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字,都是人类创造和使用的。因此,语言文字中的变化,并不是自行发生的,而是与人类的历史,社会的发展相联系的。汉语音节趋向单辅音结构不仅与汉字的特点有关,还与使用汉字的社会条件,历史条件有关。而且正是历史发展通过汉字发生作用的结果。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带有典型性的历史阶段。人民在封建社会中,几乎被剥夺了掌握汉字的权利,而人民的口语,又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这样,汉字的读音就有可能不受口语的严格约束,而发生如前所述那种掐头去尾、截长补短的变化,形成一种与口语对立的文言。反过来,文言又通过政治、教育的途径,把这种变化带给口语。吕叔湘认为汉字是文言的物质基础。【13】这一性质,不可忽视。
不过,这种影响也是不平衡的。前面谈到的语音演变,是指北京话而言,而在南方的某些方言中,古代读音,如浊音,辅音韵尾,入声等却还保留着一些。南方方言区使用的也是汉字,为什么南北不同呢?也就是说,为什么北方变化大,而南方变化小呢?这可以认为:在北方,汉字对语音的影响较大,而在南方,口语对汉字还保持着较大的约束力。
这样说,有以下几点理由:
一,北京从元代开始,就已形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字有可能凭借政治力量,对北京话的语音施加影响。而元代以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通常也在北方。北方方言,被称为
“官话”,说明了它与政治的密切关系。
二,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少数民族掌握政权的局面,特别是北方。他们的统治,有的长达好几个世纪。他们在掌握政权,取得统治地位以后,接受了中原文化,逐渐与汉族融合。而这种融合过程,主要的是通过汉字记载下来的文化典籍进行的。他们之中,甚至出现过有影响的作家。如萨都拉,蒲松龄,纳兰性德,文康,老舍等。一个取得统治地位的少数民族,通过汉字来接受汉族文化,必然会对汉字读音带来影响。这种影响,常常是合并音节。这,我们可以从日语汉字音读上得到一个旁证。那就是很多原来不是同音字的汉字,在日语中却音读为同音字。日语汉字读音不超过250个音节。这种情况,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汉语音节会发生合并简化的现象。
三,北方是好些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的地方,这又恰恰跟我们对汉语发展的时代划分相适应。在上古音到中古音时期,发生过五胡十六国。在中古音到近代音时期,有辽、金、元的政权。在近代音到现代音时期,又有清朝的统治。可以认为,这些历史变迁,给汉字读音的变化准备了条件,并通过汉字而影响北方方言的语音结构。
四,南方方言区,是汉族开拓移居的去处,那里又离政治文化中心较远。封建时代的官员,常常因为贬谪才到那里去。可以想见,汉字对口语的影响要小些。那些地方现在仍存在着口语音和读书音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