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语言记录符号和记录工具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汉文字演变的直接动力。汉语言记录工具的变革必然要求汉语言记录符号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之。
2、在信息时代,汉语言记录符号汉文字与汉语言记录新工具计算机之间的矛盾运动将决定汉文字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的具体内容。我们应以解决这一矛盾为出发点来考虑汉文字的改革。
3、现代通用表意汉文字本身固有的字元树结构,是汉文字适应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良好基础,但也还存在尚需解决的局部性矛盾。其主要矛盾是汉文字与其计算机键盘输入编码的矛盾。矛盾的具体内容有:
(1)汉文字键盘输入编码对单字信息量的要求与汉文字中单体的当代字元编码信息短缺的矛盾。
(2)汉文字编码过程中对码元的编码信息鲜明性要求与部分字元形、音、义信息模糊的矛盾。
(3)编码唯一性要求与由部分汉文字的结构现状引起的编码空间冲突现象之间的矛盾。
解决上述三方面的矛盾,是信息时代汉文字改革的主要任务,因此,信息时代的汉文字改革方向,既不是拉丁化,也不是单纯地继续简化,而应该是对计算机键盘输入编码的“亲和”化,是谓之“信息化”。
主要参考文献
国家文化部、文字改革委员会,《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65年。
国务院,《简化字总表》,1956年(1986年重新公布)。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四川、湖北辞书出版社,1990年。
季王筠(清),《文字蒙求》,中华书局,1962年。
李葆嘉 《自源文字的发展和借源文字的突变》,载《理论语言学:人文与科学的双重精神》,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李禄兴,《试论现代汉字的性质》,载《汉字书同文研究》论文集第四辑,鹭达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
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年。
欧阳中石,《书法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0年。
钱培德,《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年。
秦永龙,《汉字书写漫谈》,载《语文建设》,1997年(1~12期)。
孙钧锡,《中国汉字学史》,学苑出版社,1991年。
汤大民,《中国书法简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许慎(汉)《说文解字》,中国书店,1989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1984年。
周浩华,《计算机汉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
张 普,《汉字部件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载《中文信息处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第三集
周有光,《汉字改革概论》,文字改革出版社,1961年。
詹鄞鑫,《汉字说略》,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
张志公,《汉字鸟瞰》,载《张志公自选集·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