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华文教育“识正写简”是必然趋势

正文

[日期:2012-01-30] 来源:语言文字网  作者:周胜鸿 [字体: ]

  漢字“識正寫簡”這個議題,是從中國大陸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進行了文字改革、把2235個正體漢字簡化之後就提出來了。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繁與簡的問題上糾纏不清;特別是做教育工作和文字工作的,每天都在為繁簡轉換而困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不斷探索各種辦法,努力研究各種方案,至今還沒有得到解決。上世紀八十年代,著名漢字改革者、愛國歸僑袁曉園女士提出“識繁寫簡”的主張。當時,她的這個意見曾經引起許多人的非議。三十多年過去了,人們在經過思考、研究和教育實踐之後,意識到“識繁寫簡”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或許會成為解決繁簡漢字之爭乃至在海峽兩岸實行書同文的可行之途。20043月,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曾在<<南方週末>>發表文章,“建議在小學選讀繁體字”。此議曾引起了一場廣泛的討論;當年“新浪網”為此開闢了“今日話題:今天的青年人是否需要掌握繁體字”討論。筆者也在20044月和20095月分別在廣東《南方週末》與香港《語文建設通訊》發表文章,論述了漢字“識正寫簡”是必然趨勢的問題。20083月大陸全國人大和政協“兩會”期間,宋祖英、郁鈞劍、黃宏、關牧村等21位文藝界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建議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20096月,馬英九先生在臺灣會見華僑代表時提出了“識正書簡”的建議,大陸有100多家媒體轉載了這條消息。可見,從袁曉園到馬英九,人們探索、研究“識正寫簡”已經有三十多年了。

 

  目前,在世界範圍裏,繁簡字體對峙的僵局已經打破。據一位臺灣學者說:大陸遊客訪臺自由行,民間用「簡化漢字」招徠,當局不反對,只提示公務單位要用「正體」。筆者案頭有幾份來自海外的華文報刊:美國的《世界日報》,菲律賓的《華文教育》,香港的《語文建設通訊》等。幾年前,這幾份來自海外的華文報刊一律都是使用繁體漢字排版的,現在有了變化。《世界日報》是屬於臺灣的“聯合報系”的一份面向華人的報紙,它主要是用繁體字排版,但是也在某個版面使用簡化字排版。例如:2010105日的報紙,其第六版是“兒童”專欄,刊出了三篇文章,每篇都分別用繁簡字體印刷為兩篇文章,排列在同一版面的上下兩半部分:其中一篇稍長的“散文小溪”《學習中國文化》占主要版面,還有兩篇短文則插排在右邊:其一是“畫中有話”《特殊顧客》,其二是“兒歌花”《秋夜涼》。編輯還在兩組繁簡字文章中分別加上注音符號和漢語拼音。菲律賓的《華文教育》,也偏重於使用繁體字排版,其中的三分之一篇幅使用簡化字排版。香港的《語文建設通訊》早在十多年前就宣告並採取“一刊兩字”的方法來排版了。開始時期,它偏重於使用繁體字排版,只有其中的三分之一篇幅使用簡化字排版。近年來,該刊編輯在文章中使用“可簡用簡,該繁用繁”的“和諧體”排印。十多年來,我們民間書同文研究者一直主張應該調整一部分簡化字,早日實現書同文;近來,我們已在《漢字書同文研究》論文集編輯時,對一部分論文裏的“非對稱繁簡字”也嘗試進行“可簡用簡,該繁用繁”的“中華漢字和諧體”輸入,以20098月由教育部公佈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中的<<簡繁漢字對照表>>裏打“*”的95組“對應多個繁體字”的簡化字為基凖,恢復使用一部分被廢除的繁體字來排印。

 

  下面,我們分三個部分來論述識正寫簡這個問題。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内容导航】
第1页:提 要
第2页:正文
第3页:第一部分,識正寫簡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第4页:第二部分,識正寫簡要有大家共同認可的確定“手寫體漢字”的原則
第5页:第三部分,大家要集思廣益,共同努力,製訂一個共同認可的“手寫體漢字表”。
第6页:結  論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字形微调”也不能有随意性----对44个汉字字形微调的看法

下一篇:周胜鸿:再谈“识正写简”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