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尊重自己民族的人,必定先尊重自己的民族传统,一个尊重自己发展的国家,也必定尊重自己的文化背景,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构架,也必定建立在自我文化传播的载体之上。而中华文明之所以屹立世界文明之列不消失、不断续,首当其冲之功当归于汉字这个载体,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国语——汉语文学的功劳。如果一个人连汉语的博大精深以及所载带的文化思想也不甚了了的时候,这个国度其实是很可怕的。
想起当年日军侵华时关于废除汉字的一段史实:前岛密1866年12月,向日本的末代将军德川信喜提交了《汉字废止之议》:“支那人多地广之一帝国,如此萎靡不振,其民众野蛮未开化,受西洋诸国之污辱,乃因其受象形文字之毒,不知普及教育法之故。废止汉字,并不是要把汉字输入之词语全部废止,只求把那些词语用假名记录而已。不废汉字,只会造就支那魂,而缺乏大和魂。”(《日本汉学史》第一卷)随着这股风潮,钱玄同等人在1916年左右提出废除汉字改行罗马化拼写文字的主张。其实这股汉字废除争论,连鲁迅、瞿秋白、陈独秀、胡适等人也附和过。照今天算计起来,对于这些新文化运动中的旗手人物的举动,我实在不敢恭维。有人说,这不过是拾日本人的牙慧而已,我看确实如此。
自恢复高考以来,英语这一语种,想当然地走进人们的视野,诚如每一所院校、每一个专业或者学科,英语的成绩好坏,直接决定着你的生死攸关的命运——英语达不到所修课程和专业的级别要求,那么就甭想毕业,当年把英语划入到这么高一个语种定位,我实在不知道是出于何种目的?为了了解世界,掌握世界,与世界接轨,融入到世界这个大文化潮流里么?今天,显然不知道这是出于一个什么目的了,只要你举目四顾一下,全国大大小小的高等教育院校,就可想而知,英语是必备课程,也是必修课程。这一点,说起来,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个人,也实在一头雾水。
正在国语一蹶不振,民族文化低迷,国学逐渐淡去人们的视野,本民族思想文化几近迷失之际,教育部出台新规定: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目前已经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学校把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5月10日《北京晨报》)
面对此举措,我叫好之余,当然也有担忧。好处自不必说,大家已是有目共睹的。那么担忧是什么呢?我担忧这样的一个规定能否彻底的扭转我们民族文化的衰落,能否彻底改变国人的素养?看一下我们的身边,看一下我们的周围,我不以小人心妒别人腹,不信:尽可以随便在大街上拉个人问问,他们可能不知道市长是谁?不知道韩美林、贝聿铭、马寅初、袁隆平是谁?甚至不知道曹雪芹和红楼梦,司马迁和史记是什么人物什么题材的?但不知道小布什、克林顿、戴安娜、杰克逊的恐怕不多。甚至这些明星们的吃喝用度、身高体胖、绯闻癖好,如数家珍,说起来头头是道。
而写个总结报告,组个词汇,措词连篇,语法错误,史实盲点,屡见不鲜。说起来,有什么好奇怪的么?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正如艺人们不识岳飞、雷锋又如何?毕竟专业不同,盖不能强求吧?然而这些确实折射出一部分国人的悲哀。这些问题要是出在一个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手里时,那么这就演变成了可耻。
记得陆春祥在一篇杂文《范长江是小品演员》里如此写道:我们报纸在招聘编采人员时,有一道知识性的小题是这样的:请写出下列18位著名人物的身份。哪18位?他们有王蒙、许海峰、韩美林、贝聿铭、马寅初、袁隆平、白岩松、袁世海、刘永好、马三立、范长江、何厚铧、柏杨、安南、霍金、戴安娜、斯皮尔伯格、沙龙。
我报从几百人的报名者中选出百来位参加笔试,这些人基本都是本科以上的且有相当多是新闻专业的毕业生,甚至还有为数不少的研究生。笔者仔细查阅了这道题目的答题情况,因长久没有碰到这样“令人兴奋”的事情,于是就想比较详细地列举考生答这道题目的有关答案。
综合地说,这道题满分的几乎没有,答对在16个以上的也很少。值得注意的是两点:一是除戴安娜和斯皮尔伯格外,其他所有人物的答案都五花八门;二是戴氏和斯氏答案的准确率极高,而且都有修饰语:“已故的”、“好莱坞”。
笑话在后面。韩美林较多的有6种:工人、美容师、商人、女人、足球教练、舞者;刘永好较多的有5种:官员、作家、外交官、诗人、运动员;袁世海有5种:书法家、作家、男人、裁判、经济学家;马寅初有3种:革命先烈、戏剧作家、经济学家;沙龙有4种:一种集会名称、以色列前总理、巴勒斯坦总统、政府组织;安南有3种:安理会秘书长、前安理会秘书长、联合国主席。搞笑的还有:范长江是小品演员;贝聿铭是足球教练;柏杨是溜冰运动员;何厚铧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马三立是著名的教育家。
很可笑吧,笑过之后,肯定很多人是想哭的感觉,这是一种悲哀。对于范长江是小品演员这样的答案,如果出自于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手里,确实是可耻。而且不是一般的可耻。这是社会之耻,这是国民教育之耻。
纵观所述,文明在教育,教育不振,则国民素养不振,国人素养不振,何谈其余?
不过一直在我们这个重视英语过级的国度,而且很深很重视的情况下,我却毅然忧心忡忡。据说,袁隆平没有拿到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源于袁隆平没有得到英语考试的过级,没有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英语论文的能力。而恰恰讽刺我们的是:4月29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虽然,这一次国语列为必修课是一种进步,我们也需要这样的思维进步,但是一些体制的痼疾依然弥深,这正是我所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