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民间汉字书同文学术沙龙十年历程

三、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

[日期:2007-07-31] 来源:《民间汉字书同文研究十周年纪念文集》  作者: [字体: ]

  “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是中国民间汉字书同文研究的学术沙龙,由一批汉字书同文研究者发起。从19988月开始,每年举行一次。历次研讨会的简况如下:

  (一)第一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暨汉字书同文研究会筹备会

  举行日期:1998813日。

  会议报到处兼代表住宿兼会场:上海虹口区邢家桥南路25321号上海海峡两岸书同文字学术研究资料室。

  与会人士:上海钢铁五厂培训学校高级讲师周胜鸿、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编审俞步凡、上海教育学院退休教师温应时、山东大学讲师孙剑艺、安徽黄山市祁门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倪永宏、广东汕头大学教授朱永锴、研究生陈慨丽等共七人。

  会议概况:会议达成以下共识:

  1.“汉字书同文研究会”是一个民间自发的纯学术性的研究团体,凡是关心书同文的人士皆可参加。目前处于筹备阶段,待条件具备时,申请办理相关手续,经批准后宣布正式成立。暂设筹备组负责筹建和联络工作。筹备组成员有: 黄作宏、周胜鸿、俞步凡、孙剑艺、朱永锴、陈慨丽、倪永宏。

  2.目前先行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开展有关书同文的学术研究、讨论和资料交流;

  2)在学术研究基础上,拟订一个《常用汉字印刷体字形统一字表》,供各有关机构参考。

  会议决定于19998月在上海举行第二次研讨会。

  同年926的安徽《黄山日报》和12月出版的第58期香港《语文建设通讯》对会议作了报道;《语文建设通讯》还全文刊发了《第一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公报》。

  (二)第二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

  举行日期:199981416日。

  会议报到处:上海虹口区邢家桥南路25321号上海海峡两岸汉字书同文字学术研究资料室。

  代表住宿地:上海新乡路66号好莱坞大酒店。

  会议地址:上海虹口区邢家桥南路25321号上海海峡两岸书同文字学术研究资料室。

  与会人士:上海钢铁五厂培训学校周胜鸿、上海译文出版社俞步凡、上海研究者叶信朝、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颜逸民、上海《文汇报》主任记者孙政清、上海交通大学高级工程师李公宜、北京研究者马治平、山东潍坊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冯寿忠[1]、安徽祁门一中倪永宏等共9位。

  四川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刘又辛教授和浙江嘉兴的李士琦先生给会议发来了贺信。

  会议概况:

  与会人士讨论了周有光先生19996月在清华大学举办的“汉字应用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的“……以民间学术团体的地位进行三方面的共同磋商,建立汉语汉字的共同规范,开辟一条使汉语汉字向前发展的新的道路”的倡议,呼吁两岸四地的学术团体、语文工作者响应这一倡议,共同努力,争取早日实现“汉语汉字的共同规范”。

  会议上宣读的论文主要有冯寿忠副教授的《书同文的标准问题琐议》等。

  会上成立了《汉字的标准化新论》和《两岸常用汉字字形比较》两个课题组。并决定于20008月在上海举行第三次研讨会。

  北京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通讯》、湖南师范大学《语言理论通讯》、香港《语文建设通讯》对这次会议作了报道。

  (三)第三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

  举行日期:2000年8月13日至15日。

  会议报到处:上海虹口区邢家桥南路253弄21号上海海峡两岸书同文字学术研究资料室。

  代表住宿地:上海虹口区新乡路66号好莱坞旅馆。

  会议地址:上海虹口区新乡路66号好莱坞旅馆会议室。

  与会人士:上海周胜鸿、上海铁合金厂培训学校高级讲师张正和、上海财经大学张觉、上海俞步云、上海译文出版社俞步凡、上海叶信朝、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立煊、上海铜厂培训学校讲师王兴良、上海《文汇报》孙政清、上海天一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丘仰东、上海电焊机厂技校高级讲师卜榕生、《东方民文报》李鸿庆、盲文输入研究者孔令哲、上海钢铁二厂培训学校高级讲师丁富卿、上海语文学会陈必祥教授、上海李惠利中学高级教师柴涌泉、西安西北大学林允富、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副教授孙剑艺、扬州大学教授张其昀、湖南湘潭汉字大同网胡敬禹、浙江诸暨杨志浩、浙江温州沈克成、浙江温州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潘德孚、浙江嘉兴研究者李士琦、福建人民出版社副编审陈培基、台湾形声码发明者王堯世等共计26位。

  山东潍坊师范专科学校的冯寿忠原已到了上海,也参与了会议前期的筹备工作,后由于有事要赶回山东,在会议开幕前离沪返鲁了。

  会议概况:

  与会人士讨论了有关汉语汉字共同规范的一些问题,重点有非对称简繁字的使用与调整、汉字电脑输入编码等问题。非对称简繁字的使用与调整问题由冯寿忠作书面发言;汉字电脑输入编码问题由杨志浩、王堯世、沈克成、潘德孚、陈培基等编码研究者进行讨论。另有浙江诸暨的杨志浩在会上宣读了论文《汉字去病化难刍议》。

