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当中,春节、端午、中秋等大多数节日都是按照农历来算的。
而清明节,却是公历的4月4日(或5日、6日)。
都是节日,为何有阴历和阳历的差别的?
就此,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得知:清明节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清明节不仅仅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于是它就有了一个特殊的身份: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怎么来确定的呢?每年4月5日的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就是清明节期的开始。也正因为这样,每年的清明节总是在公历4月4日、4月5日、4月6日这3天中的一天。地球以椭圆形的轨道绕日公转,地球的赤道面与它的公转轨道面形成的夹角叫黄赤交角,四季也由此角产生。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说,公历是根据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运动来确定的。翻译成通俗的语言就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的位置,决定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
阳历:与太阳有关
大家都学习过基本的地理知识,比如当地球运动到阳光直射在赤道的时候,这天昼夜时间平均,这一天也就是春分。当地球运动到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的时候,这天日照时间最长,这一天也就是夏至。
不过,太阳直射点的周期性变化不是刚好365天的,而是365天5小时48分45.19秒(或计 365.2421897天), 所以,这也让二十四节气并不固定在每年的一天,前一天、后一天有一点浮动。
这样解释下来,其实清明节还有这样一个身份:我国有假期的传统节日中,唯一按照公历来计算的。
农历:与月亮有关
既然清明节是唯一按照阳历来计算的节日,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了,其他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都是按农历(阴历)来计算的节日。
阴历的计算和阳历不同。朱进说,阴历是按照月亮绕地球的运动产生的。当前的农历是依照天文数据计算得来的,因此农历也算是一种天文历。
这里要插播一下,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历。真正的阴历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是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的,因此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没有固定的时间,阴历也不考虑年长。为了克服这个缺点,阴阳合历诞生。
阴阳历:保证年和月一致
阴阳历,保证了“年”的时间长短与地球绕日周期的一致,也保证了“月”的时间长短与月亮周期的一致。我国的农历,大小月分别为30天和29天,平均每月为29.5天,与月亮运行周期一致;平年为354天或355天或353天,闰年为383天或384天或385天,每十九年平均为365.247天,与地球绕日运行周期一致。
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有了较为完善的农历历法规则,中间也曾经历过多次修改。能得到现在这样科学的阴阳历,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历法在以前是件很重要的事情,虽然古代都是以阴历为主,各个朝代历法也略有偏差。不过朱进说,单从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诗句,就能知道古人那时已经非常关注太阳的运动了。(华西都市报记者王浩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