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说:九也没有脱离“五”和“七”形。
YY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五、七、九”在字形上都有“X”。
原来勇者仁兄真的非常独具慧眼:P
古文“五、七、九”尽管在字形上都有“X”,但是每一把“X”都是有差别的。
找一片数字很多的骨董,且看“九”:
找到了吗,楼上图片中有四个“缩头缩脑”的大尾巴“九”字:cool: 扯远了,明天再扯扯“卜”字,九九归一也就完结了这个临时话题:jump: 原帖由 yywzw05 于 2012-5-8 02:56 发表 http://www.pkucn.com/images/common/back.gif
楼上勇者用一丨/ \ 来规正古文字,别开生面,一般情况下值得效仿和学习。
不过古文字经勇者一规正,就成了勇者的文字,哪里还是什么古文字呦。
勇者以直线线段的形式“规正”甲骨文,是甲骨文自身所具有的内在本质,绝非勇者可以任意可为的,都有相对应的甲骨文原字形的证据。
只是今人不承认或没认识到甲骨文及陶文是由“相对的”或说“非标准”的直线线段构成的。
原帖由 yywzw05 于 2012-5-8 03:30 发表 http://www.pkucn.com/images/common/back.gif
找到了吗,楼上图片中有四个“缩头缩脑”的大尾巴“九”字:cool:
甲骨文标准九字形:
甲骨文有个(勇者模拟)字形:
上属早期标准形,下属后期简化形。被有的学者释读为“久”(灸)。
原帖由 yywzw05 于 2012-5-8 03:06 发表 http://www.pkucn.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为了啥呢?
勇者说:九也没有脱离“五”和“七”形。
YY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五、七、九”在字形上都有“X”。
原来勇者仁兄真的非常独具慧眼:P
在理解交叉时,还要考虑“线”是由“点”所组成,不是古人比现代人聪明,是因为圆形点(日月星)中发射出的光线自然赋予的结果。
也就是说两点一线加上交叉点,即五数是也。
所以古人在形成文字以后,将某个具有数量变化意义的文字字形上加指示符一(点),用来表示多数义,如五,七,九,百,千,卒,民以及周朝以后的十,阜等等。
[ 本帖最后由 北方之勇者 于 2012-5-8 10:55 编辑 ]
:P 这两天有点忙,呵呵,我得好好研究勇者的观点,太有价值了。
:cool: 继续考古………… 原帖由 传统文化人 于 2012-5-9 18:39 发表 http://www.pkucn.com/images/common/back.gif
继续考古…………
古人云:“不辨字,何以谈书,无规矩,何以论法。”:cry:
转载:电脑时代,汉字要如何“破茧而出”?
来源:和讯网 作者:鲍研纵观汉字演进史,技术革新多是背后推手。但无论如今电脑怎样发达,也只是一种工具,人们把汉字书写危机归罪于电脑,无异于走路扭了脚怪罪马路一样可笑。
近日,一条关于“火”字该怎么写的微博,在网络上掀起了“有多少字我们没写对”的大讨论,电脑时代“笔顺”还需要吗?这次讨论又一次让人们担忧起汉字的未来。但纵观汉字演进史,技术革新多是背后推手。或许在电脑时代汉字如何“进化”更是我们最该关心的问题。
计算机改变汉字生态圈
曾几何时,写一手漂亮汉字还是种令人无比钦羡的技能,而计算机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情况,人们通过键盘输入文字,打印出来的是文件清一色的印刷体,这能有效避免手写体时的辨识错误,但同时也让文字缺少美感。
美国学者杰茜卡·贝内曾把电脑称为“手写体的诅咒”,那么像汉字这种象形表意的文字结构,电脑输入对汉字手写的冲击就更显严重。
现在汉字输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键盘输入、文字识别和语音识别。其中智能手机里的手写输入法就属于文字识别,苹果设计的“siri”则属于语音识别,另外一些专为残障人士设计的电脑系统也使用语音识别。
而大多数人日常最常使用的输入方法就是键盘输入。这种输入法需要先将汉字进行编码,然后使用者通过键盘按照编码进行输入即可。
由于汉字数以万计,不能像英文26个字母一样都印在键盘上,所以说给汉字编码是“迫不得已”。编码始于1980年,此后的20年间可以说是编码爆发时期,有上千种编码方法出现过。
饶是如此,被编码的汉字也不能涵盖所有汉字。1980年中国发布的GB2312-80编码共收录了6763个简体汉字,GB2312-80编码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国家标准,无论使用Windows还是Mac OS操作系统,都兼容该编码系统。
1995年,GB2312-80编码进行了一次“升级”,形成了GBK编码,其汉字收入量达到了21003个,同时兼容了简、繁两种汉字。2001年,GB8030-2000编码生效,汉字收入量再次增加,大大改善了汉字输入中的缺字问题。
这几次的编码修订,在技术上使用了不同的编码方案,不过对使用者来说,能够感受到的只是文字量在增加。
字根VS拼音谁主沉浮