  通过讨论,与会人士取得了三点共识:

  1.向有关刊物推荐冯寿忠的论文《谈非对称繁简字的调整》和湖北黄冈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汪化云的论文《“非对称繁简字”整理问题初探》[2]

  2.编辑出版《汉字书同文研究》第1辑。由沈克成任主编;周胜鸿、冯寿忠任副主编;孙剑艺、孙政清、俞步凡任编委,定于次年春季正式出版;

  3.把原来的“上海海峡两岸书同文字学术研究资料室”扩建为“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广泛征集古今中外有关汉字研究的著作和资料,为海内外学者提供交流和服务。

  会议了解到与会的湖南湘潭人士胡敬禹先生会做网页,提出了建立一个《汉字大同网》网站的动议,并托付胡敬禹先生负责具体操作。

  会议决定于20018月在上海举行第四次研讨会。

  这次会议由周胜鸿致开幕词[3]

  上海语文学会陈必祥教授在闭幕会上致辞;香港中国语文学会主席姚德懷先生发来贺信并捐助资金;新西兰基督城华人作家协会会长石莉安女士发来贺电并捐助资金。会后,与会代表参观了上海浦东新区。

  北京、湖南和香港的相关语文刊物对这次会议进行了报道。

  (四)第四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

  举行日期:200181214日。

  会议报到日期和时间:2001811821时。

  会议报到处:上海虹口区邢家桥南路25321号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

  会议地址:上海虹口区新乡路66号好莱坞旅馆会议室。

  代表住宿地:1.上海虹口区新乡路66号好莱坞旅馆;

         2.上海虹口区四川北路888号新凯福大酒店。

  安排两处住宿地,是出于方便与会人士的考虑。随着汉字书同文学术沙龙影响的扩大,报名出席研讨会的海外人士和国内各地高校教师不断增多。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是一个民间的学术沙龙,与会人士的食宿均是个人自理的。这当中又有三种不同情况:一是完全自掏腰包的民间研究者;二是事先获得单位同意,可以报销与会费用的部分高校教授和专家;三是海外人士。后两部分人有条件住设施较好的新凯福大酒店;前一部分人士就可以住费用较低的好莱坞旅馆。当时新凯福大酒店标准房的价格是每床每天120元;好莱坞旅馆的住宿费标准是每床每天30元。

  与会人士: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周胜鸿、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周琼、上海第二教育学院成人教育研究室张正和、陈公照、上海财经学院张觉、陈松祺、上海译文出版社俞步凡、上海研究者叶信朝、上海银达进修学院徐忠浩、上海铜厂培训学校讲师王兴良、上海研究者汪日新、上海《文汇报》孙政清、上海华亭资讯公司李海飚、上海交通大学高级工程师李公宜、上海书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理李富荣、上海李惠利中学高级教师黄思镇、柴涌泉、上海市虹口区政治协商会议机关顾慰宁、上海钢铁二厂培训学校高级讲师丁富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赵明德、安徽祁门倪永宏、江苏徐州彭城大学副教授杨洪清、湖南《汉字教育》编委贾卉、安徽《幼儿教育》编委沈俊峰、浙江诸暨杨志浩、浙江嘉兴李士琦、香港城市大学鄢秀、藺蓀、台湾中易系统工作室戚桐欣、台湾形声资讯公司经理王堯世、新西兰研究者王和、鮑翠娟等共32位。

  会议概况: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领导王均先生代表学会和会长苏培成教授个人于200184来电祝贺;北京张学涛、李乐毅、黑龙江戴昭铭、陕西西安林允富、云南昆明张在云、山东济南孙剑艺、潍坊冯寿忠、江苏杨州张其均、湖南湘潭胡敬禹、浙江温州沈克成、杭州何华珍、香港姚德懷、胡百華、台湾張蔭民、林文俊、黃作宏、新西兰石莉安等人士给会议发来贺信或贺电。

  全体与会人士联署了《致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的感谢信》,信中说:“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经常的关心和支持,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4]并委托与会的中央民族大学赵明德先生于会议结束后返京面交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苏培成会长。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周有光先生的题词“书同文是21世纪必须实现的目标”。与会人士围绕会议主题,从汉字研究、汉字书同文、汉字教学等方面展开了讨论,分析了汉字研究、汉字书同文和汉字教育的关系。会上演示了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内的多种先进的汉字教学模式。大家一致认为:只有早日实现书同文,汉字研究、汉字教育才会迈上新的台阶,汉字才能在21世纪更好地发挥她的巨大威力。

  研讨会闭幕式在上海市民办双翼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举行。与会人士观摩了这所现代化新型学校独创的电脑汉字教学法。

  会议由周胜鸿致开幕词[5]

  会议决定于20028月在上海举行第五次研讨会。

  (五)第五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

  举行日期:200281114日。

  会议报到处:上海虹口区邢家桥南路25321号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

  代表住宿地:上海四川北路中州路6426号海华招待所;

