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的”句式
典型句式是:A的A,B的B。
“滚的滚,爬的爬。”这一句式用普通句子表述,可以说成:有的滚有的爬。而叠映句式的动态感比较强烈,给人的印象较为深刻。
(一)AB为动词
1,动词有贬义,则表示一种混乱状态,紧急状态。
◇老舍《我这一辈子》:“拥挤着,争吵着,砸门的砸门,喊叫的喊叫。”(吵闹)
◇冯德英《苦菜花》:“一个个磕头的磕头,下跪的下跪,乱得像麻雀窝被戳了一棍。”(慌乱)
◇刘绍棠《二度梅》::“女司令和他的人马,砸门的砸门,跳墙的跳墙。”(紧急)
◇刘绍棠《含羞草》:“路边那香气四溢的花树,被砍伤的砍伤,折断的折断,所剩无几。”(乱)
◇冯德英《苦菜花》:“谁的东西还不是丢的丢,少的少,你的被子不也丢了吗?”(乱)
◇刘绍棠《含羞草》:“他们的脚步声,惊动草棵里的蚂蚱和树丛里的鸟儿,蹦的蹦,飞的飞。”(慌乱)
2,动词没有贬义,则表示情况正常,或者比较热闹忙碌。
◇老舍《我这一辈子》:“大家一点也不显得着急或恐慌,吸烟的吸烟,喝茶的喝茶。”(正常)
◇老舍《正红旗下》:“于是这五虎将就种地的种地,学手艺的学手艺,日子过得不错。”(正常)
◇老舍《正红旗下》:“众人把彩虹挡住,请安的请安,问候的问候。”(忙碌)
◇老舍《正红旗下》:“大家让座的让座,递茶的递茶。”(忙碌)
3,AB为动词,如果词义相反,则两种情况有互相衬托的作用。
◇哭的哭,笑的笑。
◇奉献的奉献,腐败的腐败。
(二)AB是形容词
表示情况趋向两极,缺少合适的。
◇《玉娇梨》:“共有五六人,虽年纪俱在二三十之间,然酸的酸,腐的腐,俱只平平。”(没有合适的)
◇曹禺《北京人》:“他们看透了这家里没有一个男人,老的老,小的小,……”(缺少青壮年)
◇刘绍棠《渔火》:“老的老,小的小,同病相怜,患难与共。”(缺少青壮年)
类似的:
◇长的长,短的短。(不整齐)
◇胖的胖,瘦的瘦。(身材不合适)
(三)附加语和扩展句式
加“该”字,表示肯定。
◇老舍《牛天赐》:“菜是外面叫来的,四盘四碗四碟,该蒸的蒸,该热的热。”(正常)
◇老舍《离婚》:“该浪漫的浪漫,该谨慎的谨慎,这才有成功的希望! ”(正常)
扩展句A的A,B的B,C的C,……,它往往表示忙碌,或情况复杂。
◇明代《西游记》:“古人云:造弓的造弓,造箭的造箭。我们如今招的招,嫁的嫁,取经的还去取经,走路的还去走路,莫只管贪杯误事。正是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忙碌)
◇冯德英《苦菜花》:“成群的妇女,抬的抬,挑的挑,提的提,扛的扛,摇摇晃晃走上来。”(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