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汉字百年过关

[日期:2014-06-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佚名 [字体: ]

2014-02-10 14:04 《瞭望》新闻周刊

汉字在历史上,特别是近代以来,屡次遭受冲击,但是每次都化险为夷,展现了巨大的适应性与包容性。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培成认为,信息化对汉字的影响是深刻的。但是,并不能因此就断言汉字目前面临危机。汉字之所以成为迄今为止唯一没有中断过的人类早期文字,主要是因为汉字基本适应汉语的特点。

“拉丁化”运动诞生汉语拼音

拉丁化是近代以来汉字面临的首次冲击,但是汉字并没有被拉丁字母替代,而是吸取其有益成分出现了汉语拼音。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一些知识分子推究原因,觉得日本强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民智早开,人人能读书识字,日语易学;而中国汉字难记难识,汉语难学,于是民间涌现出许多为汉语注音的方案。

最早用字母为汉字注音的是“切音字”,“切音”就是“拼音”的意思。影响比较大的有科举考试的落榜者卢戆章设计的“中国切音新字”和戊戌变法参与人之一王照创制的“官话字母”等。据统计,这类个人方案,从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的出版到辛亥革命的20年间,共有28种,每年平均一种以上。清末20年间的切音字运动,到辛亥革命以后才得到初步的收获,这就是1913年议定、1918年公布的“注音字母”。

“注音字母”是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汉语拼音字母。它从1920年起就进入小学,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第一个环节。前后40年间,注音字母对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在群众中间打下了初步基础。这套“注音字母”选自笔画简单的古汉字。

有意识地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字母,则始于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此类最初的拉丁化尝试,在当时影响并不大,只是切音字运动时期的一个支流。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革命”以及“汉字革命”的口号被提出。当时《新青年》《新潮》及其他杂志共同热烈讨论汉字改革问题,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感受到用拼音拼汉字的便利。

1923年,也就是注音字母公布后的第五年,《国语月刊》出版“汉字改革号”。汉字革命和采用罗马字母的呼声达到了高峰。

1925年到1926年间,国语统一筹备会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拟定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1928年9月26日,当时的教育部公布此拼音法式“作为国音字母第二式”。从此,字母形式的倾向从汉字笔画式转向拉丁字母,拉丁化成为汉字改革运动的主流。

可是,国语罗马字的推行并不顺利,它始终没有机会进入小学,在社会上也步履艰难。语言学家周有光在《汉字改革概论》中解释说:“反对字母拼调的人们往往把国语罗马字的推行困难归咎于拼调规则的过于复杂。的确,这是它的一个弱点。但是它的所以推行不广,主要原因还在上面没有政府支持,下面很少群众拥护。少数学者的呼号毕竟无济于事。”

紧随着国语罗马字而来的是拉丁化新文字。十月革命之后,1920年,苏联为了扫盲,为没有文字或者文字不合现代要求的少数民族创制或者改革文字,在苏联的十万华侨也采用了汉语的拉丁化新文字,当时首先倡议设计拉丁化新文字的是瞿秋白。

1935年12月,蔡元培、鲁迅、郭沫若等688位文化界进步人士联名发表积极拥护拉丁化新文字的意见书《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在抗日战争中,拉丁化新文字的传播形成一个跟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的群众性文化革命运动,简单易学是新文字能迅速推广的重要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10月,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其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时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的吴玉章说,这是“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汉语拼音字母的总结”。

汉字简化提高书写效率

汉字的简化是和拉丁化并行的,也曾遭遇巨大阻力。

根据周有光的研究,从甲骨文时期一直到现代,汉字里不断产生异体字。异体字不一定是简体字,可是笔画简化是产生异体字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历史上,汉字每当传习扩大,应用频繁,就发生简化。隶书的产生就是如此。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1909年《教育杂志》创刊。这个创刊号上的一篇主要论文就是提倡简体字的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作者是后来的中华书局创始人,中国近代著名出版家、教育家陆费逵。这可被视为简体字运动的正式开始。

1922年,中国现代著名文字学家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这个提案是把简体字运动推向高潮的有力号召。

此后,一些系统整理简体字资料的书籍陆续出版。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胡怀琛的《简易字说》,刘复、李家瑞的《宋元以来俗字谱》,卓定谋的《章草考》,1932年出版的《国音常用字汇》,1934年杜定友发表的《简字标准字表》,徐则敏发表《550俗字表》等。

