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 赛男 等:语言学 概论 课程 教学
原题:关于语言学概论教学的几点思考
原载:《当代教育论坛》2010年第9 期
【熊赛男,龙理鹏】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分院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包括公关与文秘)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着重考查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和普遍特征,其中包括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一门用以指导各类语言的学习和研究的基础理论课。语言学概论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语言学基础理论和方法的介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语言问题的能力,增强按语言规律办事的自觉性,为其他语言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知识,为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从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看,语言学概论在性质上是一门理论课程,它比现代汉语课程更加抽象。现代汉语是关于母语认知的讲授,学生说汉语,写汉字,容易有更多的汉语感性认知,但是事实上,由于诸多原因,现代汉语是高校中文类课程中比较棘手的课程之一。语言学概论讲述的是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和普遍特征,它要求对世界的语言规律作出宏观把握,这个问题高屋建瓴,艰深晦涩,教授和理解都更加费力。整体看来,语言类课程与感性生动的文学类课程在各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差异,不客气地说,同一个教师如果同时承担语言类课程和文学类课程,恐怕他在语言类课程上花费的心力更多,而结果却是学生更容易对文学发生兴趣。而语言学概论作为语言类课程的“高地”,更是对教师的授课能力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挑战。不必讳言,目前各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现状基本不容乐观。语言学概论“冷遭遇”的原因,除了纯粹理论课程的性质决定其“无趣”之外,笔者认为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其一,学习目的欠明确。有学生认为,我们在没学语言学知识之前,也可以正常说话、写文章,并没有交际障碍,所以,学不学语言学知识,问题不大,况且,历史上许多的语言大师、著名作家,也不见得系统地学习过语言理论,而现在许多语言学家,他们研究并掌握着顶尖的语言学知识,也没有成为理想中的语言大师。因此,语言学概论涵括的理论容易被学生看成无用的“空话”和脱离实际的“教条”。其二,先修课程基础不牢固。语言学概论的先修课程是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一般在大一开设,古代汉语一般在大二开设。有了前期汉语知识的铺垫后,学生才能在此基础上,对语言的普遍规律有所了解。但是,由于学生对这个因果利害关系认识不够。前期的学习不扎实,使得后期新知识的接受产生障碍,因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思考与对策
针对语言学概论“冷遭遇”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并采取积极措施,从而减少甚至避免问题的出现。
(一)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剔除学生语言理论“无实用价值”的错误认识
学生对一门课的认识和态度会影响到他们学习该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际教学的第一节课———绪论部分的讲授中,教师就要向学生说明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的确,除去有语言障碍的人,人人都能说话写字,但不意味着人人对语言理论有明确的认知。语言理论可以解释、说明各种语言现象。课堂上,笔者问学生:“大家吃过水果吗?”这个问题一提出,同学们都会毫不犹豫大声回答“吃过”,并且他们觉得这样的问题似乎有点好笑。笔者再问:“真的吃过吗?”学生有的笑出声来,有的狐疑起来,有的不敢应声了。这时笔者再追问:“我相信大家都吃过苹果、香蕉、梨……,但是在座的同学真的有一位吃过一种叫做‘水果’的东西吗?”这个时候,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真的没有吃过“水果”,水果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性概念,我们吃的是一个个具体的苹果、香蕉……这是怎么回事呢?笔者再告诉学生:“等我们学习了词义的概括性理论,大家就知道原因了!”于是,学生们都好奇地期待着词义内容的学习。通过这样诸多的教学实例,学生了解到语言学概论不是简单的“教条”,它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很多平时我们生活中的语言事实。这样,他们的学习目的就明了了,从思想上找准了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定位。
(二)在先修课程教学中,提醒学生做好知识积累
担任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教师在讲授和语言学概论理论相关联的章节时,应适时告知学生本章节和后续课程的因果关系,提醒学生重视该内容的学习,力争获得良好的知识基础,为后期进一步学习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三)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趣味语料,变理论知识的枯燥无味为生动形象
趣味语料是有趣味的语言材料,包括语言文字游戏、幽默小品、笑话等,它新鲜奇特、不拘一格,因而往往一出现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看,充满趣味的事物最能刺激接受者,它能使接受者既不难吸收,又不易遗忘。但它绝非一般的插科打诨或故妄言之、故妄听之。趣味语料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环节使用。比如:在语言接触章节里有一个术语叫“洋泾浜”,这个术语概括的是一种语言杂交的现象和结果,“洋泾浜”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背景中很常见。那么,怎么样让生活在新世纪的学生理解这个术语呢?笔者想到了战争类题材电视作品中人们能经常听到的句子———你的米西米西!当笔者把这个中文和日文混杂的句子说出时,学生都会意了。这六个字给学生的直观感受比教材上繁琐的概念来得更快、更直接,学生在笑过之余,也理解并记住了这个概念。“寓教于乐”是我们应坚持的教育观点,更是对学校所倡导的“愉快学习”理念的身体力行。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学习和在沉闷枯燥的的课堂上学习,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趣味语料的收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它要求教师时时处处做一个有心人,从平时的聊天、阅读等日常生活行为中留意并积累语言现象,才能不断推陈出新。
(四)适时使用对比教学法,通过参照比较,变理论知识抽象难懂为通俗易懂
语言学概论讲述的是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和普遍特征,横向看,它囊括了世界范围的语言,纵向看,它贯穿了从古到今的语言。范围广,历时长,语言规律要讲清楚绝非易事。但是,正是有横有纵,我们才得以使用对比这样一个好方法。通过横向比较,可以确定一个语言知识平面中某类知识点的异同点或其普遍性和特殊性;通过纵向比较,可以发现寓于历史现象中的语言本质属性,把握语言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规律。比如:在世界语言的分类和普遍特征这个问题里,怎样理解孤立语和屈折语这两种语言类型和他们的普遍特征呢?我们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孤立语和屈折语的代表语言来理解。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英语是典型的屈折语。学生的母语是汉语,而且他们也不同程度地掌握了英语。这时,我们可以请学生把两种语言进行对比思考:比如“我买书”“他买书”在英语表达中词形有什么变化?而汉语有没有英语那样的词形变化?汉语要表达语法意义,通过什么方式?通过这样的横向比较,学生对孤立语和屈折语有了直观的认识,对语言类型和特征的理解比由教师灌输得来更深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醒学生做好先修课程的知识积累、采取趣味教学和对比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力争在课堂上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语言学概论的教学目标。参考文献:[ 1] 盛炎. 语言教学原理[ M ] . 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2 ] 王健. 语言学概论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J ]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 005 , (5) .[ 3 ] 段益民. 高校语言学概论教学刍议[ J ] .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 002 , (3) .[ 4 ] 彭泽润.“语言学概论”和语言政策[ J ]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 , (4) .[ 5 ] 甘智林. 论语言学概论教学改革的目标及途径[ J ] .教书育人,2 008 , (18) .[ 6 ] 罗耀华, 柳春燕. 语言学概论课程创新教学尝试[ J ] .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06 , (2) .[ 7 ] 商艳霞. 提高“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J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00 9, (1) .[ 责任编辑:黄蕾]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