               上海四川北路888号新凯福大酒店。

  安排两处代表住宿地的原因,是出于和第四次研讨会相关安排的同样考虑。国内各地高校学者和海外人士仍然安排在新凯福大酒店;由于好莱坞旅馆已拆迁,民间人士改为安排在海华招待所。新凯福大酒店的住宿标准与前一年相同。海华招待所的住宿标准与好莱坞旅馆相当,每床每天30元;另有地下室,每床每天15元。安徽倪永宏先生与会期间就住在地下室。

  会议地址:上海四川北路中州路6426号海华招待所餐厅。

  与会人士: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周胜鸿、键位编码研究者张耀峰、嘉定黄渡中学张蓉德、财经大学教授张觉、彭嘉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詹鄞鑫、译文出版社俞步凡、银达进修学院徐忠浩、天宇资讯公司吴胜利、茶恬园旅行社王晓鹤、同济大学教授王汝鹏、海华招待所经理王朝日、书同文支持者汪日新、《文汇报》孙政清、市南中学高级教师史习成、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荣宝筠、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卢元、华亭资讯公司李海飚、交通大学教授李公宜、早慧教育中心李富荣、盲人输入法发明者孔令哲、研究者黄思镇、虹口区政治协商会议机关顾慰宁、宝山钢铁集团二钢公司高级讲师丁富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必祥、李惠利中学高级教师柴涌泉、北京新华出版社张学涛、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李禄兴、内蒙古民间汉字研究者张力学、山东青岛大学副教授王晖、山东烟台大学国际汉字研究所所长陆广峰、山东潍坊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冯寿忠、安徽祁门一中倪永宏、湖北武汉建通公司办公室主任程锡钢、江西吉安民政局任文、浙江诸暨民间研究者杨志浩、《浙江日报》主任记者文星、嘉兴研究者李士琦、浙江财经学院何华珍博士、广东职业师范学院副教授刘琼竹、台湾人士,形声资讯公司经理王堯世、台湾中易系统工作室戚桐欣、澳大利亚华侨王品正等共计43位。

  会议概况: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信息时代的汉字教育、汉字研究与汉字书同文。

  会务组于81019在多伦路99号点石斋茶馆举行了欢迎外地代表茶话会。

  会议收到论文20多篇。

  在代表发言的基础上,会议讨论了《关于部分繁简字、异体字和新旧字形标准化整理的学术建议》,并寄交语文杂志。

  周胜鸿先生向与会人士介绍了同年6月参加在安徽大学举行的“简化字问题学术研讨会”的情况。

  由冯寿忠主编的《汉字书同文研究》第3辑在该次会议上正式发行。

  这次研讨会通过了致香港中国语文学会的感谢信。信中说:“早在1998年2月由贵会主办的《词库建设通讯》就全文发表了《汉字书同文研究会筹备简章》,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贵会是我们研讨会的第一个支持者。1998年8月1日,各地学者来到上海如期举行了第一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从那时以来,我们的书同文学术研究,一直得到贵会的关切。《语文建设通讯》及时报道了我们所有的学术研究活动,发表了不少由我们提供的书同文学术论文。姚德懷主席和胡百華主编更是经常关心和支持我们,又慷慨捐款资助论文集的出版。2002年3月28日姚德懷先生还特地来参观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与我们共同研究书同文。我们再次表示衷心地感谢。”

  会议由倪永宏致开幕词[6]

  会后,组成了书同文学术研究的顾问班子《汉字书同文研究》丛书编审委员会,成员如下:主委周胜鸿;副主委沈克成、何华珍、冯寿忠;委员俞步凡、孙剑艺、戚桐欣、倪永宏、林允富、李禄兴、胡敬禹。

  会议决定于20038月举行第六次研讨会。

  (六)第六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

  举行日期:200381012日。

  会议报到处:会议邀请函上原注明的是上海虹口区邢家桥南路25321号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后改至不远处的会场所在地中州路6426号海华招待所。会务组在上海虹口区邢家桥南路25321号门上贴了一则《公告》,告知各位来报到的与会者转赴新地点。

  代表住宿地:上海虹口区中州路6426号海华招待所;

              上海虹口区四川北路888号新凯福大酒店。

  安排两处代表住宿地的原因,是出于和第四、第五两次研讨会相关安排的同样考虑。当时新凯福大酒店标准房的价格是200/间天;海华招待所的住宿费标准根据房间档次的不同分别为每床每天15元至50元不等,其中15元的是地下室。辽宁大连侯永正先生就选择了住地下室。国内高校人士如山东大学的孙剑艺教授完全有条件住新凯福大酒店,回单位报销住宿费的,但还是选择和三位研究生王晓玲、李军、果娜一起住招待所。

  会议地址:上海四川北路888号新凯福大酒店(开幕式);

