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掌握汉字!》章节精选:汉字的体系

五,汉字的书法

[日期:2009-12-28] 来源:语言文字网  作者:邱崇丙 [字体: ]

五,汉字的书法

 

书法,就是汉字的书写;书法艺术,是指具有美感的书法创作。不过,这两个概念有时是通用的,汉字的书法,可以包容或者代替书法艺术。

 

(一)书法艺术的基础

世界上的文字,能够成为艺术品的,大概只有中国的汉字,因为它是形体表义的文字。与此相关的是汉字难写难学,要写好字,得下功夫。写字便有了攀比心理。因而它不仅是书写工具,终于提升为一种书法艺术。

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一种用笔画来造型的艺术。汉字的象形结构是书法艺术的基础。象形,就是对于客观事物形态的摹写。天地日月,草木鸟兽,人体血肉,衣食住行,自然界和社会上的形体,都是汉字笔画的结构依据。客观形体的结构,都要符合力学原理,否则就支撑不住。汉字的结构跟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相似,它讲究对称、均衡、主从等布局。字写不好,往往像要倒塌的架构,写得好则像一座稳固的建筑。这种笔画架构,就是汉字用来造型的基础。

 

(二)书法的类型

中国的书法,笼统地称之为艺术,是不准确的,实际上它存在着三种类型:应用书法,规范书法,艺术书法。应用书法是日常交往中的应用文字,最起码的要求是笔画清楚、整齐,容易识别,不能让人不认识。规范书法是字帖和印刷体,要符合统一标准,是学习写字的范本。艺术书法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字要写得美观,有特色,形成风格,要能够让人欣赏。

1,应用书法

应用书法,是指办理实际事务书写的文字。古代的甲骨文、金文、古文字都是应用书法。

不光这些早期的文字是应用性的,后世的行政文牍和处理日常事务的文字,如公文契约书信等,都是应用性的。现代的日常写作,文章起草,手稿,学生的作业,也是应用书法。

2,规范书法

秦代的篆体字,可以说是最初的规范书法;汉代的隶书、魏晋以后的楷体字,也可称之为规范书法,更明显的是唐宋以后出现了印刷体,碑帖和台阁书法。

魏碑,颜真卿(颜鲁公)、柳公权的字帖,成为习字的模板,是由艺术书法转为规范书法。明清以来的台阁书体,得不到书法家和评论家的肯定,其实是一种误解。台阁书法字迹工整,作为规范书法来应用,即使千篇一律,也未尝不好。以艺术书法的标准来看待它,自然显得不足。

现在的印刷体和电脑中的字型,都是一种规范书法。隶书、新魏体的字型,是汉碑、魏碑字体的规范书法。楷书,是由王羲之、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的书法艺术而形成的规范书法。宋体,是宋人雕版印刷中使用颜真卿、柳公权的字体的规范书法。规范书法得益于艺术书法,有利于指导应用书法。

3,艺术书法

应用书法、规范书法、艺术书法,虽然产生的时间有先后,但并没有互相取代的情况,而是三者同时存在,互相影响。在应用书法的基础上,产生了规范书法,规范书法又指导应用书法。应用书法逐步提高,形成个人的特点风格,就达到艺术书法的水平。艺术书法又能够转化为规范书法(碑帖),成为应用书法的范本。

艺术书法,是具有美感形象的书法。这是伴随着毛笔和纸张的使用而兴起的艺术,并逐渐与文学作品相结合而发扬光大。毛笔的使用使书法更便于造型,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的灵活运用和水墨的流畅连接,出现黑白相间的形象,由笔画架构而形成了造型艺术。

 

(三)书法的发展

严格的说,汉代才是书法艺术的形成期。隶书是汉代的字体。隶书改变篆字的圆曲笔画,笔道较粗,明显的用点、横、竖、撇、捺的笔画组成文字,方块形更加明显,这跟毛笔和纸张的应用,显然有关。汉代的图书制作,靠手工抄写,自然要力求把字写得好一些,而趋向于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进入了成熟期。成熟的标志是,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体纷呈,并且出了一位有名的书法大家王羲之。南北朝的书法风格,多受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影响。隋唐时代书法艺术进入了繁荣期。唐初四大书法家为: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此后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等人。

宋代书法流行帖学,师法于前代名帖,进展缓慢,但亦有创新。“宋四家”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而宋徽宗赵佶,更是以瘦金体独树一帜。元代书法,承袭帖学,而有所发展。书法家赵孟頫、鲜于枢,被称元代“二雄”。赵孟頫的字,还成为元代雕版印刷的字体。

