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汉字改革不能少了信息化国际化视角

新《字表》与国家标准“打架”难落实

[日期:2014-06-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吴晋娜 [字体: ]

为什么语言文字界辛苦10年的成果,会成为信息化专家批驳的众矢之的呢?

“《字表》共收录汉字8105个,以图形格式排印,表面看没有问题,可是我们搞技术支持的人一看就难办,因为无法处理,其中有200多个‘外字’。”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徐祖哲表示。他所说的“外字”,是指当前国家强制标准GB18030里没有的字,也就是说现在海量的电子设备和系统无法处理和表达的字符。

“外字”会给信息处理造成怎样的困扰呢?徐祖哲举了个例子:“比如‘火’加一个‘区’字,过去这个字是不存在的,但是在《字表》里出现了,并且成了规范字。它实际上是由‘熰’字类推简化而来,但是在使用汉字的所有国家的电子系统中都打不出来,即使是现在一些手写输入工具也写不出来。”

据徐祖哲介绍,如此会出现的最简单问题是,父母拿着这个字作为名字去给孩子上户口,或者人们拿着这个字去完成各种注册程序,虽然字典里有,可是在所有的电子政务系统中却没有。

为什么这些字无法输出呢?据信息技术专家介绍,当前国内所有的汉字处理系统都严格遵循国家强制标准GB18030,而这个标准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是让汉字跨入电脑时代的标志。

许寿椿向记者介绍了这个过程。1980年我国开始简繁体汉字统一编码的技术标准设计工作,受到整个汉字文化圈和国家信息产业界的重视,很快产生了中、日、韩简繁体汉字统一编码的国际标准及与之对应的中国国家标准。经过不断演化,2000年又开始实施与通行国际标准兼容的GB18030,至今已经13年。

“有人说标准可以修改嘛,把这些字加进去不就行了?”在徐祖哲看来,重新制定一个新的标准确实容易,几个人一年多时间就可以做成程序,但是如何迅速推行却并非易事。

许寿椿道出了其中艰难。“如果《字表》真要实施,各种字体字库、各种字典教材都要作废,许多人名和地名都要修改,数以亿万台的电脑、打印机、手机、扫描仪以及与汉字相关的操作系统、输入法、数据库、办公软件等都要修改。再加上贸易的全球化,很多市场上与汉字处理相关的国外电子产品也都遇到这样的统一性问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内容导航】
第1页:一封有去无回的“质疑声明”
第2页:新《字表》与国家标准“打架”难落实
第3页:长期“在两条道上跑车”的后果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信息化造成了汉字危机吗

下一篇:从“繁简之争”到“汉字危机”
相关文章       信息化  汉字危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