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东京新闻》报道,日外务省与国际交流基金会已推出一项旨在大力拓展海外日语教学的方针,计划在几年内将海外日语教学机构的数量扩大10倍。该报道的标题是——“绝不能输给汉语!”韩国《朝鲜日报》认为日本开始以国家力量同中国展开语言竞争。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推广文化影响力方面是第一位的。英国虽然丧失了其“日不落帝国”的地位,但由于英语作为全球第一语言的地位,英语就如文化名片一样远播着大英帝国的威名。同样,欧洲的德国和法国也通过推广本国语言来扩展本国文化的影响力。成立于1951年的歌德学院是德国在国外设立的最大文化传播机构,其核心任务是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德语、促进国际文化合作。而法国则是通过法语国家的机制性会议来凝聚法语国家的向心力并以此确保法语的国际地位。
中国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推广实则是近几年的事情,重视对外中文教学才刚刚开始。但由于中国经济推动,去年中文在全球的地位有了大大提升。一是去年3月份联合国规定,自2008年始,联合国中文文件将一律使用简体字。这确立了简体汉字的主体地位,为世界各国学习中文树立了中国大陆为本的标杆。二是中国经济带动的全球性“汉语热”方兴未艾。据统计,目前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超过3000万,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据新华社报道,至去年年底,“孔子学院”已发展到130余所,覆盖49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每4天就有一所“孔子学院”诞生。发展速度超过了德国歌德学院、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等国际语言文化传播机构。三是汉字的实用功能加大,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还逐渐成为商业贸易的选择。在韩国,包括三星、LG、SK在内的37家企业表示重视新职员的汉语能力。在德国,科隆大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加强“中国区域研究”和汉学专业。在美、英、法诸国,企业界主动培养精通中文和中华文化的专才也成为共识。世界银行预测,汉语正成为西方国家学生求职“敲门砖”。
日语是在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而,中国当理性应对日语的竞争,甚至可将其视作抗衡英、法、德、西等西方语言和文化影响的同盟。在亚洲世纪呼之欲出的时候,中、日两国有责任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以语言推广促文化影响,以文化影响力彰显以儒文化为内核的亚洲软实力。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中国在凝视西方国家推广语言所带动的文化效应时,日本同样从窥探中国中感受到了危机和压力。诸强国语言竞争势态的形成给推广中文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折射了我们的不足。
首先,随着“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兴起,中文师资不足和中文教材不合时宜的矛盾凸显出来。据新华社报道,几乎所有“孔子学院”都面临师资不足的窘况。此外,虽然目前有1000余种对外汉语教材,但适合各国思维和生活习惯的好教材并不多。培养合格师资和编纂合适教材成了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的瓶颈性难题。
其次,“孔子学院”本身的吊诡。显然,“孔子学院”的名号是借鉴德国歌德学院和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而来,但困扰是歌德和塞万提斯是西方名人,在意识形态上不会引起西方主流世界的担忧和猜忌。“孔子学院”则不然,在“中国威胁论”喧嚣的大环境下,往往被人误解为传递“孔教”的机构。不惟外国人,恐怕连普通中国人也不会想到“孔子学院”是单纯对外汉语教学的机构。因而,“孔子学院”不妨借鉴日本的方式,将“孔子学院”更名为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为好。
再次,中文的功能仍需向人文和科技研究语言迈进。如果说中文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是中国政治大国地位的写照,中文在国际社会的热火则是中国经济推动的结果。但中文作为世界主流的人文和科技研究语言方面还几乎是空白,如在诺贝尔各奖项中的评价语言是西方语言,如西方国家主要的社会自然科学奖项忽略中文学者的存在,如信息时代的主流软件仍是英语的天下等等。
可见,推广中文之路任重道远。但在日语、法语、德国、西语同时和汉语展开全球性竞争的态势下,中文推广不能仅重形式上的热火和满足于经济上的推动,毕竟汉语不是功利经济的符号,而是有着5000余年深刻内涵的文化承担者。只有当中文释放出来的文化感召力被国际社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时,中文所发挥的软实力才算真正被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