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分析比较了汉字的优点和缺点之后,认为形声字和会意字是改良汉字的主要方向;提出了改良汉字的基本原则与切合实际的方案。本方案选取约1000个汉字作字根,用来给汉字表音,又用1-4个点给汉字标声调;作为实例,对7000个通用汉字进行加工处理,得到7000个改良汉字。在这里,只要认识约1000个字根,就彻底解决了汉字认读难的老问题。
【关键词】改良汉字,通用汉字,形声字,会意字,字根,声调,语素。
为了探讨汉字是否需要改良,以及怎样改良的问题;我们先来谈谈汉字的优点和缺点。
那麽,汉字有哪些优点呢?
第一,一个汉字代表汉语里的一个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汉字是把字形,字音,字义集合在一起的语素文字,便于独立使用。
第二,汉字可以音同字不同,有利于同音字的辨别。例如,在“新华字典”中,义(yi4)的同音字就有72个之多。
第三,汉字的读音随地域不同而不同。汉字的方言很多,差别很大;但是,用汉字写的文章,可以通达四方。这对于幅原广大,人口众多,方言复杂的中国的统一,功不可没。
第四,汉字的读音随时代不同而不同,字形的变化有延续性;用汉字写的东西,可以通古今。这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明的记载和传承,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第五,用汉字印书,排版方便,节约纸张。例如,在联合国总部印刷同一内容的文件,中文的篇幅最少;与其他文字相比,既节省纸张,也节省阅读时间。
第六,汉字的笔画和部件是按上下左中右呈面型排列的,结构复杂,变化多端;给书法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在全世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
那麽,汉字有哪些缺点呢?
第一,汉字缺乏完备的表音系统,字形不能准确表达字音(形声字中能够表达字音的只占少数),因此必须有人一个一个的教,不便于自学。
第二,由于一个语素一个汉字,字数很多;分辨字形,记住字音和字义都费力;特别是初学汉字的时候,主要靠死记硬背。
第三,由于字形构造复杂多样,很难找到一个既明确又简便的排序方法,因此,不便于编词典,编索引。
第四,音同字不同,有利于辨别同音字,可也容易写白字。
第五,某些字的字形相近,容易写错念错。
第六,汉字能够通四方,通古今,是以脱离口语为代价的。汉字的读音随地域不同而不同,不能用来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方言复杂的大国。因此,对文字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有足够的认识。由于对上述问题认识不足,我国在文字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第一, 简化汉字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由于片面追求减少笔画,使一些简化字的表音表意能力下降了。例如,简化字厂(厰 ),广(廣 ),就不如简化成:
第二,把改革汉字(拼音化)放在中心位置,把改进汉字放在次要位置;忽视对现用汉字继续改进,使汉字的改进停滞不前。
第一,必须顺应历史潮流,遵寻汉字发展的规律,追求国家民族利益的最大化。
第二,既要考虑未识字者容易学习,又要考虑已识字者使用方便;既要考虑语言文字的相对稳定性,又要考虑语言文字发展的变化性。
第三,要努力改进和发展形声字和会意字。
第四,对原有的多音字,只取一个读音,做到一字一音,消灭一字多音。
第五,对每个字的笔画,总的原则是减少。但是,某个汉字笔画的增减,要根据字音字义字形来决定。
第六,给每个汉字加上声调标志,提高汉字的表音能力。
第一,选用约1000个汉字作为字根,字根的主要作用是给汉字表音(不分声调)。
第二,用1—4个“点”作为声调符号,给汉字标声调。当汉字横排时,标在汉字的下边;当汉字竖排时,可标在汉字的右边。例如:
第三,将字根,调号,部件与偏旁部首相结合,以7000通用字作为实例,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7000个改良后的汉字,简称改良字。当然,根据需要,字的数量可以加大。
我们给出若干个改良字与通用字相对应的例子如下:
主要参考文献
王均主编【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
周有光著【汉字改革概论】语文出版社1979年版
周有光著【比较文字学初探】语文字出版社1999年版
苏培成著【现代汉字学纲要】(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苏培成选编【现代汉字学参考资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王开扬著【汉字现代化研究】齐鲁书社2004年版
王忠恕著【汉字纵横谈】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
陈原主编【现代汉语用字信息分析】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倪海曙著【倪海曙语文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裘锡圭著【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舘1988年版
王力著【汉字改革】中华书局1980年版
顾小凤著【汉字与计算机】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
段生农著【关于文字改革的反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李敏生等著【昭雪汉字百年冤案】社科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高家莺等著【现代汉字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张普著【汉字编码键盘输入文集】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年版
李公宜等主编【汉字信息字典】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曹先擢著【汉字文化漫笔】语文出版社1992年版
吕叔湘著【语文近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谢世涯著【新中日简体字研究】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