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新课标的改革将重视大学语文教育 提高语文能力

[日期:2007-08-21] 来源:新华网  作者:未知 [字体: ]

    2007年8月16日上午9:30,教育部举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新闻发布会,向新闻界介绍“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有关情况。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刚才李司长提到,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对于各个学校来说,语言文字教学到了高中基本结束,在大学期间,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他们根本不学语文这门课,有一些高校开这门课也是选修课,以至于一些高校毕业生毕业之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非常差,请问教育部有没有相关措施来加强大学语文教学?  

    [李宇明]大学语文教学,教育部一直很支持,各个大学怎么办,校长负有重要责任。最近很多高校都纷纷研究大学语文教育的问题,特别是把它放在一个基本素质的高度来看待。据我所知,八月份在新疆高等教育出版社召开了一个关于大学语文的座谈会,来进一步研究。

    我想,世界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人生有多长,语文就有多长。我希望大家对语文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理念,语文最重要的教育,除了表达之外,是阅读,一个社会要形成阅读的风气,一个民族要形成阅读经典的风气,这个民族才有希望、有发展。教育部、国家语委,包括诸位都在提倡全民阅读,建立阅读化社会,我想这是很好的。但是,语文素质的培养确实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培养起来的,这个问题国家非常重视,但是要真正落到实际上,落到每个人具体的语言生活中,恐怕还有一个很长的过程,除了国家、教育部的支持以外,个人、用人单位都要非常重视。

    [王登峰]这个问题非常好,刚才在李司长介绍的时候也说,从国家语委来讲有两件大事,是赵部长特别重视的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我们要构建一个立体的、汉语译名测试体系,我们目前的测试题是普通话的测试,像新闻媒体的出镜记者、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要普通话达标,教师要普通话达标、公务员要普通话达标,现在已经推向公共服务行业,但这只是一个把字说清楚的问题。我们现在做了一个汉字应用水平能力测试,现在也在做试点,下一步需要有很多的从汉语汉字能力方面开发一些测试。 

    为什么要做这些测试?也就是回答刚才这位记者的讲的问题,我们语文课在学习的时候哪些是重要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目的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因为刚才讲到新课标的改革,语文课的学习,包括会用字、会把文章写通顺,这是最基本的,当然还需要把话说得漂亮,文章写得漂亮,还要反映你的文化底蕴,同时还有一个口语交际能力、口语表达的问题,这些在我们的语文课里,作为一个语言能力,都是应该有的。

    下一步新课标的改革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把这几方面的语文的能力区分得清楚一点,同时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时期给他们提供一些不同的训练。我的个总体感觉是,我们的语文课也、其他的课程也好,可能需要更多的实证来支持。包括课文里选的课文、内容,内容里出现在的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男性和女性的角色的好坏,口语表达的方式等等,这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从语文能力来讲,它是一个人一生的素质,确实反映一个人整体的素质。

    实际上我们还是可以从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面去加强,比如现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写错别字的问题,提笔忘字的问题,病句的问题,我可以告诉大家,我看到一个地方政府的机关写的年度总结,5000字,看了10分钟,挑出72处错误。“主管领导和相关处室到基层检查指导工作”,这算不算一个病句?如果是中学老师判的话,肯定是一个病句。因为“主管领导”可以“检查指导工作”,“相关处室”怎么能去呢?我们的大学语文要教什么?初中要教什么?高中除了表达清楚,用词准确以外,有没有用词美感的问题?这都是一些很重要的课题,这次我们做的大学生的汉字应用能力水平测试的全国抽样调查也是希望能够在这方面进行探索,看看到底哪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错,有哪些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改善,这些工作都给语文课标的修订,包括将来开展大学语文教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把语言看作资源 就会珍惜它、爱护它 利用它、开发它

下一篇:推广普通话不是不许讲方言 保护方言并不是消灭方言
相关文章       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