明代书法仍承袭帖学,整齐而呆板,但优秀的名家亦不少。前期书法家有:祝允明,文征明等。晚期名家有:徐渭,董其昌,邢侗,米万钟,张瑞图等人。清代书法,流行碑帖之学。嘉庆以前承袭帖学,道光以后师法碑学。也就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为帖学时期,之后为碑学时期。后期学习汉魏的篆隶书法,注重革新,作者逐渐增多,兴起碑版金石之风,开创了新的局面。

书法起源于习字,通常的书法模板是碑帖。因此,早期的书法作品,只重视“字”,不太重视与字相关的内容,有很多是“墓碑”“庙碑”。也因为它们是墓碑之类,才由名家书写,并容易流传下来。这是早期书法的历史局限。

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受到后世推崇,不仅是字写得好,还因为它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唐宋以后,渐有以《道德经》《离骚》《洛神赋》《醉翁亭记》《赤壁赋》和王维五言诗等为题材者。书法作品如果文字内容平平,光凭字好,也难以被广泛牢记。因此可以这样说,《兰亭集序》是书法发展的重要的基因,书法与文学作品,特别是与诗词、名文、名言相结合,才提高了它的身价,使之熠熠生辉,发扬光大。文学为书法注入了新的血液,它不仅有笔画架构的造型美,还加深了意境和思想的渲染。

书法与文学的结合,使书法获得灵魂,提高了品位。墓志碑铭的书法渐少,诗词名言为题材的渐多,标志着书法现代化的进展。唐诗宋词,格言名句,成为书法的题材,已经屡见不鲜。现代书法家作品几乎都跟文学作品有关,欣赏者既获得笔画造型的美感,又获得文学的熏陶和启示。

 

(四)书法的艺术特征

汉字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有一些笔画逐渐简化为符号;但它还保留着象形的痕迹。在书法的笔画架构中,看不到对客观事物形状的直接的真实的模拟,而要通过想象,选取其相关的特征。其结果反而使它既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抽象性,还带有想象性。书法笔画架构一方面象形,另一方面又近似几何学上的点、线、角,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笔画架构的形状和布局更富于变化,又扩大了人们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书法中的笔画架构,是形象的、抽象的、想象的综合体和凝聚点,有了这三个特点,终于使它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书法艺术的笔画架构,相对抽象,不能直接显示其内在含义,更有待于欣赏者发挥联想和想象来完成。通过笔画架构的搭配、力度,让观赏者体会到形体之势态和力量,发挥形象的联想,以此来完成艺术欣赏。

书法艺术既然主要通过笔画来表现,运笔取势,表现笔画之力度,就成为首要任务。运笔取势,就是让写出来的笔画有力,感到有韧性。书法的笔画要粗而不肿,细而不瘦,壮实有力,整个书法显出动态之势,能够激发起观赏者的联想。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就要使得书法的笔画架构符合力学的原理,既有磐石立柱,又有飞檐峭壁,既有稳固之形,又有活动之态。这当然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能够达到了这一点,也就成了书法家。

书法的“力”,是用笔画架构来表现客观世界中“力”的形象。力是看不见的,力作用于物,我们才能够在物上看到它的势态,风的力量可以从云彩飘动的速度上看出来,从树枝的摇动中看出来,从河水的波浪上看出来。动物的力,可以从奔跑中看出来,人的力可以从动作中看出来。力与势态是相联系的,运笔不在于使用大力气,而在于写出的笔画包含一种势态。字的美感主要表现在:结构稳健,静中有动,篇幅行款,整齐匀称。也就是字形稳重而又活泼,局部和整体协调一致。这表现在书法技巧上,就是下笔准确,笔墨流畅,笔画均匀,没有断裂或过头,一笔不改,避免重描。重描绝对是大忌,会失去笔力,失去美感。所谓字是黑狗,越描越丑。

笔画架构有了势态动感,就能够再现客观世界中力的形象。静中有势,势态表现动,动态表现力,笔画架构的力,使我们联想到了客观世界的生动的形象,产生了美感。

不过,这不是纸上谈兵的事情,需要有勤学苦练的过程,主要途径就是临帖。历史上的书法家,往往是兼采众家之长,独树一帜。因而摹写有名的书法家的字帖,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长期坚持,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上一页 [1] [2] [3] [4] [5]    
【内容导航】
第1页:一,表义文字
第2页:二,汉字的笔画
第3页:三,汉字的结构(六书)
第4页:四,汉字的形态(字体)
第5页:五,汉字的书法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天道与人力——哲学与生活漫谈

下一篇:《掌握汉字!》章节精选:注音和拼音
相关文章       《掌握汉字!》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