  上海中州路6426号海华招待所餐厅(第二会场)。

  与会人士: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周胜鸿和丁富卿、实验学校校长周琼、教师章跃梅、韩如军、键位编码研究者张耀峰、上海嘉定黄渡中学张蓉德、上海杨浦区台湾事务办公室张君复、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詹鄞鑫、上海译文出版社俞步凡、上海宁波同乡会忻锦昌、天宇公司吴胜利、上海市南中学史习成、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彭嘉强、离退休专家协会陆道邦、复旦附中卢元、《东方民文报》李鸿庆、交通大学李公宜、上海书法家顾大白、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必祥、上海李惠利中学柴涌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李禄兴、黑龙江大学研究生赵一凡、辽宁大连侯永正、内蒙古研究者张力学、山东大学教授孙剑艺及他的研究生王晓玲、李军、果娜、烟台大学陆广峰、江苏徐州工程学院杨洪清、浙江诸暨杨志浩、温州沈克成、浙江财经学院何华珍、郭振清、温州陈明然、广西师范大学宗守云、魏芙蓉、台湾人士,上海形声资讯公司经理王堯世、台湾人士,加拿大菁华书院客座教授江澄格与夫人,台湾书画家盧惠嫻、澳大利亚华侨王品正等共计42位。

  会议概况:

  这次研讨会由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与浙江财经学院人文艺术学院联合举办。会议的主题是“信息时代的汉语汉字书同文、语同音、词同字研究”。

  会议原定议程为三天,后由于原定在会上宣读论文或发言的余志鸿、陈燕、丁金国、胡邦彦、姚献民、陈家宁、白兆麟、桂建军等人士因故不能到会,压缩为10日和11日两天。8月10日的议程(含开幕式)在新凯福大酒店五楼宴会厅进行;11日起会场移到海华招待所饭厅。之所以中途会场有如此变动,盖由经费紧张引起。

  会上宣读的主要论文有詹鄞鑫教授的《关于异体字的若干问题》;彭嘉强教授的《书同文研究应与时俱进》;魏芙蓉的《谈资料检索中的用字规范问题》;赵一凡的《汉语汉字共同规范的问题》;李公宜教授的《语文现代化工程试验成功之路》;侯永正《瞻望中文之未来——探索汉语字词的简明化与国际化》;杨志浩《努力促进汉字形声系统完善化》、宗守云《音字夹杂评析》等。第4辑主编,北京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李禄兴副教授在开幕式上作了关于第4辑出版编辑情况的汇报发言;温州里仁电脑公司董事长沈克成先生作了《关于汉字信息化的若干信息》的发言;台湾人士江橙格先生作了题为《汉字的魅力》的学术报告;上海实验学校校长周琼女士以《由多媒体介入的汉字入门教学》为题向会议介绍了该校的汉字教学实验情况;台湾人士王堯世先生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美丽的汉字,科学的翅膀》的发言。

  由李禄兴主编的《汉字书同文研究》第4辑在该次会议上正式发行。会议决定由浙江财经学院蔡新中研究员和何华珍博士担纲主编第5辑。

  8月7日,正在北京参加科研项目的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余志鸿教授特地从出差地给会议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7]

  会议由浙江财经学院蔡新中研究员委托何华珍博士代致开幕词[8];由山东大学孙剑艺教授致闭幕词[9]

  会后,与会人士参观了“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位于浦东新区华夏东路1152弄沙田公寓27202室的新址,部分人士游览了浦东新区。

  (七)第七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

  举行日期:200481416日。

  会议报到处:上海中州路6426号海华招待所;上海四川北路888号新凯福大酒店。

  代表住宿地:上海虹口区中州路6426号海华招待所;

              上海四川北路888号新凯福大酒店。

  会议地址:上海四川北路888号新凯福大酒店。

  与会人士:上海周胜鸿、键位码研究者张耀峰、嘉定黄渡中学张蓉德、杨浦区台胞台属联谊会君复、詹鄞鑫教授、俞步凡、徐莉莉教授、天宇讯息公司吴胜利、人造板公司技校校长吴桂林、同济大学教授石月明、交通大学桑润生、李公宜、财经学院彭嘉强教授、申洋国际学院柯如柏、《咬文嚼字》编辑部金文明、特殊教育专家金培元以及其他上海人士史习成、骆骏、顾大白、丁富卿、柴涌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费锦昌教授、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赵一凡、内蒙古张力学、安徽祁门倪志宏、浙江诸暨杨志浩、温州沈克成、浙江财经学校何华珍、温州陈明然、深圳大学副教授张林涛博士、台湾人士,上海形声资讯公司经理王堯世、台湾铭传大学副教授王敏東博士、澳大利亚华侨王品正、瑞典隆德人民大学冯隆等34位。

  会议概况:

  这次会议至始至终均在新凯福大酒店五楼的宴会厅举行。

  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费锦昌教授到会并讲话;台湾铭传大学副教授王敏東博士、瑞典隆德人民大学华裔教师冯隆先生、深圳大学副教授张林涛博士等人士是首次参加研讨会。

  上海书法家顾大白先生在开幕式上向会议赠送了篆刻作品“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这件篆刻作品后来被运用到《汉字书同文研究》第6辑和本书的封面设计上。

  湖南长沙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机关的饶福明先生在接到会议的邀请后,因工作忙不能抽时间赴会,特地给会务组寄来50册个人多年的研究成果《汉字改革方案设想》一书,委托会务组代为赠送与会人士。

