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也说文化与人性

[日期:2007-04-01]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字体: ]

  一看这个题目,自己也吓了一跳,以自己的才学谈这样大的题目,无异于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且诸多专门大家著作在先,无数饱学之士为文在后,尚且说不明道不白,后学之辈或孤陋寡文者何改涉足?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不能如宏钟大吕,鼓噪几声也未为不可。愿听者可以一听,愿读者可以以看。


  先说说这人性。谈人性重在谈人,这里的人有两重含义,一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另一个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只有这种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才谈得上人性。初生的婴儿如果不融入社会便不会具有人的属性及人性,融入不同的社会便会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及人性。一个双胞胎,特别是同卵双胞胎,在出生时他们具有相同的基因,具有相似的相貌,但即使在同一个家庭中长大,在同一个学校学习,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其性格、品质、为人都有许多差异,因为即便是在相同的环境中他们五官感受到的人或事物总是不尽相同的,说明人性并不是天生的。但千百年来,世人,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在谈论人性的时候,总认为人一出生便有了各种善恶美丑的属性。中国人受孔夫了的影响大,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而其实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关于人性也有善恶之争,如果不是西汉的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许三字经上写的会是“人这初,性本恶”。其实人之初,并无所谓善与恶,人之初只是一个个具有生物属性的生命体,如果说他人有什么与生俱来的属性,那其实是与动物相差无几,比如吃的本能,比如性的本能,比如为生存和延续后代而需要群体甚至斗争的本能等等。所以人性中生物学属性对人性毫无意义,我们谈人性,只能是人的社会属性中的人性。


  再说说文化。文化有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通常是指是精神上的东西,甚至狭窄到仅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而真正广义的文化则涵盖了人类所创造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一切东西。这几年我们经常听到这文化那文化,并非妄言。比如食文化,我在甘肃平凉吃过现在被誉为陕西名小吃的“羊肉泡馍”,那是极粗糙的。一只极大的碗,里面是巴掌大的肉,筷子粗的粉条,再盛满汤,加两个烧饼,自己掰碎了泡着吃。这种吃法起码延续了几千年,平凉自古是战场,打了胜仗的将军们怎样犒劳将士们?这一碗带汤的肉做起来即方便,吃起来又热乎实惠。可是这种吃法在文人汇粹的京城长安,经文人们加工改造,便成了如今的吃法:半发面的饼掰得蚕豆般大,由厨师用各种做料做成的羊肉及羊汤及其他做料精制而成,真可以说得上是色香味俱全,你说吃这样的羊肉泡馍是不是在吃文化呢?除了吃,还有穿,还有住、行,还有许多人所创造的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莫不是为文化。但世间的文化因地域,回环境,因民族各有差异,甚至非常大的差异。比如服饰,最初的差异显然是因地域差异导致的,北极圈或接近北极圈的民族与赤道附近的居民在对衣服最基本的功能上的要求明显不同;而建筑风格,则肯定与最初建筑材料取得的难易程度有很大关系。至于狭义上的文化差异更是如此,佛教在中国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产生了以僧人舍家苦修以求来生,劝人向善为子孙求福,礼佛事佛以普渡众生,忠君爱国以济世的以平和为主要宗旨的佛教教义,这与唐三藏从印度取回的最初的经文原旨己有很大差别;而基督教,伊斯兰教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其教义教规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异,无不与以上原因有关。当然也有偶然因素,比如文字,最初的人类都是象形文字,何以汉字会发展成方块形的形声文字,而其他民族,特别是西方各民族会发展成音声文字,是很有意思的。


  说完了人性和文化,再说说两者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其实是密不可分的,人类一成为人类,就在创造文化;而文化的创造,反过来又影响人类的行为与思维,两者可以说是合而为一的,并非那个哪个为祖哪个为宗,哪个为表哪个为里。有人说文化是人性的外衣,我不以为然,我以为是不是也可以倒过来说,人性是文化的外衣?因为文化是人创造的,特别是越到近代,人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更加充分的反映了创造文化的人的人性,比如世界各地的时装展,本身就是文化,但其实就是设计师人性的反映,或者说是设计师对模特儿或是潜在雇主人性的反映;还是象雕塑,建筑,你说成是雕塑师、建筑师个人人性的反映也好,说成是某个民族的人性的反映也好,总之越人性化的东西越是受到欢迎,越是能够不朽。这么说当然也是偏颇的,文化从其开始己经与人性融为一体,无法人为的把他们分开来谈的。而且文化一旦形成,对人性的束缚和制约力是极其强大的。以家庭婚姻关系为例,现代文明所允许的是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关系,但中国直到共产党取得政权以前还容许一夫多妻,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原始的家庭形式则是这样描写的:“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什么呢?那就是群婚,即整个一群男子与整个一群女子互为所有……其次,在较晚的一个发展阶段上,我们又发现了多夫制这个例外的形式……”但是,当一夫一妻制成为一种文明文化时,不但这种婚姻家庭的形式被广泛接受,而且上升为法律,以制约人的生物本性中的原始欲望,这便是文化对人性反馈的最好例证。


  说到底,人性也好,文化也好,说的是一个整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甚至一个团体。比如摩梭人的走婚,只能做为本民族的文化被本民族的人所接受;做为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身总能反映出人类的共性及人性,但在某些时候他反映出的也可能只是这个个体的“个性”。比如在同样的环境中受同样的教育却有不同的结果,有的人善良,仁厚,乐于为人;而有的人暴唳,狭隘,凶狠残忍。但仔细深究,总能找到导致其有如此大差异的原因,比如周围各种建康的或不建康的文化的影响,甚至以现代科学手段可以找到其基因上异于常人之处。这些都是极端的例子,可以说明不建康文化对人性的毁灭,却不能做为人性善恶美丑的代表。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作家的字

下一篇:毛泽东的数字之谜 尼克松试解“28”命题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