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傣语文简介
傣族语言(口语)由来已久,傣文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产生,源于古印度字母系统的一种拼音文字。德宏傣文创制的时间较早,创制年代至今尚无定论,多数傣族学者认为德宏傣文大约是在公元14世纪(元朝时期创制,明初开始传播开来),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明代,中央政府与周边民族、国家间朝贡、贸易往来,需要大量的翻译人员。明永乐五年(公元1408年)明朝中央政府在都城南京,设立了专门负责翻译朝贡国家往来文书,并教习周边民族、国家的语言文字的机构——四夷馆(集翻译、研究、教学为一体的机构);初隶属翰林院,后以太常寺少卿提督馆事。内分蒙古﹑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以德宏瑞丽为中心的傣族思可法政权)﹑高昌﹑缅甸八馆,后增八百﹑暹罗二馆,共十馆。清代继续明朝传统,改“四夷馆”为“四译馆”。“四夷馆”是我国历史上官方设立的最早的外文翻译局、涉外情报信息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三合一”机构。“四夷馆”的设立,说明德宏傣文在明朝永乐年间就已成为傣族思可法政权对外交流的官方文字。
傣族的佛经、历史、文学、医药、历法、戏剧等均用傣文记载、传播、发展并不断完善,其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多让人惊叹。据调查,用傣文写成的南传上座部经、律、论“三藏经”总共就有15大部、84000偈,“阿銮”叙事长诗550部……正是这些浩瀚的傣族文献,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傣民族,也充分显示出傣文化的悠久、博大、精深,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源:古语词、自造词、外借词、半傣半汉合成词、半傣半缅合成词;外借词最早和最多的是直接借用古印度巴利语、梵语词汇(有10700个,占38%),其次是缅语(有5600个,占20%),汉语(有7000个,占25%),此外还有一些英语等外借词(占5%)如“英国”、“苏打”、“日本”等,这些英语借词是先传入缅语,再从缅语传入傣语的。
德宏傣文属于表音文字,它有古傣文与新傣文之分,古傣文有19个声母、45个韵母,无声调符号。1965年3月,改进的傣文(新傣文)有30个字母、19个声母、84个韵母,6个声调、5个调符(第一调不标调符)。傣语文学习资料主要有《汉傣词典》(孟尊贤著)、《傣汉词典》(孟尊贤著)、《傣文化研究》(龚锦文著)、《德宏傣语文概要》(龚锦文著)、《德宏傣语文基础教程》(赖卫民著)、《傣汉成语词典》(孟尊贤著)、《傣族谚语》(方吉龙、张正宏收集整理)、《傣族祝福语》、《岳小保基础傣语视屏教学》等,其中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语言研究所孟尊贤教授(傣族)编著的《傣汉词典》、《汉傣词典》和《傣汉成语词典》三部词典是德宏傣文的傣汉对译词典。《傣汉词典》收录了傣语单纯词、复合词、派生词、词组、俗语、成语及简式谚语等28000多条。《傣汉词典》和《汉傣词典》 这两部词典在德宏傣文历史上是第一部,它填补了傣汉两种文字对译的空白,对于傣族群众学习汉语,汉族群众学习傣语,以及翻译工作者从事傣汉语对译和语言研究提供了必备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