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新华澳报:多种原因促使台当局改采用汉语拼音

[日期:2008-09-18] 来源:  作者: [字体: ]

中新网9月18日电 澳门《新华澳报》9月18日在“两岸观察”栏目发表富权撰写的文章说,“行政院长”刘兆玄前日(16日)主持的“行政院跨部会会议”,通过了“教育部”的提案,决定调整中文译音政策,改采汉语拼音,就是一项令人惊艳的决策。这项决策,不但把前朝民进党当局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而且也有利于台湾地区与国际接轨,提升台湾的国际竞争力。当然,在两岸所使用的文字、语言,已经是在汉字华语一体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拼音一体,亦有利于两岸的文化融合,更有利于台湾民众抗御“文化台独”。

文章摘录如下:

从尚在大陆时期开始,国民政府就一直采用“国语注音”,作为学校识字教育及字辞典注音的工具。一九四九年之后,祖国内地的小学校仍都继续沿用这种“国语注音”。直到一九五八年,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研拟出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语拼音”,才全面取代“国语注音”。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拼音被推广到全世界并得到国际社会承认。一九八六年,联合国决定,中国地名、人名的英文拼串方法,全部采用汉语拼音模式,如过去“北京”的英文是“PEKING”,此后一律采用汉语拼音的“BEIJING”。国际标准组织(ISO)也已接受中国申请注册,认定汉语拼音为汉语标准。因此,汉语拼音是国际通行的汉语拼音模式,外国人学习中文,也基本上是从汉语拼音入手。尤为重要的是,全世界各种主要文字的计算机数据库,都是以汉语拼音作为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中国地名、人名的译音。

上世纪末,李登辉当家时的台湾当局为了配合“务实外交”及“走出去”的策略,开始研拟台湾地区的地名、人名外文译音,也采取汉语拼音。经过四年多的研究工作,当时的台湾当局认为,汉语拼音具有标准和国际化的功能及优势,是其它的任何拼音方案都无法取代的。为此,当时的“行政院”副院长刘兆玄,于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六日宣布将采用汉语拼音,并责成“教育部”研拟具体实施方案。而当时的“教育部长”杨朝祥,是荣毅仁的外甥,积极执行刘兆玄的指示。但是,却有“独”派人士提出反对意见,其理由是汉语拼音是中国大陆发明及使用的,如果台湾地区也予以采用,就会给予国际社会“台湾已与中国统一”的印象。此“理由”受到李登辉的重视,曾“吹风”要“教育部”暂缓执行。紧接着台湾“总统”选举“变天”,刘兆玄的指令也就不了了之。

然而,由马英九出任市长的台北市政府,坚持台北市的地方自治权,不理会李登辉的暗示明令,由市政府民政局主持,陆续将台北市的路牌、交通标示牌等,更换上分别用中文及以汉语拼音标示的英文,以方便海外游客识别。据说,此项工程耗费了二千多万元。此举获得外国游客的赞赏和肯定,认为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另外,“交通部”也将全岛八成以上的高速公路路名牌,以汉语拼音方式标示英文。

陈水扁上台后仅不到半年,就全面推翻刘兆玄、杨朝祥的决策,指示“教育部”弃用汉语拼音,改推充满本土色彩的“通用拼音”。当时任“教育部长”的曾志朗,虽然认同及支持汉语拼音,但为了避免落得个如同唐飞的立场,只好采取坚持个人学术观点及不得失执政党的双管齐下手法,将汉语拼音与“通用拼音”方案一同提交“行政院”定夺,将矛盾上交。但是,陈水扁和“行政院长”张俊雄仍是决定,采用“通用拼音”方案,并绕过曾志朗,由属于民进党“新潮流系”的“教育部”副部长范巽绿公布“中文译音统一规定草案”,规定岛内人名、地名、街名的中文英译拼音,均采用“通用拼音”。

所谓“通用拼音”,是台湾地区一群本土意识浓厚的文字工作者研发而成,其主要创制者为“中研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余伯泉。它同样亦采用拉丁字母来拼串,但就考虑闽南语及客家话、原住民语的因素多些。实际上,如果单纯用汉语拼音来翻译原住民语、闽南语及客家语,确实是有不够准确之嫌,这原理与汉语拼音也无法准确拼出粤语的发音一样。因此,余伯泉等人所研发的“通用拼音”,是既能标示国语,又能标示台语的拼音方式。

为此,“通用拼音”与汉语拼音相比,约有百分之八十五左右的音节是拼法完全一致,另有百分之十五左右的音节,是以台湾“本土语”发音拼音。它虽然能准确地拼出台湾地区一些方言的发音,但在使用之后,却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比如,一个外国人要在台湾地区以外的图书馆,查阅台湾地区的某一个人名或地名,他在计算机输入关键词时,因为欧美的图书馆都是采用汉语拼音,故如果他打的字是与“通用拼音”相同的百分之八十五那部份的话,就不会有问题;但如果他不幸打的关键词正巧是不相通的百分之十五的那一部份,他就根本无法在计算机中查出所需要的内容,或是查出来的数据是错的。相反,既然汉语拼音的主要功能是对台湾的地名、人名作英文译音标示所用,而台湾的地名、人名在向国际作英文翻译时是以国语为发音标准,那么,汉语拼音就完全适用,而无须考虑那个方便于准确拼串方言发音的“通用拼音”。后者只是适用于以闽南语、客家语及原住民语发音识字的场合。

由此可见,汉语拼音与“通用拼音”之争,虽然在表面上看,是一场“学术”之争,但却隐潜着“大中国”与“台湾本土”意识,及“统”与“独”理念之争。这从分别坚持两种不同拼音人士的省籍、政党、政治立场等背景中,就可以管中窥豹,一目了然。

在再次“政党轮替”后,由于从马英九、刘兆玄到曾志朗(现任“政务委员”,受命主持负责研拟并提案改用汉语拼音的“行政院”国际生活环境推动小组的工作),都是主张采用汉语拼音的,故在行政实务操作中,都在“鸭子划水”般地转用汉语拼音。比如,在北京奥运期间,台湾当局的相关外文宣传品,都使用了“BEIJING”的英文中译。而一些政府官员的名片,其英文译音也采用了汉语拼音。

其实,马政府要调整中文译音政策,也是在实施“通用拼音”七年多来的实践中,证明了“通用拼音”“窒碍难行”。实际上,中文译音路名是给外国人看的,在采用外国人看不懂的“通用拼音”后,外国人到台湾旅游观光,简直是“雾煞煞”。更重要的是,当民进党当局整日价叫嚷要“开拓国际空间”时,但其对外文宣材料都是采用“通用拼音”,使到其宣传效果大打折扣。为此,连民进党中人也不以为然。比如,高雄市长陈菊为了向世界各国推销“世界运动会”,毅然决定采用汉语拼音。这也就难怪,在再次“政党轮替”后,有过外国留学经验、深知“通用拼音”难以与国际接轨,及汉语拼音已成为国际主流的马英九、刘兆玄、曾志朗等人,那么决断地要将被陈水扁一伙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了。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汉字书写:先竖后横,为啥不行?》批判

下一篇:焰火北京诉说“未来”--地球上空首次绽放焰火汉字
相关文章       汉语拼音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