  会上的主要发言和宣读的主要论文有:费锦昌教授介绍正在研制中的《规范汉字表》的基本情况;詹鄞鑫教授的《再谈繁简字问题》;张林涛博士的《关于今天的小学生要不要学习繁体字的调查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赵一凡的《港台书面语中的方言字问题》;陈明然先生的《论信息时代汉文字的改革》;杨志浩先生的《试论汉字性质、部件及偏旁类推问题》[10];台湾铭传大学王敏東博士的《日据时期台湾的用字》等。

  会议还收到了若干因故不能到会人士的论文。主要有徐时仪教授的《汉语拼音化和汉字改革的反思》;深圳大学应届毕业生,文学学士赖国文、蔡雪雯的《试论简繁字之调整》[11]

  由蔡新中和何华珍主编的《汉字书同文研究》第5辑在这次会议上正式发行。会议决定由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馆长、丛书编审委员会主委周胜鸿和丛书编校组陈明然为第6辑主编;并决定于20058月在上海举行第八次研讨会。

  会议收到了上海市语文学会会长许宝华教授于7月18日发来的贺信和香港中国语文学会主席姚德懷先生于8月2日发来的贺电。

  会议由俞步凡致开幕词[12];由倪永宏致闭幕词。

  (八)第八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

  举行日期:200572526日。

  会议报到处和代表住宿地:该次会议邀请函上注明的会议报到处为位于四川成都市茶店子正街132号的安蓉大酒店;代表住宿地为安蓉大酒店和位于茶店子北街17号的富余招待所。但是上海外国语学校也于同几天在成都举行教学活动,包下了安蓉大酒店的所有房间;另外,发现位于茶店子路353号的仪兴招待所比之富余招待所条件要好,同样为每天每床20元的房间,仪兴的带卫生间,而富余的不带卫生间;况且仪兴招待所比富余招待所离会场更近。所以,22日的预备会采纳了邓家筠把与会的海外、大专院校人士安排在金牛坝路9号金牛山庄住宿(每间每天200元人民币)和陈明然把其他人士安排在仪兴招待所住宿(每床每天30~80元人民币)的建议,并决定会议报到处也改在仪兴招待所。考虑到与会人士不知道报到和住宿地点的改变,会务组安排了专人去机场、火车站接机接站。

  会议地址:四川成都茶店子北街金府路1号金池渔庄桂花厅。

  与会人士:成都青羊区教育委员会教研室张宗坊、四川石油管理局曾祥凤、王瑜珊、西华大学教授袁平、杨绍林、樊洁、曹方林、四川桐凤艺术有限公司阳秀荣、绵阳师范学院杨学是、阿坝州经委徐祖龄、《绵阳日报》副刊主编文然,四川省交通厅原厅长文国良、世界语研究者王新清、汉字教学研究者尚家富、成都第五中学明凤英、双流师范学校李晏平、商业专科学校冷晓籁、四川石油输气公司作家贺宗廷、简阳市肝病医院龚玉先、四川地矿局龚玉华、白美勋、成都四川石油管理局教育处高级讲师,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成都办事处主任邓家筠、黑龙江阿城第五中学赵秀敏、陈泰、辽宁丹东陈东源、山东烟台陆广峰、山东济南南京大学博士生焦冬梅、上海周胜鸿、彭嘉强、湖北省黄冈市财政局教育中心董正高、浙江温州陈明然、台湾铭传大学副教授王敏東博士、美国纽约“一国两制中国统一大同盟”顾问刘瑛女士等共33位。

  会议概况:

  该次会议会务组成员有:周胜鸿、陆广峰、邓家筠、陈明然。

  本来,在第七次研讨会上决定该次研讨会于20058月在上海举行,后考虑到成都周边地区若干语文工作者希望能参加书同文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愿望,同时也为方便西部地区的学者参加会议,会务组决定把第八次汉字书同文研讨会的召开地改在四川成都。为此,会务组于2005320通过《语言文字网》(www.yywzw.comstw)及书函向广大书同文文友发出了《就第八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改在成都举行致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各地朋友的信》[13]

  会上宣读的主要论文有:

  周胜鸿先生的《非对称繁简字是信息时代汉字走向互联网的瓶颈》、台湾铭传大学王敏東博士的《不对称汉字在台湾接受度之调查》、上海财经大学彭嘉强教授的《论书同文与和谐社会》、绵阳日报社文然先生的《汉字书同文与新闻媒体》、南京大学博士生焦冬梅女士的《关于汉字发展趋向的思考——读上博简〈孔子诗论〉有感》、浙江温州陈明然的《从汉字信息处理看异体字整理》、辽宁丹东陈家骥老先生的《汉字整理建议》[14]等。

  由周胜鸿和陈明然主编的《汉字书同文研究》第6辑在该次会议上正式发行。

  成都电视台的记者到会议现场进行了采访,并于当晚该台五频道进行了报道。

  会议收到来自海内外的贺信、贺电十多件。发来贺信、贺电的有北京、陕西、江苏、上海、湖南、浙江、广西、香港、台北及瑞典、加拿大等地的社会团体和专家学者。他们对本次研讨会在成都顺利举行及第6辑《汉字书同文研究》的出版发行表示祝贺,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会议由周胜鸿致开幕词[15]

