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上海8月26日电(记者俞菀、吴振东)从今年9月新学期开始,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瘦身”:除删除原教材最后单元的5篇课文外,《画》《草》《登鹳雀楼》等8首古诗也不见了踪影。此外,一年级识字量从原来要求的353个减少到296个,写字量从296个减至118个。
“改革的总目标是减负,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让孩子在完成基本的识字后,自主自由地进行阅读。”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薛峰说。
大多数一线教师对教材“瘦身”表示欢迎。黄浦区武宁路小学语文老师陈静说:“按照修订后的教材,老师可以做到3天教授两篇新课,空下来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帮助学生打牢拼音、识字基础,或引导他们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
有家长担心,教材减少古诗的体量,是否意味着对诗词的教育教学将被削弱。“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希望孩子从小能得到足够的熏陶。”学生家长吕女士说。
对此,上海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课本中减少古诗体量,并不意味着削弱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而是为了减轻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认读和记忆负担。在过往的古诗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超标”现象,孩子教条式地背诵、默写全文,却未必能甚解“诗意”。
与此同时,记者从教材编写组了解到,语文课本“瘦身”并不等于古诗退出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课堂。一套由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过传忠诵读的《小学语文古诗诵读(试验本)》音像资料已配套出版,并列入“2014年秋季上海市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孩子无论在课堂还是课余,都可以更自主自由地接触到中国诗歌的音韵美。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诗歌教学应从其生活体验和认知特点出发,直面语言、直面心灵,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包容、欢愉。”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副教授董蓓菲说,“为了拿高分,将作品分割得支离破碎,专注于提炼‘中心思想’等都泯灭了作品原本的魅力,也是语文教学的异化。”
金山区海棠小学校长钱欢欣认为,“瘦身”后的教材,是否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征,是否获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相应的教学评价标准也要跟进。否则迫于分数和升学的压力,课本“瘦身”、课堂减压之后,家长只好在课外给孩子加压。
2014年08月27日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