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就“阿房宫”读音告直言了先生

三,语音究竟应该从古还是从今

[日期:2007-10-09] 来源:光明网-光明观察  作者:未知 [字体: ]

  这里也许有人又问:不是说唐代以后轻重唇已经分家了吗?为什么《广韵》里仍然标有重唇“步光切”的读音?这是因为中国文化“名从主人”的习惯使然,汉语里往往人名、地名的读音由于代代口耳相传,其他同音韵地位的字语音变了而它们往往保持原貌迟迟不变,我们只要看看古今人的姓、名、地名中特殊读音的字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其实,不光在人名、地名这些所谓专有名词中,在成语、古代诗文等带有颇多传统印记的语言形式中,两读甚至多读的字同样有很多。比如,同样是发生在央视的事情:2006年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作为综合素质评委的余秋雨先生,在点评时引了一句古语“仁者乐山”,他把“乐”(yào)字念成了lè,遭到了观众数万个电话及短信的严厉批评。“乐”作为动词“爱好”讲它读去声,《广韵》注音为“五教切”(今读yào),而“乐”作形容词“快乐”讲是入声,《广韵》注音“卢各切”(今读lè),“乐”作名词“音乐”讲也是入声,《广韵》注音“五角”切(今读yuè)。但是,传统归传统,现实归现实,多数今人早已不知道古语中“乐”有爱好的动词意思,因为它在今天的现代汉语中早已失去了能产性;而作为一个成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仍活在人们口中,对这个词里的“乐”的读音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去追问它的本音了。但是,有一定学养的人仍然要求保持尊重传统的精神境界和执著追求。

  看来,到这里仍有必要重复前面王晓熊的认识,这也正是笔者的认识:“阿房宫”、“仁者乐山”等怎么读,今天已经难于用一个铁律来约束了――读páng、读yào是对的,历史上就是如是读的,历代人们口耳相传的也是这个音,这是对历史、对传统的正确对待和忠诚的守护;读fáng、读lè似乎也无可厚非,因为时至今日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人不知道前面的正确读音了,甚至对“阿房宫”、“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等词汇形式也格外陌生了,况且,为某个历史词里的一个字专门保留一个音,除了表达对历史的一厢情愿的继承以外是否还真的有那么大的现实意义也的确值得人们用心思考。我想,如果真的有一天国家语委对这类字按照从众从俗的原则给出明确的统一规范,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也是我们必须执行的。对此类问题,我们应该顶着一颗清醒的头脑并怀有一种宽容的心态。但尤为重要的是,无论读什么,道理都必须清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内容导航】
第1页:一,“阿房宫”读ē páng有历史依据
第2页:二,《说文解字》是字书而非韵书
第3页:三,语音究竟应该从古还是从今
第4页:四,学术应走向“庙堂”还是“江湖”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迷惘:我到底是国外的中国人 还是中国的外国人

下一篇:日本人如何用汉字取名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