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汉字书同文研究的第二次破冰之旅----韩国之行散记

小 序

[日期:2012-07-09] 来源:语言文字网  作者:周胜鸿 [字体: ]

汉字书同文研究的第二次破冰之旅

------韩国之行散记

  

1997年12月,我应邀去台湾参加第五届世界华语文教育研讨会,在会议期间和台湾学者共同发起民间汉字书同文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至今已举行了15次书同文研讨会,编辑、出版了10辑《汉字书同文研究》论文集,海内外有500多位专家学者和各界朋友参与了汉字书同文研究活动。这次台湾之行是汉字书同文研究的破冰之旅。

为了推动书同文研究,我至今已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也已去过香港、台湾;但却还没有走出过国门。所以,去国外看看,走走,和更多的海外友共同研究书同文一直是我晚年的最大的愿望。而想要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大障碍仅仅只是出国的门槛太高---申请者必须有银行50000元的半年以上定期存款作为保证金;而一介寒士如我,说来也惭愧,年已七十五岁了,虽说还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却还没有什么积馀,没有这笔财产!2012年6月,韩国“汉字教育推进总联合”陈泰夏理事长率领10多位专家学者前来上海参加第15次书同文研讨会;会后,我下了一个决心,东拼西凑凑了一笔钱,和上海蔡永清一起应邀去了韩国访问。

到了韩国,我们与韩国汉字教育推进总联合会陈泰夏理事长和不久前来上海参加第15次书同文研讨会的该会部分领导成员先后举行了两次愉快的会谈,讨论了我们今后加强交流和继续合作、联合更广泛的地区,共同努力推进汉字书同文研究。同时,我们建议双方联合发起在2013年6月于首尔举行“首届国际汉字书同文研讨会”; 陈泰夏理事长表示将会在理事会上讨论这个建议。我意识到:书同文研究将迎来第二个春天,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汉字书同文研究将进一步在世界范围里得到推进!如果能取得如此发展,这次韩国之行,将会以书同文的第二次破冰之旅而载入史册!

1998年,我写了《最有意义的一次旅行-----1997年的台湾之行》,至今读来仍使人有所感悟,还被南非华文学校黄樑轩校长誉为“頗有林覺民之概,真是疾風勁草”;今天,我以《汉字书同文研究的第二次破冰之旅-----韩国之行散记》为题,写上我的韩国之行的所行、所见、所闻、所感!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内容导航】
第1页:小 序
第2页:“心动不如行动”
第3页:迷路在“明洞”
第4页:陈先生是一位汉字研究、汉字教育的领军人物
第5页:在江陵与韩、日、越、菲等国的朋友们共度端午节
第6页:美仑美孚的济州岛之行
第7页:中韩两国人民也许是有血脉相连的亲戚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汉字书同文研究的第二次破冰之旅----韩国之行

下一篇:周胜鸿:三位一体,分门研究,条条大路通罗马
相关文章      
本文评论
  首先,东夷只是个地理名词,不是民族。最开始的东夷指的山东江苏安徽地区,后来统一后又指东面的国家。 其次,韩国人所谓的这套说法不就是在割裂中国吗?难道山东江苏安徽地区的人不是中国人??他是把中国人局限在了哪里呢? 再者,汉字最开始的模型是甲骨文,后来也是经过发展的象形文字。箕子朝鲜也只能说明韩国人和中国的血缘关系。如果说韩国创造的,那么甲骨文出土都在河南,韩国怎么没有呢?怎么没有继续把“所谓的自己创造”的发展下去呢,?怎么发展出了韩文呢? 毫无疑问,没有任何争论,汉字就是中国人的啊,我们用了这么几千年,就因为韩国和我们的血缘关系,韩国人就可以无耻的说汉字是他们创造的吗?无法理解韩国人的思路   (wqp会员 ,03月20日 )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