  会议闭幕后,依据部分非四川省籍与会人士的愿望组织了旅游活动。参加者参观了成都城内的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青羊宫和位于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都江堰;以及乐山大佛景区、眉山的三苏祠等名胜古迹。

  (九)第九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

  举行日期:200672324日。

  会议报到处:四川成都茶店子北街金府路1号金池渔庄桂花厅。

  代表住宿地:茶店子正街132号安蓉大酒店。

        茶店子路353号仪兴招待所。

  会议地址:四川成都茶店子北街金府路1号金池渔庄桂花厅。

  与会人士:重庆市凤喀山中学杨书景和吴元敏、世界语研究者王新清、第八中学彭伦健和高尚恒、第十一中学彭大聪和雷开容、研究者刘培雍、成都航空学院副教授刘培维和陈明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李洪清、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成都办事处邓家筠(高级讲师)、北京中央民族大学赵明德、北京研究者马治平、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周胜鸿、钢铁厂培训学校高级讲师于连生、香港李锦记公司(无限极)四川成都双流商苑的晏俞、温晓娟、刘晓冬、郭素英、西二商苑王志勇、弘民商苑唐忠渝、青龙商苑刘光玉、红雁商苑梁玉红、驷马商苑陈建花等25位。

  会议概况:第九次汉字书同文研讨会的会务组人员为:周胜鸿、邓家筠[16]、陈明诗[17]、曹方林[18]4人。

  723(星期日)上午930分在成都市金池渔庄桂花厅举行开幕式。

  来自北京的两位专家把他们多年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在会上进行了演示,受到与会人士的欢迎和好评。

  台湾铭传大学王敏東副教授提交的论文《日本所造汉字(和字)的传入》,由于作者本人因其他学术活动在日期上有冲突未能与会,由作者委托会务组代为宣读。

  会议还放映了于同年420在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举行的《纪念汉字改革50周年座谈会》的录像片。

  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成都办事处邓家筠主任主持开幕式并致开幕词。

  这次研讨会收到了来自安徽、浙江、台湾、加拿大等地专家学者和学术团体的贺信和贺电。

  根据自愿原则,会务组在会后组织部分与会人士游览了峨眉山、乐山、青城山和都江堰等名胜古迹。

  (十)筹备中的第十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

  在2005年7月成都的八研会上,周胜鸿、邓家筠、陈明然就在一起谈论过2007年是民间书同文学术沙龙十周年,都认为应该从早着手准备相关纪念活动,并初步形成了编辑出版《民间汉字书同文研究十周年纪念文集》的设想。

  八研会后,周胜鸿撰写了题为《民间汉字书同文研究十周年纪实》的文章,并于2006年1月8日在网站上发表。文章回顾了自1996年1月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的前身“上海海峡两岸书同文字学术研究资料室”成立到2005年7月成都八研会这十年来,民间汉字书同文研究所走过的历程;着重谈了“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八次“汉字书同文研究学术研讨会”,6辑《汉字书同文研究》的出版发行和“汉字大同网”(www.yywzw.com)的创建经过。文中写道:

  “2007年8月1日是我们民间自发的汉字书同文学术研究活动十周年纪念日。为了进一步推动书同文研究,计划在纪念活动中做好两件事:

  1.2007年8月1日在上海举行第十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暨汉字书同文学术沙龙十周年纪念会,邀请70-100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各界新老朋友与会。

  2.计划在会前编辑出版《汉字书同文研究》第七辑,作为汉字书同文学术研究活动十周年纪念文集。第七辑计划同时推出一集《概论》和若干集《分论》,把海内外专家学者和民间人士的汉字研究和汉字书同文学术研究成果汇总出版,以展示民间自发的汉字书同文研究的学术成果。”

  陈明然从成都回到温州后,也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整理和文字上的初步准备,并拟了一份《纪念文集目录》寄给周胜鸿。

  通过多次商量,在充分考虑了学术、经费、人力等多方面条件后,对原来以第7辑兼作纪念文集,同时推出一集《概论》和若干集《分论》的计划作了调整,改为分别出一本第7辑和一本《纪念文集》;并确定由周胜鸿任《纪念文集》总策划,陈明然任《纪念文集》主编。2006年夏,周胜鸿先生向香港鹭达文化出版公司审请了第7辑和《纪念文集》的书号,并用快件向陈明然寄去了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纪念文集》的编辑出版工作从此正式启动。遗憾的是,第7辑主编人选始终未能确定下来,只得推迟出版。

  2007年元旦,《汉字书同文研究学术沙龙十周年纪念聚会将在上海举行,同时举行第十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的消息在《语言文字网》上发布。消息说:“现经研究决定:2007813日在上海举行第十次研讨会,同时举行民间书同文研究十周年纪念活动。”消息还预告会议举行地为上海四川北路888号新凯福酒店,附上了计划中的会议议程。 

  同年2月27日,周胜鸿致信陈明然,其中有一份十研会通知的更新文件。陈在3月2日收到后,即于当天据此对网上原来的消息进行了更新。新的通知与原来的通知相比,主要有以下改动:一是把会场改在上海虹口区多伦路22号咸亨酒店;二是住宿地之一的新凯福酒店改为位于四川北路1755号的白厦宾馆[19];三是会务组由第一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成员周胜鸿、俞步凡、孙剑艺、倪永宏4人组成。 

  会务组确定由倪永宏致开幕词;由孙剑艺致闭幕词。

附:

十年艰辛,十年努力,十年成果

第十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暨民间汉字书同文学术沙龙

十周年纪念活动开幕词

倪 永 宏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朋友们:大家好!

