汇的发展变化的空间分布,可以有效地跨空间的认识,可以对重点、难点中需要点拨才能扩散学生思维的或课外需要补充的知识进行链接,充分挖掘所需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学习效率。从著名心理学特瑞赤拉曾作过的著名的心理实验结果我们可认识到声像媒体教学的好处多多。 声像媒体教学的好处除了是机器本身带来外,另一个是教师的设计所引起的,教师在利用课后时间制作幻灯片,在制作过程时实际上是在梳理消化教学内容,这使教师的教学任务明显增加了。有时语言学概论作业的布置与完成也可以在网上通过“E—mail”实现,如专题报告。需要注意的是媒体教学的使用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搭个花架子,而要合理利用,抓住时机,需求教师要根据每一章节的内容设置。总之,所有的方法都是为学生设置一个最好的学习语言学的环境,这里的最好的学习也是真正的学习,它包含有放松、行动、兴奋、情趣、乐趣。
参考文献:
[ 1 ]王寅. 再论语言的体验性———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体验观.山东外语教学, 2005, (2).[ 2 ]牛立伟. 认知语言学在中国———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十年调查与分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5, (3).[ 3 ]李继星. 教育创新与课程体系改革(上). 山西教育, 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