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附件3-1

[日期:2007-10-13] 来源:  作者:千里 [字体: ]

附件3

“变”是汉字的常态,是它追求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也是它适应社会变迁的生存机制,不变将使它处于垂危境地

人们说老汉字是圣人所造,是中国古代文化蕴育之所,老汉字是不能改动的。也有人说,老汉字通过解释,也是易学的,这些人不同意汉字改动。

其实汉字从其产生以来,就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变是它的常态,是它为了追求自身的完善,为了适应客观世界的要求而变的。这是它能历经千古,始终能延续下来为中国文化服务的重要原因。否则如果不变,它是僵化的,那它将有被遗弃的危险。不久前汉字改革,想扔掉它,就是明证。

汉字的变,主要有两大方面:(1)淘汰与新生,这个变由汉字自己去主宰,人们不觉查,也不需要干涉;(2)未被淘汰,保留下来的字的变。

一、淘汰与新生——数量上的变

老汉字由于客观世界的变化,淘汰了很多字,也新生了很多字。“鬲”“圭”,古代的器物,现在不用了,因而淘汰了。“氧”“铀”古代人不知道世界上有这类物质,因而没有这个字,后代发现了,因而造了这个字。淘汰与新生,是数量的变。是客观事物新陈代谢的结果,反映在文字上,同样是新陈代谢。

汉字最早的字书《说文解字》(公元121年)收字9353,姑作为古代大体用字,到魏晋时期《字林》(公元514年)收字12824。宋代,辽《龙龕手鉴》(公元997年)收字26430。明代《字汇》(公元1615年)收字33179。清代《康熙字典》(公元1716)收字47035。民国《中华大字典》(公元1915)收字48000多。上面是数量的变动,可见字越来越多,是后世事物增多新生字随之增多的表现。总的看大约一千八百年左右汉字增加了四倍有余(其中包括一部分异体字),这就是总数的变。

从动态看,我曾粗略地统计过古今用字。把《说文解字》同《新华字典》比较,前者保留在后者字典中的字虽近三千,但实际能为今天所用的只有两千个左右。就是说《说文》中的七千多字被淘汰了。《新华字典》收字八千五百,即六千左右是新生的。从汉代到现在不到两千年间,淘汰了7/9,三分之二还多;新生了6/8,四分之三,其变化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这是仅就秦汉和现代两极而言,其中间的变化不在其内,从上面的字数看应当是新生与淘汰各有四万多)。

  那么保留到今天的字是不变的了?不,也在变。




阅读:
录入:赓文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二)、老汉字是古代产生的,

下一篇:附件3-2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