  我宣布:第十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暨民间汉字书同文学术沙龙十周年纪念活动现在开幕!

  十载同文手足情,今朝大庆聚申城。在此,我代表会务组向不远万里,冒着酷暑从大江南北、海峡两岸及海外来到上海参加这次盛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由衷地感谢和热烈地欢迎!

  我们从事的是一项意义非凡的工作!文字是人类文明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积累,语言文字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和须臾不可或离的交际工具,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研究并解决我国两岸四地以及汉字文化圈内存在的汉字使用问题,是关系到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关系到炎黄子孙继承和发扬我伟大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并创造美好未来的大计。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遵循学界泰斗周有光先生提出的“大陆、台湾和香港应当考虑以民间学术团体的地位进行三方面的磋商,建立汉语汉字的共同规范”的倡议,于19988月在上海筹备成立民间汉字书同文研究会并召开了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这一利国利民之举很快得到了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响应,并吸引了众多人士参加。十年来,我们先后在上海和成都召开了十次学术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多达260余人次;有200多人次和多个学术团体赞助人民币5万余元;编辑出版了6本《汉字书同文研究》论文集和1本《民间汉字书同文研究十周年纪念文集》。《汉字书同文研究》第七辑的出版工作也正在筹划之中。已经出版的文集收入了146篇学术论文和多份参考资料,发行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日本、韩国、泰国、新西兰、马来西亚、菲律宾、法国、波兰、瑞典和德国等国家。

  现在,我们的朋友已经遍布海内外;我们的学术研究活动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十年来,许多媒体报道了沙龙的活动。安徽《黄山日报》在1998926刊载了由沙龙发起人之一倪永宏先生撰写的《汉字书同文研究会在上海筹备》一文;香港《语文建设通讯》和《词库建设通讯》十多次发布沙龙举行学术研讨会和出版《汉字书同文研究》丛书的消息,并先后发表了沙龙成员的二十多篇文章;上海《联合时报》和上海《文汇报》分别于1990112199641919969131996115报道了“海峡两岸书同文字学术研究资料室”成立等沙龙的早期活动消息;香港《大公报》在19961128发表了特约记者殷仲岐、冯亚庆撰写的访问记《致力两岸书同文研究》;台湾《中央日报》于1993512691015先后发表江澄格《大陆知识分子的心愿和期望》、周胜鸿《海峡两岸书同文之我见》、程孟明《论中国文字统一问题》;199812期的台湾《浙江月刊》发表了周胜鸿《在台北拜访陈立夫先生》一文;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431播出周胜鸿撰写的《愿为海峡两岸“书同文字”鞠躬尽瘁》;北京《海内与海外》20005月号发表了沙龙发起人周胜鸿向社会介绍书同文学术沙龙及第三次研讨会筹备情况的文章《海峡两岸汉字的“书同文字”》;上海人民广播电台20001211直播周胜鸿《关于社会用字规范化问题》;合肥《新安晚报》在200195刊发了沈俊峰撰写的《书同文的痴情人》一文;成都电视台在2005725采访并于当晚五频道播出了在成都举行的第八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开幕式;香港翡翠电视台在2006420派记者专程前来上海,采访了由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召集的民间汉字书同文学术沙龙“纪念汉字改革五十周年座谈会”,并于同年59向欧美国家播出。

  我们沙龙的成员,多次受邀出席高级别的学术会议。20025月至8月,受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等部门的邀请,沙龙成员詹鄞鑫、周胜鸿、冯寿忠、张林涛等分别参加了在井冈山、合肥、烟台召开的异体字、简化字、汉字印刷字形等问题的学术研讨会,并发表了相关论文;20073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2007年国际母语日”大会,沙龙成员周胜鸿和邓家筠接到了邀请。

  沙龙的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已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北京大学苏培成教授在其著作《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和《汉字现代化纲要》(修订本)中分别介绍了沙龙成员孙剑艺、张学涛、周胜鸿等人的论文;沙龙成员詹鄞鑫、周胜鸿、冯寿忠、刘琼竹等人的论文入选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等单位编纂的《汉字规范问题研究丛书》;黑龙江大学戴昭铭教授与香港大学陸鏡光教授在其合作主编的《语言学问题论丛》中专辟《民间汉字书同文研究述略》一章,介绍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汉字书同文研究》丛书及《语言文字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9月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第五篇《文字学研究》部分介绍了自1998年至该书出版期间的“民间汉字书同文研究活动”及《汉字书同文研究》丛书。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学术年鉴》(2005年),对《汉字书同文研究》第6辑作了介绍。近年,不少高校开设了《汉字书同文》课程,每年都有研究生以“汉字书同文”为题撰写课程论文乃至学位论文。