1934年钱玄同又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提出“搜采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翌年,委员会的一个工作组在他的主持下编成《简体字谱》草稿,收2400多字。

1935年,简体字运动初次进入实际行动。这一年的新春,上海的文字改革运动者组织手头字推行会,选定第一批手头字300个。2月,由文化界200人和《太白》《世界知识》《译文》等15个杂志社共同发表“推行手头字缘起”,后者称,“我们日常有许多便当的字,手头上大家都这么写,可是书本上并不这么印。识一个字须认得两种以上的形体,何等不便。现在我们主张把手头字用到印刷上去,省掉读书人记忆几种字体的麻烦,使得文字比较容易识、容易写,更能够普及到大众”。

这个“缘起”只有寥寥两百余字,可它立竿见影,使简体字初次出现在多种杂志上,跟读者见面。

在这种形势下,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324字),并坚持三原则:述而不作、择社会上比较通行之简体字最先采用、原字笔画甚简者不再求简。

这个简体字表实际上就是钱玄同等所编《简体字谱》草稿中的一小部分。

可是,“第一批简体字表”公布后不久,就被令“暂缓推行”。

抗战时期,简体字运动的发展主要在当时的解放区。解放区的油印书报刊物采用和创造了许多简体字,这些简体字流行到全国各地,被称为“解放字”。

全国解放以后,教育部从1950年开始进行拟定简体字表的准备。1955年1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汉字简化方案草案”(798个简体字),公开征求意见。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公布了包括515个简体字和54个简化偏旁的“汉字简化方案”。

方案中的515个简体字,在没有简化以前每字平均16.08画,简化以后每字平均8.16画。就515个字而论,省去了大约一半笔画。

方案公布后,人们在实践中发现了一些原方案的缺点,如有极少数简化字容易读错写错,或者在某种情况下意义不明确等。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征集各方意见并进行仔细研究以后,在1964年编印“简化字总表”,把简化字类推为2238字。

“信息化的影响是深刻的”

上世纪70年代以后,汉字很快便遇到了信息化的冲击。

面对以英文为语言设计的电脑键盘,汉字输入困难一度被视为电脑在中国普及的最大障碍,甚至有人断言电脑是汉字的“掘墓人”。

1979年,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钱伟长,应邀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听到一位外国专家宣称:“只有拼音文字才能救中国,因为汉字无法进入电脑。”

可是这个问题在4年后就被解决了。1983年8月,王永民发明的《二十六键五笔字型汉字编码方案》将汉字进行结构拆分,在世界上首破汉字输入电脑每分钟100字纪录,成功解决了用英文键盘输入汉字的问题。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然而,五笔字型输入法需要使用者记忆大量字根在英文键盘上的分布,使用起来较为复杂,在实践中拼音输入法渐渐成为主流。

“对拼音输入法贡献最大的是周有光。”苏培成介绍说,刚开始用拼音输入汉字非常麻烦,因为同音字非常多,每次输入都需要选字,输入速度很慢。周有光提出以词为单位进行汉字输入,这样同音词相比同音字减少很多,大大提高了输入速度。

但是,拼音输入法普及之后,“提笔忘字”现象却日渐增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对此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汉字在信息时代面临危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并没有对汉字本身造成危机,而是对汉字的规范书写以及国民的书写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这也是当下许多语言文字专家以及文字工作者的看法。

苏培成认为,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不能回避。信息化对汉字的影响是深刻的,事实上,它也在促进汉字的规范化发展,促进汉字“定量、定形、定音、定序”。“提笔忘字”的实质是国人汉语汉字水平下降,根源在中国的语文教育。应当大力加强中小学的汉字教学,尤其是小学的汉字教学,把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打牢,一辈子不忘。

在国家层面,教育部、国家语委已经把提高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措施和重要工作。2012年12月印发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语言文字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把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汉字书写和应用水平作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着力加强的工作领域。

同时,教育部在2011年、2013年先后印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中小学要开设书法教育课程。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华绍和已在着手创建《国家汉语汉字学习平台及汉语汉字资源库建设》。这个项目希望用信息手段促进汉语汉字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方法改进,满足中小学汉语汉字教学、国民汉语汉字学习的要求,促进社会汉语汉字学习应用的发展。□(注:文中所叙述的背景资料参考了周有光的《世界文字发展史》《汉字改革概论》)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对汉字的变化,不必杞人忧天

下一篇:大陆人更爱手机上网的原因在于简体字优于英语和繁体字
相关文章       信息化  汉字危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