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同文,语同音”,应该说,不仅是古人的追求和愿望,也是今人的追求和愿望;不仅是中国人的追求和愿望,也是全世界人民的追求和愿望。我想道理很简单,它可以让人们节省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学习到更多东西,做更多的事,并能走得更远。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即颁布政令,统一文字,其旨意可能就在于此。如是,就此而言,他应是一个明君。清初雍正皇帝为改变“语言不通”,沟通官民交际,发布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推行官话的政府文件“上喻”,命令福建、广东大力推行官话,还在各州府县设立“正音书院”、“正音书馆”讲授官话,并编写、出版学习官话书籍,此举应是一个明举。本世纪,特别是民国时期的推广国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把推广普通话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载入宪法,更是历史的创举。当然,在一些具体的工作中,也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失误,但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我们应以肯定和弘扬。
新世纪,世界进入了信息化和高科技的时代,中国在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也步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新时代。新的世纪,新的时代,向海峡两岸的人民发出了强烈的新的呼唤,迫切要求消除现代汉语共同语出现的分歧。这一新的呼唤,应当引起我们广大的语言学家,甚至是政治家的高度重视。在新世纪中,这一呼唤,事关海内外十几亿中国人的福祉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因此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我想至少有下面几点:
(一) 可以减轻学习和掌握汉语、汉字的负担。现在,海峡两岸由于执行着不同的语文政策,在共同语及其载体汉字上出现了分歧,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要来往于海峡两岸,必须要掌握或学会两边的现代汉语共同语及其载体汉字,才能畅通无阻,何等的麻烦啊!如果我们经过努力,消除或减少了分歧,这不就大大减轻了人们的负担了吗?此等好事,我想,无论是大陆人还是台湾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应乐而为之。
(二) 可以促进全球化。全球化,首先就是信息化。而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是信息的主要载体,它的规范统一,是信息化的主要基础。全球说汉语的和正在学习汉语的,怎么也有十几亿之多,占世界总人口的1/4,其数字是惊人的。可见,海峡两岸现代汉语共同语及其载体汉字的整合统一,对推动全球经济、文化、科技、政治等各方面的交流,促进全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海峡两岸语言文字的统一,也能方便计算机的编码和使用,对信息的交流和传播,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 可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由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努力,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影响的不断扩大,全球出现了汉语热。据国家汉办原副主任姜明宝教授的估计,前几年国外就有了100多个国家、20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专业或中文系,学习者近3000万人,其中日本就有100多万人,韩国有三四十万人。为了进一步推进汉语的学习,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大陆还拟在世界各地共建100所面向成人的孔子学院,到今年(2007年)6月1日止,已建立了156所,遍布了54个国家和地区,现在还有250份申请,远远超过当初的预想和计划。但是,我们现在海峡两岸的汉语共同语和汉字,却存在着两套不同的标准,对外汉语教学,要以何为标准呢?如果两套标准都教,这无形中又给本来就难学的汉语和汉字,又增加了一个新的难点,给学习者们增加了新的负担。如果我们两岸的标准统一了,或减少了分歧,那对外汉语教学将会改变由于两岸标准不一而造成的尴尬局面,步入了新的佳境,出现了新的局面。
(四) 可以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书同文,语同音”,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学术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它能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都认识到了这一点。钱伟长先生说:“书同文是祖国统一的基础。”(北京《统一论坛》1990年第1期)。班童忆先生说:“秦始皇统一中国,提出‘书同文,车同轨’,历史证明,文字为中国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呼吁两岸文字必须早日统一》,台湾《联合报》1990年11月25日)王熙元先生说:“中国统一当以文化统一为优先,而文化统一当以文字统一为首务,如果海内外中国人具有共识,则不难于数年之内促成中国文字统一之大业。”(《探寻两岸文字统一之路》,台湾《中央日报》1993年3月12日)大田先生说:“我中华文化能傲世上数千年,文字统一乃其主因。”(《两岸统一请自文字始》,台湾《中华日报》1991年9月23日)
对两岸现代汉语共同语及其载体汉字进行整合、统一的重要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呼声一浪高于一浪。2005年台湾新党访问大陆时,向大陆提出的十点建议中,其中的第七条就专门谈了语言文字的统一问题。建议中说:“两岸加强科技文化交流,先做好专有名词、译名的统合工作,进而两岸团队合作研发。”(北京《参考消息》2005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