  今天,我们应该能够自豪地说:民间汉字书同文研究已经载入了史册。

  上述所有成果的取得,与海内外广大朋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我们衷心感谢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北京《语言文字应用》杂志、上海《语言文字周报》及韩国全国汉字教学推进总联合会、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心和新西兰华文研究社等学术团体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感谢香港中国语文学会的深情厚爱与无私援助。多年来,香港中国语文学会的会刊《语文建设通讯》经常发表汉字书同文学术沙龙成员的论文;每次研讨会前后,均及时发表消息,对我们的学术活动进行报道。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此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段话说明: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有这种锲而不舍,苦苦追求的精神。我们的书同文研究何尝不是如此!尽管书同文是一项十分艰难的科研课题,但我们坚信:在大家共同的持久努力下,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书同文一定会实现!

  同志们,朋友们!我们民间汉字书同文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不足之处。今后几年,我们要在总结前十年经验的基础上,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做好近期与远期规划,研制出一套科学有序的书同文方案,为最终实现汉字书同文做好各项学术准备工作。在未来的几年里,还需要根据我们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对沙龙的活动形式作一些适当的调整,以促进我们的学术活动取得新的进展。

  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的会务工作还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如有不到之处,敬请各位朋友多加谅解。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把我们的事情办得更好一些。

  在此,我谨代表会务组,衷心祝愿第十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和民间汉字书同文学术沙龙十周年纪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各界朋友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不断取得更大的学术成就! 

  谢谢大家!  

 

附:

第十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暨民间汉字书同文学术沙龙十周年

纪  念  活  动  议  程

(筹  备  稿)

2007年7月31日,非沪籍与会人士报到;地址:海华招待所;白厦宾馆。

2007年8月1

8:00—9:00,沪籍与会人士报到;地址:咸亨酒店百草园。

  9:00,开幕式;主持人:孙剑艺、俞步凡

1.宣布开会,欢迎海内外朋友;

2.致开幕词(倪永宏);

3.宣读贺词、贺信、贺电(会务组);

4.报告《民间汉字书同文研究十周年纪念文集》编辑工作(陈明然);

  11:00,休会,午餐;

  13:30,论文宣读:

1.李牧(加拿大):《非对称繁简字的解决拟案》;

2.戚桐欣(台湾):《“中文”杂志对两岸书同文的探索》;

3.詹鄞鑫(上海):《极大限度地取消“非对称繁简字”》;

4.陈明然(浙江):《信息时代的汉文字改革与汉字书同文》;

5.冯寿忠(江苏):《书同文研究的任务和内容》;

6.周胜鸿(上海):《汉字书同文民间方案的探讨》;

  17:00,休会;

2007年8月2日

  9:00,讨论;主持人:周胜鸿、倪永宏

议题一:书同文学术沙龙今后几年的活动计划及第七辑的编辑出版工作;

议题二:《汉字书同文四地民间方案》的研究计划;

  11:00,致闭幕词(孙剑艺)。

  13:00, 参观多伦路文化名人街、鲁迅纪念馆、鲁迅故居。

  2007年8月3日,外地与会人士游览上海浦东。

  2007年8月4日,按照自愿原则组织赴杭州、绍兴、宁波等地观光。


[1] 2005年调常州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2] 后发表于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64期和沈克成主编《汉字书同文研究》第1辑。

[3] 载沈克成主编《汉字书同文研究》第1辑,气象出版社20019月第1版。

[4] 全文载戚桐欣主编《汉字书同文研究》第2辑,台湾中易系统工作室20021 月版。

[5] 载《汉字书同文研究》第2辑。

[6] 刊于冯寿忠主编《汉字书同文研究》第3辑,香港华夏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28月第1版。

[7] 载蔡新中、何华珍主编《汉字书同文研究》第5辑,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20046月第1版。

[8] 载李禄兴主编《汉字书同文研究》第4辑,香港鹭达文化出版公司20037月第1版。

[9] 载《汉字书同文研究》第5辑。

[10] 该文后经作者修改后以《也谈汉字偏旁类推问题》收入《汉字书同文研究》第6辑。

[11] 原为各人分写的两篇,后收入《汉字书同文研究》第6辑时合写为一篇。

[12] 载周胜鸿、陈明然主编《汉字书同文研究》第6辑,香港鹭达文化出版公司20055月第1版。

[13] 见周胜鸿、陈明然主编《汉字书同文研究》第6辑,香港鹭达文化出版公司20055月第1版。

[14] 由其子陈庚文先生代为宣读。

[15] 载周胜鸿、陈明然主编《汉字书同文研究》第6辑,香港鹭达文化出版公司20055月第1版。

[16] 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成都办事处主任,四川石油管理局教育处高级讲师。

[17] 成都航空学院副教授。

[18] 四川西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19] 新凯福酒店已关闭改作他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内容导航】
第1页:一、民间汉字书同文学术沙龙的诞生
第2页:二、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
第3页:三、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
第4页:四、《汉字书同文研究》丛书
第5页:五、语言文字网——书同文研究主页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各地学者呼吁汉字书同文

下一篇:民间汉字书同文研究的主要课题及成果
相关文章       汉字  书同文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