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林(1957 教授,安徽,安庆,安庆师范学院)词条和清单”
【刘 敬林,Liú Jìnglín】男,1957,河南镇平,教授。[1 ]地域:AH安徽。[2]单位:安庆师范学院。[3]电邮:jlliu5711@sohu.com。[4]电话:0556-5191209;13966957846。[5]纸邮:246011,安徽 安庆,安庆 师范 学院 文学院。[6]学习:庆阳 师专 中文系1980,西北 师范 大学 中文系1988。[7]工作:甘肃 合水 一中 1980-1999,陇东学院 中文系2000-2004,安庆 师范 学院 文学院 2005-。[8]职务:安庆 师范 学院 语言学 学科 带着人。[9]研究:训诂,古文字,汉语方言。[10]著作:《汉语 大 词典 释义 论稿》2004年。[11]论文:70多篇;《新版 <辞海> 古汉语 词语 札记》1994,《<英 藏 敦煌 社会 历史 文献 释录 (第一卷)> 补校》2004,《古人 有关 人脑 思维 能力 的 认识 及 其在 文字 构形 上 的 反映》2005,《从 “从亼” 字 构形 系统 看 <说文> “亼”部 字 的 形义》2006,《<金瓶梅 词话> 校点 拾补》2006, [12]观点:近代 汉语 词语 研究 的 薄弱 之处 在 只 随文推想 而 不 探求 词义 的 理据 来检验 证明。
刘 敬林 成果 目录
著作类 |
|
汉语大词典释义论稿 |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4 |
论文类(包含其它文章) |
|
莲有几种名称 |
少年文史报1985.2.7 |
语文高考复习的方式、类型要敢于创新 |
教研通讯1985·2 |
新词新义汇释·中介人 |
中国语文天地1985·5 |
说“谥” |
课外学习1985·11 |
明朝特务机关——“厂卫” |
教研通讯1986·1 |
谈谈中学文言文注释中的一些问题 |
教研通讯1986·3 |
“宏兹九德”质疑 |
甘肃教育1986.11 |
《部分报刊错字展览》讨论 |
中国语文天地1987·6 |
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的高中语文总复习的探索 |
教研通讯1988·2 |
一本编写粗疏的教学参考书 |
中国语文天地1988·5 |
也说“谁何” |
教研通讯1989·2 |
“ |
教研通讯1989·4 |
把握近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目的明确地进行复习 |
甘肃教育出版社·1990《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论文选》 |
高中语文文言文自相矛盾例析 |
甘肃教育1991·1 |
新编高中语文文言课文教学札记 |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1991·1 |
高中语文现代文注释商兑三题 |
教研通讯1991·3 |
不识菱者 |
少年文史报1992.11.26 |
语言现象种种 |
少年文史报1992.12.21 |
也释“何施之为” |
庆阳师专报1992.12.25 |
释“累” |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1993·1 |
中国古代桥梁之最 |
甘肃教育报1993.6.25 |
漫谈“避讳” |
教研通讯1993·3 |
考场作文方法谈 |
庆阳师专学报1993·3 |
封建社会罪恶的产物——“贴妇” |
中学生学习报(高中版)1993.7.24 |
“擘”字注商 |
语文知识1993·9 |
高中文言文“单元知识”失误举例 |
语文教学导刊1994·1 |
新版高中课本文言文注释札记 |
古汉语研究1994·1 |
新版《辞海》古汉语词语札记 |
古汉语研究1994·2 |
“去国思乡”别解 |
庆阳师专学报1994·3 |
高中文言文“单元知识”失误举例(续) |
语文教学导刊1995·1 |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一注二错 |
语文学习1995·3 |
高中文言词语注释札记 |
古汉语研究1995·4 |
“隽”的正确音义 |
语文学习1996·10 |
关于《教参·张衡传》译文 |
语文学习1997·4 |
释“路” |
教研通讯1997·4 |
“○”与“零” |
中学生导报1997.11.25 |
真心系“同仁”“旗帜”举更高 |
古汉语研究1998·4 |
“草”“竹”有别说“藉、籍”与“薄、簿” |
中学生导报1998.12.1 |
“拱”字义辨 |
语文知识2001·4 |
《汉语大词典》“能掐会算”释义补正 |
汉字文化2002·2 |
《汉语大词典》举误 |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2·3 |
“‘今’为发语词”申说 |
甘肃高师学报2002·4 |
敦煌文牒词语校释 |
敦煌学辑刊2003·1 |
《汉语大词典》之《金瓶梅词话》词语释义商兑 |
陇东学院学报2003·1 |
《左传》“以乱易整,不武”辨释 |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2 |
士与商两种人格范式的整合与规训——《聊斋志异·蓼黄英》的文本解读 |
娄底师专学报2003·3 |
《汉语大词典》现代词语释义商兑 |
陇东学院学报2003·3 |
释“疑” |
古汉语研究2003·4 |
《汉语大词典》疑难词语释义商补 |
青海师专学报2003·5 |
《汉语大词典》之元曲词语释义商兑 |
陇东学院学报2004·1 |
《汉语大词典》之《金瓶梅词话》词语疑诂 |
青海师专学报2004·1 |
《汉语大词典》“利”条评议 |
陇东学院学报2004·2 |
释“固塞” |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 |
《汉语大词典》之《红楼梦》词语释义商补 |
河西学院学报2004·3 |
宋代散文疑难词语辞书释义商榷 |
陇东学院学报2004·3 |
《汉语大词典》条目错讹字质疑一则 |
陇东学院报2004.11.1 |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一卷)补校 |
敦煌研究2004·2 |
《金瓶梅词话》“张眼露睛”及其相关词语辨释 |
中国语研究(日本) 2004第46号 |
《汉语大词典》之元曲疑难词语释义辨正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1 |
“ |
陇东学院学报2005·1 |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斯七六号〈食疗本草〉》补校 |
汉语史研究集刊2005第八辑 |
也释“蝎蝎螫螫”与“克什” |
红楼梦学刊2005·2 |
古人有关人脑思维能力的认识及其在文字构形上的反映 |
《励耘学刊》(语言卷))2005·4 |
《金瓶梅词话》词语释义二则 |
古汉语研究2005·3 |
“马伯六”词义理据辨释 |
现代中国语研究(日本)2005第七期 |
从“从亼”字构形系统看《说文》“亼”部字的形义 |
《励耘学刊》(语言卷)2006·2 |
与“取”字词缀说相反的事实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2 |
《金瓶梅词话》校点拾补 |
中国语文2006·3 |
《汉语大词典》之《金瓶梅词话》词语解释补正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