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少年宫对272名来自不同学校的三至六年级学生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以“烦”、“闷”、“无聊”、“语文课=睡觉+打呼噜”来形容语文课。有学生直言:“最可怕的是,老师念出的范文竟是雨天扶小树苗、扶老奶奶过马路……老掉牙的俗文章,在21世纪竟然还能进课堂!”相比而言,小学生们最喜欢上的是体育课和音乐课。(《新快报》1月15日报道)
该调查的指向似乎意在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前景堪忧。我认为造成这一现状至少有两大背景:
其一、现行教育体制下,沉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应接不暇,语文这门最难见效、最需慢煲的“软”学科,自然要退居二线。家长只看“成绩”,社会只看“质量”,于是,各学科之间拼抢时间愈演愈烈,很多家长也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给孩子加码,周六和周日少年宫的异常火爆就是例证。“86.4%的学生在早晨起床后还想继续睡”,而且“年级越高,娱乐活动越少”,所以,能够使学生“放放风”、“喘喘气”的体育课和音乐课成为学生的挚爱,这也不足为怪了。事实上,不仅小学生不喜欢、不重视语文学习,就连接近成人的高三学生,也把语文视为一门无需投入、可有可无的次要学科。
其二、全社会对母语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语文的母语地位岌岌可危。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著名作家王蒙曾发表题为《为了汉字文化的伟大复兴》的报告,对于“中国汉语的优良传统与语言优势消失殆尽”的现状,强烈“呼吁汉语保卫战”。很多大学生,键盘打得飞快,而写字七扭八歪;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却不懂一个简单成语的意思;参加英语写作大赛可以获得国际奖励,却写不成一篇像样的汉语作文。职称评定、晋级考核中,有一门课一定要考,是英语而不是汉语。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不能动辄归咎于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前景固然堪忧,而全民族对母语教学的忽视更加令人担忧。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相比,全民族重视母语教学恐怕才是最重要、最迫切的吧?
即使现状如此,如何使学生喜欢语文课,仍然值得语文教师思考。
要想使学生喜欢语文课,首先要在语文教学本身下功夫。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剔除“老掉牙的俗文章”,这当然是教材编写者的责任。但是,面对陈旧的教材,一个真正有智慧的语文教师应当具备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与学生共同打造把握时代脉搏的、贴近生活体验的、个性化的读本。
在教学形式方面,可以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拓宽思维空间。
另外,对教师来说,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在课堂上才有灵气。因此,每个语文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从而在课堂上赢得学生的喜欢与尊敬。同时,教师还应该适当地赏识与鼓励学生。孩子往往“爱屋及乌”,当他喜欢一个老师的时候,就会喜欢这位老师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