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姓始祖是战国时期楚怀王之弟公子卓的后裔--卓滑,这是古今姓氏专著和大多数各地族谱普遍认同的。
但也有一些地方的譜籍,保留明、清古谱的记述,有另外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卓姓远祖是卓异。“……周武王功臣,将地满星,耆定后,擢封卓异公。厥派又流入荆楚,为楚威王。有公子卓者,厥后子孙,遂以卓为姓焉,后裔多居宛城。”(注1)
一说是卓声远。“……卓得姓于周都镐洛地,属陕巩是也。(周)襄王二十年晋匡至周天子,命我祖瓒侯声远公附之无何魏,斯分晋别西郡,卓旺于此郡斯名焉。”(注2)
一说是卓同。“一世祖质成公燕昭王长子,本姓姬,封于涿,质于赵。二世祖公曰同,赵国中大夫,为避秦仇,改涿为卓姓。三世祖……(八世)茂公,汉光武帝为太傅,封褒德侯……”(注3)
此外,还有“春秋战国晋献公之子名卓子,后依此为姓”的说法,以及“春秋战国晋悼公之眷因战乱在林中产子……去悼字竖心旁以卓为姓”的说法(注4),等等。
对于卓姓始祖的某些说法,因为年代久远,没有其他文字佐证,现时已无从稽考。即使是古时(宋、明、清)卓姓先辈修编族譜时,相信也遇到同样困难。
因为,虽然春秋战国时期史官编撰过记载先秦诸侯大夫姓氏的《世本》,但宋代已散佚。汉代之后,曹丕当魏王直到隋代,为了选任官员,都有官方编制族譜、家譜之举,但局限于名门望族,且未闻有传世古本。而民间修族譜,是更后期的事了。各地修譜时,与始祖的年代已相去很远,资料匮乏,可以想见。目前我们能读到最早的卓姓譜序,相信莫过于宋代而矣。例如宋绍定七年户部尚书卓得庆写的譜序。但其中也未提及始祖,是因为没有确切依据而回避吧?(注5)。由此可知,古譜记述,亦只是后人追记,以口述古代传说和零散资料为依据,难免有以讹传讹,互相引抄之误;或“自我作古”,牵强附会的成分;甚或偶尔有人为提高身价伪造世系,致误导后人。
因此,对卓姓始祖各种说法的甄别,只有利用正史和现存文献印证的办法。能以正史、文献印证的记述是为可取,否则只能存疑。
对上述异公、声远公之说,“查周代历史均无卓姓记载,查词源瓒字并无官衔之称谓……,对声远公之说……难以信也。至于异公之说,……既是武王功臣,……周代定天下时名姓均无……不足信也”(见2002年湖南卓汉初主编的《卓氏古今人名录》186页)。燕后一说,虽有世系记载八世至东汉褒德侯卓茂,但燕昭王到汉光武帝约300年,由此计算代距逾40年,似不合理;而且战国时燕在今河北省北部一带(涿,今河北涿州市),赵在今河北省南部一带,与卓氏西河故地相去一、二千里。异、声远、燕后、晋悼公、晋献公诸说均未见可以佐证的文献,因此,这些说法都只能作存疑之说。
而有关卓滑的史料比较清晰,有直接出自《战国策》、《史记》等依据(见以下各节叙述)。因此,卓姓始祖是卓滑,应无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