其实,编码这一概念对大多数电脑使用者来说无关紧要。虽然日常使用的汉字都来自编码字库,但敲键盘时使用者脑子里想的无外乎两件事,“这个字怎么拆”“这个字怎么拼”,也就是汉字拼形编码和汉字拼音编码。
使用汉字拼形编码的输入法代表自然是五笔字型。在上世纪80年代会“五笔”也算是一种资本。但随着80后们,利用QQ和星际争霸也练出用拼音一分钟打80个汉字的本事后,五笔的优势也就没那么明显了,不过遭遇不认识的汉字时,它还是能完胜拼音的。
但是,中国的汉字由8类38种笔画500多汉字部件组成,结构即使粗分也有四种,而其中难拆分的单体字又占到40%。让使用者记住大部分字根已是不易,更别说还有那些特殊规则了。
而在现阶段教育的“重压”下,小学生恐怕都能认全3000常用字,也就难怪形成汉字拼音编码一统天下的局面。从最早的智能ABC到现在五花八门的输入法,都分别拥有自己的粉丝。
说句题外话,汉语拼音其实不是中国人发明的。1610年,一个名叫金尼格莱的中国通从法国来到中国传教,他为了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汉字的读音,编写出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此后,汉语拼音又经过了多次变革,最终形成了目前我们使用的形态。
汉字拼音编码的优点显而易见,它只抽取汉字字音信息,无需考虑汉字结构,只要会拼音即可,对电脑使用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几乎没有限制。当然,也正是这种输入方法的盛行,电脑开始被人诟病为汉语言文化衰落的元凶。
但无论电脑怎样发达,也只是一种工具,人们把汉字书写危机归罪于电脑,无异于走路扭了脚怪罪马路一样可笑。《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文章曾这样写到,将汉字手写艺术的尴尬,完全归因于新技术的罪过乃是推脱我们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手写识别能否“救世”?
如果说拼音导致我们“提笔忘字”,那么大家改用手写输入法又如何呢?手写输入法和在纸上相同,人们在书写板等设备上书写,通过文字识别技术采集书写轨迹的方式输入电脑。
现在的大屏幕智能手机均提供这种输入方法,用手指在屏幕上书写即可。不过目前来说,汉字手写识别的技术还存在不少问题。
就比如说笔顺。系统对汉字进行描述时,如果仅有正确的笔顺是不够的,必须使用二维方法来描述。如果以大家热议的“火”字为例,除先写两点的笔顺外,还要让系统“认识”先写“人”的笔顺等。
人们对电脑的期待是便捷,如果软件开发商非要设计一款,如不能使用正确笔顺就不能识别的手写识别系统,显然也不会有人买账,所以期待手写输入改变人们对汉字的态度太不现实。
现在的汉字识别技术水平已大大提高,连笔字、相似字都能够做到较好的区分。至少在手机方面大家都乐于使用手写功能,但遇上不会写的字?不好意思!切换拼音输入法。
技术变革影响汉字演化
一直以来,人们往往从艺术或文化传统的角度来思考汉字演化,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汉字的演进背后,恰恰也是“技术”的进化史。
甲骨文的字体风格,明显带着刻画的痕迹,这与其刻在“甲骨”这一材质上密切相关;而篆书的瘦长,是因为竹简是窄长条,字形不能往左右横向展开;而纸的发明打破了竹简的“禁锢”,让书写者在宽幅的纸张上连续运笔,也就催生了行书、草书等新字体的出现,纸张成为汉字书法艺术的重要技术基础。
而到了雕版和活字印刷时代,印刷体就应运而生了,也就是现如今大家最常使用的宋体字。方正电子高级字体设计师朱志伟介绍说,最初的雕版都是由书法好的写手用楷书写在木板上,再由刻工来雕刻。这些刻工为了追求快速,就将楷书不好处理的曲线变曲为直,形成了宋体。
宋体字的出现不是为了视觉美观,而是为了适应活字印刷这种新技术的需要。就像现如今我们用电脑创造绘文字一样。汉字变化的背后是如此之深的技术烙印,而身处电脑时代的人们,又打算给汉字带来怎样的明天呢? “宋体字的出现不是为了视觉美观,而是为了适应活字印刷这种新技术的需要。就像现如今我们用电脑创造绘文字一样。汉字变化的背后是如此之深的技术烙印,而身处电脑时代的人们,又打算给汉字带来怎样的明天呢?”
:cry:值得深思。 宋朝雕版印刷使用了好几种字体。现代说的宋体和宋朝的字体不是一回事。
有人说宋体是秦桧体,一直查不到依据,因为已知的宋朝的字体似乎和秦桧都没有关系。 原帖由 传统文化人 于 2012-5-10 23:54 发表 http://www.pkucn.com/images/common/back.gif
宋朝雕版印刷使用了好几种字体。现代说的宋体和宋朝的字体不是一回事。
不是一回事吧。
简体中文版 Windows系统的默认字体是中易宋体:cry: 这个才是现代说的、大家有目共睹的:z: 原帖由 传统文化人 于 2012-5-10 23:54 发表 http://www.pkucn.com/images/common/back.gif
有人说宋体是秦桧体,一直查不到依据,因为已知的宋朝的字体似乎和秦桧都没有关系。
有人编造了很多故事和理由来说宋体是秦桧体(以期起到道德教化作用),简值是一派胡言。
宋体和秦桧也许有一点点关系,但关系不大。
先有宋体,后有痩金体,其后才有仿宋体:cry:
[ 本帖最后由 yywzw05 于 2012-5-13 23:2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