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上个世纪末,我国普通话的普及率只有53.06%,经过10年的努力,至2010年,普通话的普及率提高到了70%,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现初步普及。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推动全社会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2001年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开展以来,积极推动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主要公共服务行业等重点领域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促进了语言文字工作法制、机制、队伍建设,并发挥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全社会逐步实现“普通话初步普及、社会用字基本规范”的工作目标。截至2011年底,237个二类城市(地级市的市区部分)、484个三类城市(县级市及县的政府所在镇)通过达标认定;至2012年底,全国36个一类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自治区首府及计划单列市的市区部分)全部评估达标。
农村地区的推普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不少地区主动组织开展推普下乡活动、推普便民服务,加强了对农村中小学师生、进城务工人员的普通话培训,免费开办了各类培训班,编印了实用性、趣味性强的教材,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实践证明,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用语用字。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创建语言文字国家级示范校1103所,省级和市级示范校19697所。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并纳入一些地方的教育督导内容。
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等语言文字宣传教育活动经国务院批准,从1998年起,每年9月第3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迄今推普周已连续举办了15届。此项宣传活动遍及全国大中城市,并逐步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扩展,引导人民群众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成为具有较高社会知晓度、广大群众积极关注、参与并获益良多的文化活动。
2002年中国语言文字网开通。目前,全国范围内以中国语言文字网为龙头,链接各地语委工作网、学校语言文字网和语言文字专业网站的网络系统初步形成。
通过积极开展社会语言生活状况跟踪监测与引导工作,可为各级政府转变职能、加强语言服务、掌握语言国情、提高语言文字工作科学化水平发挥重要作用。2004年开始设立的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建立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有声媒体、教育教材、少数民族语言等分中心,及时对大众传媒、图书杂志和互联网上出现的外来语、流行语、新词语以及现代汉语中的新现象进行监测、分析与研究,形成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
2002年,成立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印发了国家语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研规划。制定《国家语委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国家语委科研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等,建立健全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的科研管理制度。积极开展科研立项,设立了近500项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项目。加强科研机构及专家队伍建设,与相关科研单位共建了十余个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机构,建设国家语委科研工作专家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