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和台湾的人民本为一家,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和血脉。1949年内战结束后,台湾与大陆分离。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曾一度长久相隔,因此使现代汉语出现了分歧。陈水扁上台后,为了搞台独,大搞“本土化”,使分歧日渐扩大。这些分歧不仅体现在语言上,而且还体现在语言的载体文字上。语言方面的分歧,主要是体现在词汇上,其次是语音和语法。请看下面一些常用词语的比较:
大 陆 台 湾
桑拿浴 三温暖
盒 饭 便 当
献 血 捐 血
跳 闸 跳 电
大甩卖 俗 卖
角 落 暗 角
夜校、夜大 夜间部
大 笑 爆 笑
爆炸物 爆裂物
对 比 比对/对比
笔记本电脑 笔记型电脑
标准像 标准照
冰棍儿 冰 棒
拼 搏 拼命/打拼
便 道 步 道
步行街 徒步街
采纳承认 采 认
会 餐 餐 会
残 疾 残 障
超声波 超音波
出 丑 出 糗
电视大学 空中大学
磁 盘 磁碟/磁盘
服务器 伺服器
次 品 次级品/次品
协调、调和 搭 调
答 卷 答案卷
公 车 公共汽车
对 光 对 质
打卡机 打卡钟(记录员工出勤情况的电子设备)
大 腕 大 牌
高 考 联 考
主角(演艺界)/大腕 担 纲
单集电视剧 单元剧
…… ……
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到,海峡两岸现代汉语的词汇的确存在着分歧。这些分歧,有的根据上下文意双方尚可勉强猜出,如 献血/捐血,跳闸/跳电,对比/比对,笔记本电脑/笔记型电脑,标准像/标准照,等等。但有许多还是难以猜出,如 桑拿浴/三温暖,角落/暗角,出丑/出糗,主角(演艺界)/担纲,等等。
海峡两岸现代汉语词汇的分歧,不仅体现在一些日常的词汇上,还突出地体现在一些专名上。我们把海峡两岸对世界各国国名和首都名的称呼做了一下初步的调查,分歧甚大。亚洲48个国家,国名称呼不同的有18个,首都名称呼不同的有16个;非洲53个国家,国名称呼不同的有33个,首都名称呼不同的有34个;大洋州14个国家,国名称呼不同的有12个,首都名称呼不同的有10个;欧洲43个国家,国名称呼不同的有7个,首都名称呼不同的有17个;北美洲23个国家,国名称呼不同的有11个,首都名称呼不同的有12个;南美洲12个国家,国名称呼不同的有3个,首都名称呼不同的有7个。总共193个国家,国家名称呼不同的有84个,约占42%;首都名称呼不同的有96个,约占50%。这些专有名词之间的差异,还不包括书写时简繁体的差异在内,要是把这一差异也算在内,那不同的还要更多。这些差异,有一类是所用的谐音字或简繁字不同而造成的。这一类对两岸或国外汉语圈的人,虽有一些麻烦,但还不至于会发生误解。例如:也门(大陆)/葉門(台湾),萨那(大陆)/沙那(台湾),杜尚别(大陆)/杜桑貝(台湾)。但对非汉语圈的人,要识别这一类的专有名词还是有很大的困难。还有一类的专有名词,由于差别太大,不管是非汉语圈的人,还是汉语圈的人,都难以识别,甚至还会产生误会,以为是两个专名。例如:老挝(大陆)/寮國(台湾),万象(大陆)/永珍(台湾),伯尔尼(大陆)/伯恩(台湾),汤加(大陆)/東加(台湾),津巴布韦(大陆)/辛巴威(台湾),塞拉利昂(大陆)/獅子山國(台湾),弗里敦(大陆)/自由城(台湾)。专名上的分歧,引发出来的后果最为严重,尤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但从总的来看,在现代汉语的共同语中,还是同大于异。我们对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2006年2月14日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发表的《跨越对立:东亚和平的新愿》(《参考消息》2006年2月21日)的专题演讲做了一下统计,全文近5千字,与大陆有分歧的只有6个词儿,即“福祉”、“考量”、“愿景”、“成长(率)”、“落跑”、“端着”。前3个词儿现在大陆正逐渐用开了,估计不少人会认识它。“成长”虽然大陆的人都认识它,但台湾的“成长”似“增长”之意,与大陆不同,应属于词有他义,易生误会的词。“落跑”、“端着”似属面目生疏,难以索解之词。疑义相与析,现把原文抄录如下,供大家研究:“确保台湾民主成就的关键在于对话与交流,绝非分裂与落跑。”“当然,这种和平稳定的互动框能否实现,端着我们能否克服一些依然存在的政治阻碍。”从上下文意看,“落跑”可能是“倒退”之义,“端着”可能是“到头来”之义,仅供参考。
海峡两岸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分歧,还表现在载体文字上。这主要表现在字体和字形的分歧上。在字体上,海峡两岸各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字。大陆现行的标准字有两种字体:一是简化字,二是指未被简化的繁体字,有人叫“传承字”。目前公布使用的字表有:《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台湾的现行标准字不存在繁简体的不同,只有一种标准字体,即《标准行书范本》、《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国字标准字体宋体母稿》。海峡两岸字体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下面几方面:
1. 大陆的一大部分简体字,台湾仍使用传承字(繁体字)。例如:连/連,国/國,体/體,现/現,等等。
2. 由于两岸在异体字上的整理时未能同步进行,因此造成了繁体字间的一些分歧。例如:却/卻,笋/筍,泪/淚,韵/韻,等等。
3. 台湾确定标准字体时,为避免使用时字义的混淆,把义近而不同的两个字都作标准字。例如:杰(傑),占(佔),周(週),布(佈),等等。
4. 大陆还把一些生僻的地名用字改为通俗的代用字,从而造成两岸一些地名用字字体的分歧。例如“铁力、爱辉、全南、新余、勉县”等,现台湾仍写为“铁骊、瑷珲、虔南、新喻、沔县”等,并都用繁体字。
此外,海峡两岸在汉字字形上也存在着一些分歧。这主要是各自在整理汉字时所用的标准不一而造成的。例如:“别”,台湾仍作“別”;所有属“月(肉)”部的字(如“肩、腰、胡”等)以及“肖、消、俏”等,“月(肉)”部里面大陆用两横,而台湾用“冫”,单这一个部首的不同,就造成几百个汉字字形的差异。但由于许多字形的差异比较细微,不影响阅读和使用,因此不太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