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1 来源:羊城晚报
图/春鸣
近日,一网友给媒体发来邮件说,他今年28岁。2002年,考入武汉一所大学,毕业后留在了武汉。因为工作需要,他说一口武汉味的普通话。然而,每次回家探亲,他一用普通话交流,就会引来周围人的冷嘲热讽,还有亲戚开玩笑说:“去了好地方,就忘祖了!”搞得他很不舒服。他表示回家后要有一段适应过程。(据《燕赵晚报》)
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一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此诗时诗人已八十六岁,离乡已经五十多年了,还是乡音无改,而这网友仅仅数年之间,就只习惯普通话,而不习惯用家乡话与乡亲交流,这网友变化也实在太快了,真是“一年土二年洋”啊。
老一辈的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一辈子都在讲家乡话,谁说他们就没有魅力?海外的华人,对着中国记者的镜头,一口家乡话让人感动,哪怕不那么流利。
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当然是必要的本领,但不等于要让普通话占领工作及生活的全部空间,比如,与远在老家的父母打电话,也讲普通话,能不别扭吗?(文/丫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